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2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数学观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彭爱辉 吴婷婷 宋俐冰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数学·科学与艺术”对大学生数学观发展的影响。数据来自216名学生在该课程学习前后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和10名学生的结课汇报文本。定量和定...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数学·科学与艺术”对大学生数学观发展的影响。数据来自216名学生在该课程学习前后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和10名学生的结课汇报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数学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科生的数学观变化尤为显著;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组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激励下的跨学科知识探索是促进学生数学观发展的主要课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观 通识教育 跨学科课程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生全 吴开兵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样态与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外在于大学教师的行为责任进而弘扬教师教育家精神品质,以教育家精神基因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也即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充分厘清教育家精神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之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澄明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诠解其中蕴含的理论认知逻辑、情感共鸣逻辑、意志保障逻辑和实践养成逻辑,并通过强化理性认知、把好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方向,培植情感内化、提升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自觉,锤炼意志品质、确保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长效,注重实践养成、夯实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支持,从而促使大学教师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知情意行 融入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迈向教育“新征程”: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字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支撑平台
3
作者 徐辉 杨珣艺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9,共18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数字人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数字人文教育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之一,其数字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支撑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斯坦福大学数字...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数字人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斯坦福大学作为美国数字人文教育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之一,其数字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支撑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斯坦福大学数字人文教育具有“课研馆”三位一体、数字思维与人文理念相融合、创新驱动与数字人文相协同的特征。同时,美国的数字人文教育也存在着数字技术难以彰显人文精神、技术开发和运用亟待创新与突破以及掩盖教育应有活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数字人文教育 斯坦福大学 数字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本科师范生对特殊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倩 李欢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72-77,共6页
通过调查西南大学本科师范生对特殊教育的态度,发现其大部分对特殊教育缺乏深入了解,但是态度较为积极。建议:引进特教师资,开设特殊教育选修课,适当加大手语盲文技能课的比重;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普校和特校的交流合作,增进交流互助,使... 通过调查西南大学本科师范生对特殊教育的态度,发现其大部分对特殊教育缺乏深入了解,但是态度较为积极。建议:引进特教师资,开设特殊教育选修课,适当加大手语盲文技能课的比重;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普校和特校的交流合作,增进交流互助,使特殊教育融合于普通教育中;在教师资格证考核中加入特殊教育的有关内容,尽快建立和实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同时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效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型传媒方式宣传特殊教育,尤其在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师范生 特殊教育 态度 建议
下载PDF
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5
作者 罗永星 何易立 余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7期4-8,43,共6页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构建科学发展模型,探索一条符合教育需要、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途径,是区域、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命题。通过借鉴学习前人文献,分析教育信息化应有维度,构建重...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构建科学发展模型,探索一条符合教育需要、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途径,是区域、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要命题。通过借鉴学习前人文献,分析教育信息化应有维度,构建重庆市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并根据采集汇聚的发展数据,对区(县)域教育信息化进行实证分析,力求为各地制定区(县)域或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发展指标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以西南大学教育博士培养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2-86,共5页
目前,教育博士培养质量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试点以来,国家教育部及各试点高校都力图在保障教育博士培养质量方面能有一个有效机制或范式,并以此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本文以西南大学为例,对西南大学的人文... 目前,教育博士培养质量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试点以来,国家教育部及各试点高校都力图在保障教育博士培养质量方面能有一个有效机制或范式,并以此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本文以西南大学为例,对西南大学的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全面培养模式、工作和学习互补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全程与全面覆盖的动态评价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在教育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方面为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 培养质量 保障机制 创新
下载PDF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卫 何茜 卞含嫣 《教师教育学报》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杜卫教授是我国美学和美育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美育学和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杜卫教授认为,美育是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和创造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种形态,对培养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发展创造力以及... 杜卫教授是我国美学和美育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美育学和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杜卫教授认为,美育是感性教育、人格教育和创造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种形态,对培养审美素养、健全人格、发展创造力以及塑造独特个性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的基础教育对发展感性素养和培育创新精神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深化基础教育美育改革刻不容缓,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日渐成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杜卫教授提出,要将美育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环节,将艺术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美育的着力点,从而发挥美育对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感性与理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杜卫教授还强调,高质量的美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应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美育教师提出的新挑战,需要做到明晰美育教师的必备素养、创新美育教师培养模式、造就高水平专业化的基础教育美育师资队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美育 艺术教育 感性教育 审美素养 美育教师培养 “三合一”模式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新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下载PDF
建构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茜 罗平云 卞含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共6页
教育实践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历程发现,教育实践课程经历了学苏中改造、恢复中改革、发展中转型等三个阶段。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完善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提... 教育实践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历程发现,教育实践课程经历了学苏中改造、恢复中改革、发展中转型等三个阶段。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完善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塑造师范生的情怀品质。未来应从教师教育信念、实践课程资源、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与课程评价体系四个向度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高质量 实践课程 师范生
下载PDF
差异教育:撬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阿基米德点”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德全 王小涛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下,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发挥着愈加关键的作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事关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的贯彻,还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下,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发挥着愈加关键的作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事关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的贯彻,还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人才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抓手。差异教育作为一种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发展差异的教育模式,分别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念、方法与评价上的支撑,是撬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阿基米德点”。具体而言,以“差异育人”为中心的差异教育理念承认并尊重个体具备的不同优势、天赋与潜质,让教育者明白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创新领域成为“拔尖”人才;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差异教育方法,打破传统教学“设定标准”和“定向加工”的方法原则,契合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以“人尽其才”为主的差异教育评价标准,通过“多把尺子”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发展机会,促使拔尖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为此,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有必要有机融入差异教育的理念主张,通过树立“尊重差异”的培养理念、创设“发展差异”的培养模式以及探索“多元包容”的评价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差异教育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教育 因材施教 人才培养 学生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西南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尹晓东 高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以西南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及部分导师为调查访谈对象,调查获奖学生取得突出科研创新成果的原因,分析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扩大直博(硕博)连读比例、推行"申请——审核"制,以保障生源质... 以西南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及部分导师为调查访谈对象,调查获奖学生取得突出科研创新成果的原因,分析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扩大直博(硕博)连读比例、推行"申请——审核"制,以保障生源质量;加大创新类课程,强化案例教学,营造学术氛围,实施学科交叉培养,推行创新培养方式;取消"终身制",提倡权利义务相对应,推行导师组制度,以强化导师作用;科学规范、有效实施,以完善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生源质量 培养方式 导师职责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遵循、基本路径与动力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铭凯 靳玉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战略举措,对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先导意义。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强国建设特别需要以价值遵循的坚守厚植建设之根,以基本路径的厘定奠实建设之基,以动力... 教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战略举措,对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先导意义。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强国建设特别需要以价值遵循的坚守厚植建设之根,以基本路径的厘定奠实建设之基,以动力机制的激活赋能建设之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在于着力推进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治理的全面且深入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久久为功,澄明并构建适切的动力机制是建设实践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动力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廓清内部改革重心以释放内生动力、完善对外开放战略以激活外源动力、深化协同共建共识以凝聚多方合力、探究科学思维方法以提升动力效能和瞄准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动能创生。如此,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方可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目标才能稳步实现,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 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张教师应提升数字素养,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学生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具身性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还应促进纸质教材创新,推动数字教材开发;推进教学媒体身体皈依,实现“技术无痕”具身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具身认知 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课程转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克松 杨欣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科教融汇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命题和新挑战,其本真价值在于培养拔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质内涵在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元素的融合交汇。课程是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落地实施的关键,遵循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与融合的顶层逻辑、职业教... 科教融汇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命题和新挑战,其本真价值在于培养拔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质内涵在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元素的融合交汇。课程是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落地实施的关键,遵循服务国家战略驱动与融合的顶层逻辑、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的中层逻辑以及技术知识生成的底层逻辑,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课程体系形成三重导向、三元视域、三层进阶、三维一体的实践框架。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课程体系要真正落地实践,一要构建从壁垒到统合的主体协同机制,二要完善从单一到多元的资源供给机制,三要形成从祛魅到超越的运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课程转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 战略构想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牧华 方晨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蕴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与生态和谐之意。作为复杂系统工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保持战略先行,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位战略建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联通意识,以生态链战略营造区域教...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蕴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与生态和谐之意。作为复杂系统工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保持战略先行,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位战略建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联通意识,以生态链战略营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坚持问题导向,以生态力战略塑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进而在战略指导下,一方面聚焦实践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职普教育融通化和区域家校社育人协同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实践结构;另一方面关注保障体系中的制约性因素,通过出台区域教育新政策、发展区域教育新评价和开展区域教育新治理,提升区域教育保障能力。由此,双向并行探索我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整体架构与运行保障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正青 梁鹿儿 罗梓予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教育大数据是反映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需求和问题的数据集合,也是重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工具。教育大数据能够为资源精准配置提供客观依据、助力理性决策、拓展实践路径、提供监测反馈,可从数据资源层、... 教育大数据是反映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需求和问题的数据集合,也是重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工具。教育大数据能够为资源精准配置提供客观依据、助力理性决策、拓展实践路径、提供监测反馈,可从数据资源层、处理层、分析层和可视化层,整体架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多学段基础教育数据精准采集、多模态基础教育数据分类储存、多因素基础教育数据指标计量、多维度基础教育数据结果呈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大数据分析平台顺利运行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政策跟进,赋予数据驱动合法地位;强化治理,保障平台教育数据质量;注重成效,发挥数据分析平台价值;多元联动,助力数据分析平台共建。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实现数据驱动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决策科学化、供给精准化、评估动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资源配置 大数据分析 平台架构 数据驱动
下载PDF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公平之维: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克松 席小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职业教育强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使命,职业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内涵与内在逻辑,是职业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与理论监测点。公平视角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蕴含“以职业教育强国家之公平”“以公平强国家之职... 职业教育强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使命,职业教育公平是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内涵与内在逻辑,是职业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与理论监测点。公平视角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蕴含“以职业教育强国家之公平”“以公平强国家之职业教育”以及“强国家职业教育之公平”的三重意蕴,以及职教体系、教育体系、中国社会、国际社会等四个维度的内部公平。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强国,要明确“一个不能少”的目标、保障“一种教育类型”的发展、提升“一技之长”的地位、把握“一种世界关系”的主动,切实增进职业教育在职教体系、教育体系、中国社会、国际社会的公平,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强国
下载PDF
完整经验的基本涵义、生成机制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晓萍 韩曜阳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完整经验具有与经验同一的动态性、生成性等本质特征,蕴含着过程取向的完整观。完整经验的生成应以生活经验与课程经验的交互为基础,以认知经验与社会经验的融合为条件,以反省经验到审美经验的升华为关键。基于完整经验的幼儿园教育变革... 完整经验具有与经验同一的动态性、生成性等本质特征,蕴含着过程取向的完整观。完整经验的生成应以生活经验与课程经验的交互为基础,以认知经验与社会经验的融合为条件,以反省经验到审美经验的升华为关键。基于完整经验的幼儿园教育变革,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体现经验的多样性、连续性、过程性和整合性,注重经验向反省经验、审美经验的进阶与升华,应整体考虑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适宜的支架,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独特价值,创设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经验 经验 幼儿园教育 教育变革
下载PDF
区域融通: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德全 沈家乐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区域融通则是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生命线。其本质为在特定的地理场域中,调和职业本科在转型中产生的变化、矛盾和冲突,对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各主体进行价值整合与价值重建。“... 中国式现代化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区域融通则是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生命线。其本质为在特定的地理场域中,调和职业本科在转型中产生的变化、矛盾和冲突,对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各主体进行价值整合与价值重建。“区域融通”包含教育融通、产教融合与校地联动三个向度,意为职业本科教育与外部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坐标轴。为推动“区域融通”这一行动范式由理想走向现实,需要以城市集群为办学单元、以联合办学为跃升契机、以和而不同为治理理念、以数字技术为重要引擎,促进职业本科教育与区域经济、教育、政治、文化达到在协调中耦合、在互通中升值、在递进中生成、在均衡中吸引的理想关系形态,以及构建出“集群生长与共演发展”的经济空间、“错位互补与竞合发展”的教育空间、“同构配套与统筹发展”的制度空间、“正视技能与共识发展”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区域融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5期5-15,共11页
随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多元主体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价值与作用亟需明确。审视教育评价的本质,可以发现:破解“五唯”问题,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在于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主体论”... 随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多元主体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价值与作用亟需明确。审视教育评价的本质,可以发现:破解“五唯”问题,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在于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主体论”,转向价值主体、评价主体、治理主体的“多主体论”;价值主体、评价主体、治理主体分别以表达价值诉求、履行评价责任、联结主体行动,助推有差异、有动能、有组织的改革落地。然而,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中多元价值主体诉求的虚置性介入、多元评价主体知能的无力性介入和多元治理主体组织的缺位性介入,致使改革陷入同质、空泛、低效的困境。对此,可以通过权利下沉、教育赋能、秩序重组,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入。文章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多元主体行动逻辑的阐释,可以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价值主体 评价主体 治理主体 “五唯”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