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 |
骆思典
刘宇清(译)
陈犀禾(校)
骆思典(校)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3
|
|
2
|
“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杜甫与重庆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赵天一
|
《杜甫研究学刊》
|
2016 |
0 |
|
3
|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从《过渡时代》、《艺术之宫》看张恨水的转型 |
胡安定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4
|
日据台湾作家的日语创作实况及其意义 |
马泰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5
|
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批评 |
邹琰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6
|
从控制到管理——电影作为媒介的美国经验及启示 |
曹怡平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近期美国家庭伦理片新发展解析 |
梅琳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艺界“民族形式”运动--兼及对中国当下文艺问题的启示 |
张武军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9
|
影戏:一门新的中国电影的考古学 |
玛丽·法克哈
裴开瑞
刘宇清(翻译)
沈大春(译)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10
|
数字时代的日本电视收视模式:“定制型”与“社交化” |
陈红梅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