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尚书》字义新证十则
- 1
-
-
作者
孟蓬生
-
机构
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谐声大系”(项目编号:17ZDA29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方法,对《今文尚书》中10个字的字义提出了新说或进行了补证,具体结论如下:(一)《尧典》“方命圮族”之“方”为“犯”之借字。(二)《盘庚上》“迟(遲)任有言曰”之“迟(遲)”,他书或作“周”,两字为同音假借。(三)《盘庚中》“臭厥载”之“臭”与“无起秽以自臭”之“臭”当为“㚖”字之讹,训为“败坏”。(四)《盘庚中》“曷不暨朕幼孙有比”之“有”为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五)《盘庚中》“不易,永敬大恤”之“易”为“弛”或“解(懈)”之借字。(六)《洛诰》“岁文王骍牛一”之“岁”,当为动词,为用牲之法。(七)《顾命》“思夫人自乱于威仪”之“思”为“使”之借字。(八)《顾命》“思夫人自乱于威仪”之“乱”为“约束”义,与“申束”之“申”音义相通。(九)《吕刑》“告尔祥刑”之“祥”为“常”之借字。(十)《无逸》和《立政》凡四见之“继(自今)”,即毛公鼎之“历(自今)”,“继”“历(歷)”为同音假借。
-
关键词
《尚书》
字义
新证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反■(绝)为■(继)”成因试探
- 2
-
-
作者
孟蓬生
-
机构
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字谐声大系”(项目编号:17ZDA29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反■(绝)为■(继)"是见于《说文解字》的一个著名论断。文章采用出土文献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反■(绝)为■(继)"现象的成因进行了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一)"反■(绝)为■(继)"不符合古文字构形正反无别的通例,不符合先秦文字的用字习惯。(二)"■""■"正反无别,而"绝""缵"古音相通,"反■(绝)为■(缵)"符合先秦文字的古音和用字习惯。(三)所谓"反■(绝)为■(继)"是把"反■(绝)为■(缵)"之"■(缵)"同义换读为"■(继)"造成的结果,换读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际。(四)经过汉代人转抄的先秦文本存在"■(缵)""■(继)"相乱的情况,应当根据相关资料予以校正。
-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反■为■
缵
同义换读
文字讹误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