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民族风格”与“外来影响”之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分析 |
向天渊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
|
从诗到诗性:视觉文化传播中现代诗学研究的审美转向 |
梁笑梅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重审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 |
熊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4
|
跨学科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创新之路 |
代迅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5
|
也谈宗白华美学、诗学研究的启示 |
向天渊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6
|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 |
熊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打通古今、融贯中西: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一种倾向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赋格》的诗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
蒋登科
|
《华文文学》
|
2012 |
0 |
|
9
|
当代中国广告传播策略中的诗语诉求 |
梁笑梅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0
|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重庆文学 |
吕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1
|
马修·阿诺德与20世纪中国文化 |
向天渊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12
|
山东师大在新时期的新诗研究 |
吕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
|
13
|
新汉学时代与中国新诗 |
吕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4
|
叶维廉比较诗学的贡献与局限 |
向天渊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5
|
艾略特影响新批评派的两个文学思想及其来源 |
陈本益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百年现代诗学的辩证反思 |
吕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7
|
百年中西比较诗学概论 |
向天渊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8
|
音乐史写作的另一种“理”和“论”——读金兆钧先生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 |
陆正兰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9
|
新诗的“失范”及其与传统诗学联接的可能性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杂语”:现代汉语诗学话语的重要方式 |
向天渊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