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儿童自我意识干预及其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雅如 张婷 邵智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心理理论能力是指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并根据心理推测行为的能力。心理理论能力的缺失是产生孤独症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的重要心理学机制。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动画辅助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15名孤独症儿童(男1... 心理理论能力是指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并根据心理推测行为的能力。心理理论能力的缺失是产生孤独症患者社会交往障碍的重要心理学机制。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动画辅助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15名孤独症儿童(男13名,女2名,平均月龄为60.87个月)的自我意识进行3个多月的干预,结果发现:该组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通过率(t=8.41,p〈0.001)、日常心理理论技能(t=5.14,p〈0.05)及积极社会交往能力(t=11.18,p〈0.05)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这说明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技能 自我意识干预 孤独症儿童 儿童社会性
下载PDF
鼻喷催产素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林 张雅如 邵智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 目的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童鼻喷催产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儿童不接受鼻喷催产素治疗。结果1)催产素水平: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第4周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P<0.05)。2)行为数据: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应量表(SRS)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第4周,两组儿童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入组时、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儿童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C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SD儿童进行鼻喷催产素治疗,能提高其血液中催产素水平,而且能降低其在社交回应量表上的分数。鼻喷催产素疗法在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鼻喷催产素治疗 社会交往能力 儿童
原文传递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自我发展的特征及对临床康复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雅如 张婷 邵智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12-1215,共4页
对自我的认识是个体社交互动能力发展的基础,自我发展异常不仅是解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社交沟通障碍的重要机制,也是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梳理了ASD儿童自我认识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我发展异常对ASD儿童核心临床症状的... 对自我的认识是个体社交互动能力发展的基础,自我发展异常不仅是解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社交沟通障碍的重要机制,也是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梳理了ASD儿童自我认识的相关研究,阐述了自我发展异常对ASD儿童核心临床症状的影响,总结了对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进行训练的临床实证研究,旨在为ASD儿童临床康复内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未来研究应更关注ASD儿童自我,尤其是心理自我的发展,聚焦于研发提升ASD儿童自我认识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改善临床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自我 临床特征 康复 社交障碍 核心症状
原文传递
重庆市托幼机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春娟 张雅如 邵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及所属区县普通托幼机构2~6岁儿童中孤独症患病情况。方法 2016年10—12月,抽取重庆市6个区普通托幼机构中2.5~6岁儿童7 800人,由托幼机构老师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由当地医院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目的了解重庆市及所属区县普通托幼机构2~6岁儿童中孤独症患病情况。方法 2016年10—12月,抽取重庆市6个区普通托幼机构中2.5~6岁儿童7 800人,由托幼机构老师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由当地医院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复筛;对疑似病例由专家团队根据DSM-5进行确诊。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 212份,筛出孤独症阳性者282人,初筛阳性率为4.5%,复筛阳性率为10.63%。最终确诊儿童孤独症者22例,其中男童17例,女童5例;整体患病率为3.54‰。男童现患率为5.14‰,女童现患率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1)。城市16例,农村6例,城市现患率3.35‰,农村现患率为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5)。年龄2.5~4岁12例,现患率5.31‰(12/6 220);4~6岁10例,现患率2.53‰(10/6 220)。结论重庆市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略高;应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患病率 学龄前儿童
原文传递
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邵智 张雅如 +1 位作者 赵琴 郭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5-18,22,共5页
目的编制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CHCIA),用于12~24个月龄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筛查,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国内华北、华南、华西、华东、西南地区共抽取病例组(包括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和正常儿童组各60例,采... 目的编制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CHCIA),用于12~24个月龄的儿童进行孤独症筛查,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国内华北、华南、华西、华东、西南地区共抽取病例组(包括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和正常儿童组各60例,采用CHCIA量表进行评定。一周以后,对病例组进行复测,两次评定数据用于量表重测信度评价。同时,运用该量表在北京、深圳、青岛、西安、重庆、贵阳6个城市儿童保健门诊对5369名儿童进行筛查,对量表得分大于界限分的儿童进行随访,至其2岁以上时由专科医生进行确诊。结果量表的重测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9分,表明信度较好;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在孤独症组、发育迟缓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表明量表分效度较好。当量表的筛查界限划定为J值时,诊断界限划定为Z值时,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理想状态。在儿童保健门诊对正常儿童的运用中,15例量表评定为孤独症的儿童,在随访中都得到了确诊,表明量表效标效度较好。结论该量表设计较合理,信效度均较理想,符合量表的编制要求,可用于儿童孤独症的筛查和诊断。同时,该量表题目较少,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婴幼儿期孤独症筛查量表 孤独症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