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新诗研究所唁电 |
吕进
蒋登科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8 |
0 |
|
2
|
现代汉语的口语属性与中国新诗的肉身化品格 |
向天渊
周梦瑜
|
《江汉学术》
|
2023 |
0 |
|
3
|
为诗消得人憔悴——新诗研究者东南大学王珂教授访谈录 |
王珂
王觅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4
|
五四译诗与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 |
熊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5
|
论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创作的三重关系 |
熊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6
|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创新 |
熊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现状 |
张传敏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8
|
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 |
熊辉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9
|
中国现代歌词国内研究综述 |
陆正兰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0
|
从十四行诗与中国律诗的比较看建立新诗格律的必要性 |
任岩岩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1
|
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
熊辉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12
|
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 |
熊辉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3
|
五四译诗与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更新 |
熊辉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6 |
0 |
|
14
|
“中国新诗年鉴”(1998—2010)的前期理论资源 |
陈振波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5
|
《志林》与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学术研究 |
张燕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中国现代诗歌的危机——论新诗文体秩序的失范与重建 |
王书博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7
|
走出闺阁的闺音——中国古代女性诗歌的一种研究视角 |
庞莉芹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8
|
文艺沙龙、共同体写作与中国现代“花厅”文学的生成及衰落 |
向天渊
康璐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从恭谦有礼的良民到圆熟诗意的哲人——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和林语堂《吾国吾民》的比较研究 |
王俊莎
|
《台州学院学报》
|
2010 |
2
|
|
20
|
中国新诗“颓废”审美的现代性演变——基于1920—1940年代读者批评的文献考察 |
田源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