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肝阻断法和全肝阻断法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莹 高本见 +3 位作者 杨小李 方程 苏松 李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比较普林格尔法(Pringle’s measure,PM)和半肝血管流入阻断法(HVO)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HVO和PM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照研究,查找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6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 目的比较普林格尔法(Pringle’s measure,PM)和半肝血管流入阻断法(HVO)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HVO和PM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照研究,查找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6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合计1272例患者。HVO组术后第1、3天ALT水平低于PM组[均数差(MD)=-172.71,95%CI:-289.26~-56.16,P=0.004;MD=-130.35,95%CI:-221.25~-39.45,P=0.005],术后第3天AST水平低于PM组(MD=-84.56,95%CI:-166.47~-2.65,P=0.04),术后第1、3天Alb水平高于PM组(MD=1.31,95%CI:0.06~2.56,P=0.04;MD=1.81,95%CI:0.27~3.35,P=0.02),手术时间较PM组长(MD=8.95,95%CI:4.30~13.60;P<0.01)。结论HV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方法,与PM相比能有效减轻肝损伤。但外科医生还应根据个人经验、患者病情以及术中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阻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阻断治疗 肝切除术 Meta分析(主题)
下载PDF
GPC3特异性探针荧光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程 刘莹 +6 位作者 田捷 胡振华 张泽宇 苏松 尚文婷 杨小李 李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荧光探针在肝细胞癌组织的成像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的8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12例,年龄(56.1±11.9...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荧光探针在肝细胞癌组织的成像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的8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12例,年龄(56.1±11.9)岁。采用免疫组化以及荧光探针检测肝细胞癌组织GPC3的表达。分析两种检测的一致性。门诊复查随访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PC3荧光强度与无复发生存的关系。结果GPC3荧光成像对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的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Kappa=0.84,P<0.001)。荧光成像GPC3阳性率为79.3%(69/87),免疫组化GPC3阳性率为80.4%(7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n=30)和中高分化组(n=57)。低分化组荧光强度为[M(Q_(1),Q_(3))]134.4(128.0,144.7)a.u.,高于中高分化组[M(Q_(1),Q_(3))]84.8(0,108.5)a.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2,P<0.001)。87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荧光强度中位数为108.6 a.u.。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PC3探针荧光强度≥108.6 a.u.(HR=2.07,95%CI:1.21~3.53,P=0.008)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增加。结论GPC3特异性荧光探针与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一致性好,GPC3探针荧光强度≥108.6 a.u.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增强CT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涛 郭晓冬 +2 位作者 余快 李秋 付文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增强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至2019-03-0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105例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分为MVI组(30例)和无MVI组...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增强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至2019-03-0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105例HCC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分为MVI组(30例)和无MVI组(75例),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DCP联合增强CT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DCP水平(t=4.667,P<0.001)、肿瘤大小(t=9.427,P<0.001)、包膜类型(χ~2=18.456,P<0.001)和病理类型(χ~2=11.914,P=0.003)是影响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12.610,P=0.001)、包膜类型(OR=14.363,P=0.008)、血清DCP水平(OR=19.254,P=0.014)是影响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P联合增强CT预测HCC发生MV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74.7%和0.856。结论术前DCP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有助于预测HCC是否存在M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异常凝血酶原 增强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