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龚德胜 孙超 +4 位作者 李宣良 柳韩 闫雯 高本见 李波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5-255,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LS与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7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LS)与开腹手术(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LS与OS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7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905例患者,其中LS组380例,OS组525例。结果显示,与OS组相比,LS组手术时间长(MD=74.25,95%CI:56.14~92.3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MD=-93.31,95%CI=-127.64~-58.97,P<0.00001),输血率低(OR=0.51,95%CI=0.32~0.82,P=0.006),R0切除率高(OR=2.14,95%CI=1.30~3.53,P=0.003),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OR=0.64,95%CI=0.44~0.93,P=0.02),术后住院时间短(MD=-3.63,95%CI=-4.67~-2.60,P<0.0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胆漏发生率、腹腔出血率、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1年、2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病例选择及术前充分评估,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微创优势,在有经验的中心可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根治性切除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吲哚美辛联合鼻胆管低负压引流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曹钰 蒋辉 +2 位作者 张瑜 丁兵 凌俊 《腹部外科》 2018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术前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及术后使用鼻胆管低负压引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术前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及术后使用鼻胆管低负压引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88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吲哚美辛+鼻胆管低负压引流组,63例)、B组(吲哚美辛+鼻胆管常规引流组,63例)、C组(安慰剂+鼻胆管常规引流组,62例),观察分析三组病人术后不同时刻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与B、C组相比,ERCP术后第24、48小时鼻胆管胆汁引流量更多、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更快,鼻胆管发生堵塞例数更少(均P<0.05)。A组、B组ERCP术后第6、24、48小时血清淀粉酶、WBC、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其中A组比B组更低(P<0.05)。A组(3.17%)PEP发生率低于B组(12.70%)、C组(16.1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与C组相比,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其中A组恢复时间最快、住院时间最短(均P<0.05)。三组PEP病人中均无重型胰腺炎。结论吲哚美辛联合鼻胆管低负压引流方便、经济、安全,可更有效地降低PEP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鼻胆管低负压引流 胰腺炎 疗效
下载PDF
不同病因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其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3
作者 黄苠杰 赵强 李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68-975,共8页
目的分析因不同病因行脾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及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患者,依据其病因分为脾脏及胰腺占位行脾... 目的分析因不同病因行脾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及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患者,依据其病因分为脾脏及胰腺占位行脾切除组(简称“占位组”)、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组(简称“脾亢组”)和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组(简称“脾破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细胞(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66例患者,其中占位组42例、脾亢组22例、脾破组102例,3组患者的年龄和术前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VT患者12例(7.2%),其中占位组2例、脾亢组6例及脾破组4例,3组患者PVT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3),脾亢组高于占位组(P=0.016)和脾破组(P=0.002),而占位组与脾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总体趋势是,3组不同病因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血小板、血细胞(除红细胞)以及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在术后开始呈上升趋势,但各组术后达峰时间和术后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发生和未发生PVT组患者在观察期内PLT计数随时间而改变(未发生PVT组:F=60.238,P<0.001;发生PVT组:F=9.700,P=0.043),即2组患者术后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至第14天时均达峰值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但2组间的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56、P=0.81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脾亢组与其余2组相比,血小板升高峰值更低,更易形成PVT,而并未发现未发生和发生PVT患者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脾破裂 脾切除 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 门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细胞共培养方式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4
作者 肖胜友 古镈源 +2 位作者 黄治伟 谭鹏 付文广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0,共5页
肝脏微环境中的细胞间交互作用对于维持正常肝功能极其重要。回顾既往肝脏疾病的体外研究模型中,单一细胞培养难以全面反映肝脏代谢情况,细胞共培养能一定程度上模拟肝脏微环境中两类及以上细胞间交互作用,用于研究肝脏疾病的生物学机... 肝脏微环境中的细胞间交互作用对于维持正常肝功能极其重要。回顾既往肝脏疾病的体外研究模型中,单一细胞培养难以全面反映肝脏代谢情况,细胞共培养能一定程度上模拟肝脏微环境中两类及以上细胞间交互作用,用于研究肝脏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多种细胞共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肝癌等肝脏疾病研究中,本文概述了现有肝病研究中常用的细胞共培养构建方法及其特点,以期为肝脏体外模型的构建与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共培养 体外模型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中的效果
5
作者 罗勇 麦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L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2例行LC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LCH,研究组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行LCH。...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L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2例行LC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LCH,研究组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行LCH。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1% vs. 30.6%,P<0.05)。结论:LCH术联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而且也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三维重建技术 尾状叶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