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黎贡山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泉清 伍建榕 +3 位作者 张俊忠 韩庆莉 刘丽 马焕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47-52,57,共7页
用Biolog生态平板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800m梯度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的变化随着... 用Biolog生态平板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800m梯度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利用的丰富度指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旱冬瓜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随着海拔上升逐渐增加;所采集的6个梯度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对于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利用程度较高,对其他种类化合物利用程度较低;Biolog-Eco微平板反应72h后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60.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有10种,氨基酸化合物与羧酸化合物各占5种;主成分2的贡献率21.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芳香化合物。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分布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中部膨胀”这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普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林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Biolog-Eco微平板反应 碳源代谢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云南大理苍山及邻近地区蚂蚁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忠文 徐正会 +2 位作者 郭萧 史胜利 陈龙官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揭示了大理苍山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规律。该地区蚂蚁丰富度在我国处于中等水平,其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基本符合山地蚂蚁多样性分布规律,即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优势度的规律正好相反,但在山体中部的蚂蚁群落拥... 采用样地调查法揭示了大理苍山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规律。该地区蚂蚁丰富度在我国处于中等水平,其物种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基本符合山地蚂蚁多样性分布规律,即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优势度的规律正好相反,但在山体中部的蚂蚁群落拥有更高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该地区多数蚂蚁物种具有明显趋阳性生境特点,其个体密度在郁闭度较低的针叶林内较大;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但是相邻的同一植被间表现出较大的群落相似性,生境的多样化和植被的差异性促成了蚂蚁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蚁科 生物多样性 山地蚂蚁 群落相似性
下载PDF
云南松主分布区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单元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玉兰 蔡年辉 +4 位作者 徐杨 何承忠 王大玮 陈诗 段安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3-891,共9页
以20个云南松天然群体为对象,SSR分析表明云南松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相似度,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分别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 以20个云南松天然群体为对象,SSR分析表明云南松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相似度,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分别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剩余群体进行比较、t检验,以此评价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代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抽样的群体能很好地代表初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按30%的群体抽样,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期望杂合度的保留率分别达到初始群体的98.03%、105.36%、103.99%和105.56%。保护单元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剩余群体,抽样群体组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群体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保护单元
下载PDF
西南地区木棉居群种子变异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柱 王小玲 +2 位作者 伍建榕 唐军荣 马焕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2,共7页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 为明确木棉居群种子对环境长期适应产生的变异规律,对西南地区不同居群种子形态指标、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棉不同居群种子变异系数为10.45%~28.85%,种子形态存在丰富的变异,平均种子长为4.44~7.30 mm,平均种子高为3.11~5.46 mm,勐堆乡居群种子最长,勐罕镇居群种子最高,物茂乡居群种子千粒重最重;东面种子较北方种子圆,年平均温度越高种子越高,西南方种子最重;木棉种子第4 d开始发芽,最高发芽势为49.25%,最高发芽率为57.05%,种子萌发变异系数为53.20%~93.32%,居群间种子萌发差异显著;木棉种子越大,萌发时间越长,但发芽率越高和发芽较整齐;根据种子形态指标可将西南地区木棉种子分为6个种群,种子形态未随居群种子地理位置连续或就近原则分类。可见,木棉局域性居群环境因子形成种子特有形态,影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温度影响种子长、高及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居群 种子性状 变异分析
下载PDF
高黎贡山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龙 李丽 +4 位作者 伍建榕 李博伦 张俊忠 刘丽 马焕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为弄清高黎贡山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湿筛沉淀法和碱解离-苯胺蓝染色法测定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垂直... 为弄清高黎贡山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湿筛沉淀法和碱解离-苯胺蓝染色法测定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程度和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6种植被带宿主树种中,根系均被不同程度的菌丝侵染,其中,4个植被带的宿主植物形成了明显的菌根(AM),占67%;共分离鉴定出5属14种AMF,分别是球囊霉属(Glomus sp.)、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sp.)、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sp.)、巨孢囊霉属(Gigasporasp.)及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sp.),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种属于优势属种;不同海拔高度的孢子密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孢子密度呈减少趋势,以暖性针叶林孢子密度最高,与其他植被带宿主植物的孢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均可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AMF的丰富度指数受各个植被带树种的多样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孢子密度 菌根侵染率 高黎贡山 云南
下载PDF
应用16SrDNA克隆文库解析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娟 曹妍 +3 位作者 王芳 马焕成 郑艳玲 伍建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120,共6页
苏铁为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了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16SrDNA克隆文库开展了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研究,从16S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164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对测... 苏铁为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了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16SrDNA克隆文库开展了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研究,从16S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164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对比,结果表明,苏铁珊瑚状根中放线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存在5个目7个科10个属,主要类群为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考克氏菌Kocuria、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芽球菌属Blastococcus;克隆得到的内生放线菌优势菌为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次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68株内生放线菌是能分离培养的,经16SrDNA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内生放线菌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属相似性达97%-100%;其余的序列相似性低于97%,表明苏铁珊瑚状根中可能存在着放线菌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珊瑚状根 16S rDNA克隆文库 内生放线菌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燕 李敏 +1 位作者 马焕成 伍建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2-1072,共11页
以云南轿子山野生的腋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蜡切片、根系透明染色,观察腋花杜鹃菌根的解剖结构,检测菌根的侵染率及研究根系共生菌根真菌的形态多样性;采用形态鉴定的方法研究根际土壤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形态学结合rDNA ITS序... 以云南轿子山野生的腋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蜡切片、根系透明染色,观察腋花杜鹃菌根的解剖结构,检测菌根的侵染率及研究根系共生菌根真菌的形态多样性;采用形态鉴定的方法研究根际土壤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形态学结合rDNA ITS序列测序方法,研究杜鹃植物根系共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轿子山腋花杜鹃的菌根真菌具有3种类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丛枝菌根(AM)真菌及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根侵染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84,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属5种AMF孢子,分别为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和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从腋花杜鹃中共分离出1株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Cryptosporiopsis ericae,1株与根相关的真菌,2株菌根真菌共生真菌Dreschlera sp.,Perico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 杜鹃花类菌根(ERM) 丛枝菌根(AM) 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 腋花杜鹃
下载PDF
干热河谷不同树龄攀枝花苏铁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玉倩 陈健鑫 +3 位作者 郑艳玲 王芳 马焕成 伍建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3-209,共7页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 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树种,为适应干热河谷气候,攀枝花苏铁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建立特殊的共生体系。选用不同树龄的攀枝花苏铁为研究对象,采集攀枝花苏铁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醋酸墨水染色法观察根系的AMF定殖情况并计算定殖率;同时采用湿筛沉淀法对AMF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攀枝花苏铁AMF的种类、多样性及与树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4年生、8年生和3年生攀枝花苏铁根系AMF定殖率分别为36.13%、28.54%、21.10%;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分别为16.02、14.13、13.3个·g^(-1),形态学鉴定到6属22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硬囊霉属(Sclerocystis),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优势属,相对多度分别为56.91%和28.23%。分子生物学鉴定到3属6种,分别为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缩球囊霉(G.constrictum)、无梗囊霉属(A.srobiculata)、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统计分析表明,AMF定殖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739,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攀枝花苏铁的保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苏铁 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 树龄 菌根定殖率 干热河谷
下载PDF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友 罗长维 +1 位作者 李宏伟 徐正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5,共5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垂直地带8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有74种土壤蚂蚁,其中42种为优势种;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优势种数目降低、物种数目...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垂直地带8种植被类型的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共有74种土壤蚂蚁,其中42种为优势种;土壤蚂蚁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呈规律性的变化: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优势种数目降低、物种数目递减、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在8种植被类型中,土壤蚂蚁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思茅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中较高,而在干性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植被类型中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蚂蚁 群落多样性 优势种 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西坡垂直带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友 罗长维 +1 位作者 徐正会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715-17717,17719,共4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西坡4个海拔带8种植被类型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表蚂蚁有110种,其中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地表蚂蚁群落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逐渐递增而个体密度、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递减的规律性,保护区外的地表蚂蚁由于人为干扰而呈非规律性;在8种植被类型中,蚂蚁的个体密度、优势种数量、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思茅松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4种植被类型中表现为较高,而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河谷稀树灌木草丛、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地表蚂蚁 多样性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汪梦婷 孙继伟 +5 位作者 李亚麒 王军民 陈诗 吴俊文 蔡年辉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云南松不同苗木年龄之间各器官生物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年生云南松苗木分配给叶的生物量较多,而分配给根的较少;随着苗龄的增加,生物量分配的优先选择次序发生了变化,4年生云南松苗木选择优先于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器官 生长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3 位作者 唐军荣 卢振龙 李恒龙 胥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7,共5页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模型 灌木 临沧
下载PDF
转抗菌肽D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丽 鲁国东 +2 位作者 唐乐尘 周杰珑 王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69,共6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培养计数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可培养细菌在数量上有极显著差异,可培养真菌数量有显著减少,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抗菌肽D烟草可能抑制了病原细菌及其根围相关的微生物,但是不影响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抗菌肽D 微生物群落 生态安全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伍建榕 汪洋 +4 位作者 赵春燕 陆青华 高柱 王芳 马焕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5-210,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科植物根及根际周围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分布状况,为筛选对干热河谷木棉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筛沉淀法,从云南干热河谷的元阳、元江、东川、元谋、宾川和怒江6个地区... 【目的】调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科植物根及根际周围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分布状况,为筛选对干热河谷木棉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筛沉淀法,从云南干热河谷的元阳、元江、东川、元谋、宾川和怒江6个地区的木棉须根及其所带土壤中分离AMF孢子,在体视镜下观察记录孢子的颜色、大小、连孢菌丝的特征、孢子果形态等;在此基础上,用微吸管挑取孢子置于载玻片上,加浮载剂(蒸馏水、乳酸、乳酸甘油、Melzer’s试剂)在Nikon显微镜下观察,对孢子颜色、大小,孢壁颜色、类型、厚度等指标进行鉴定。【结果】从云南干热河谷6个地区的野生及人工栽培的木棉中,共分离鉴定出AMF 3属6种,分别为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何氏球囊霉Glomus hoi、缩球囊霉Funneliformis constrictum、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和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MF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分布规律不同,旱季较少,雨季较多;野生环境中多,人工栽培环境少。【结论】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幼套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较其他AMF出现频率更高,孢子数量较多,初步认为这2种是该区域木棉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科 丛枝菌根真菌 干热河谷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梦婷 郭双仙 +5 位作者 蔡年辉 陈诗 王大玮 张焕 夏天帅 许玉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针叶长等性状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可知,地径(0.620)对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侧根数(0.009)的直接作用最小,侧根数是通过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和针叶长间接影响总生物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地径(63.75%)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综合作用最大,其次是苗高(36.52%),说明地径和苗高是影响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4株豆科植物根瘤菌与红三叶的共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金华 王明月 +3 位作者 张武先 熊智 刘绍雄 郑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利用4株分离自云南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接种于播种8个月的红三叶的盆栽苗(基质为石漠化土壤),测定根瘤菌对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红三叶的生长指标的影响、植株结瘤情况。结果表明,4株供试根瘤菌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石... 利用4株分离自云南石漠化地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接种于播种8个月的红三叶的盆栽苗(基质为石漠化土壤),测定根瘤菌对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红三叶的生长指标的影响、植株结瘤情况。结果表明,4株供试根瘤菌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石漠化土壤的pH值,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N、P、K、Ca、Mg等营养元素的含量;4株供试根瘤菌能提高红三叶的生长特性,增加其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促进根系的生长,改善红三叶的结瘤情况,增加结瘤数量及根瘤的质量。红三叶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是石漠化植被恢复治理的优良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石漠化 红三叶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麻疯树枝枯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付文 伍建榕 +4 位作者 马桂平 扎史茨姆 刘育红 马焕成 胥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共6页
为了确定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及致病性,笔者通过形态和分子的方法鉴定出麻疯树枝枯病病原菌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其是一种新病害,因此采用文字和插图方法对病害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引起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 为了确定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及致病性,笔者通过形态和分子的方法鉴定出麻疯树枝枯病病原菌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其是一种新病害,因此采用文字和插图方法对病害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引起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在此基础上完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病原菌是一种弱致病性真菌,在温度为28~30℃,pH值为6~7,培养基以葡萄糖、蔗糖、酵母粉为营养源的条件下利于病原菌营养生长;在温度为20~30℃,pH值为7,湿度在90%~100%,灭菌水的条件下病原菌孢子都能够正常萌发,其中光照刺激利于病原菌孢子的形成;测定还发现,病原菌对丙唑-多菌灵最敏感,而对苯醚甲环唑、链霉素、百菌清、乙蒜素、丙环唑、环胺类农药不敏感。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表明其非常适合干热河谷地理环境,能够在土壤和枯枝落叶中广泛存在。因此,预测病原菌在干热河谷环境中初侵染接种体数量大,一旦大量寄主受伤,雨水充足病害极易爆发成灾,建议防治病害一方面要消除寄主树势衰弱的诱因,减少病害发生侵染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枝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滇西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伍建榕 林梅 +3 位作者 穆丽娇 杨光富 段成波 张东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3期81-84,共4页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f.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f.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科)的拟盘多毛孢属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该菌种在人工针刺接种条件下均能在大棚内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将发病叶片再分离,得到同样的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25℃,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最适28℃。该病菌在pH4~8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5~6,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5。该菌对生长势弱或有伤口的植株有很强的致病性,并为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红花油茶 褐斑病 病原菌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其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梦婷 陈诗 +5 位作者 蔡年辉 王大玮 孙继伟 李亚麒 许玉兰 杨利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5,145,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构件生物量 分配格局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台湾相思树根瘤菌的抗逆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芳 沙桦欣 +3 位作者 马焕成 高瑾 张东华 伍建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探明云南干热河谷台湾相思树根瘤菌的抗逆性,筛选优良的根瘤菌菌株,对分离自云南干热河谷台湾相思的32株根瘤菌进行了耐盐、耐高温和耐干旱的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2株根瘤菌中,对干旱适应性较强的菌株占21.9%,多数菌株对高... 为探明云南干热河谷台湾相思树根瘤菌的抗逆性,筛选优良的根瘤菌菌株,对分离自云南干热河谷台湾相思的32株根瘤菌进行了耐盐、耐高温和耐干旱的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2株根瘤菌中,对干旱适应性较强的菌株占21.9%,多数菌株对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31.25%的菌株可以在45℃的高温下生长,表现出极强的抗热性;有78.13%的菌株可在0.5%的盐浓度下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其中有31.25%的菌株耐盐浓度可达2%、3%甚至5%。SWF-01、SWF-02、SWF-06和SWF-19为抗干旱、抗高温和抗盐性能均较强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台湾相思 根瘤菌 抗逆性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