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割”与“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制度与政策根源及其重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泽平 姚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1,182,共8页
从义务教育师资、经费、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失衡,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分割、分离与分治及其带来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取向则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根源。要实现城乡... 从义务教育师资、经费、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考察,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失衡,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分割、分离与分治及其带来的"重城轻乡"的政策取向则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根源。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与优质发展,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政策 制度
下载PDF
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历史演进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鑫 涂梦雪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1期91-98,共8页
国家能力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与国家能力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乡村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国家能力具有现实诉求;另一方面,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国家能力的价值彰显。... 国家能力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与国家能力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乡村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国家能力具有现实诉求;另一方面,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国家能力的价值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经历了正式介入、系统介入和深度介入三个阶段,介入的层次及质量逐渐提升,乡村教育现代化对国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需要国家坚持价值引领,明确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导向;落实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保障;加强利益调和,构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稳定机制;强化专业服务,夯实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国家能力 现代化 耦合关系 有效介入
下载PDF
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审视与优化之道--基于N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调研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天平 李鹏 王建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9,182-183,共8页
在优质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存在建设理念重"均衡"轻"发展"、建设标准重"统一"... 在优质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存在建设理念重"均衡"轻"发展"、建设标准重"统一"轻"特色"、资源配置重"投入"轻"效益"、实施过程重"外延"轻"内涵"等问题。因此,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统筹城乡教育,把握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索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特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 标准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办学条件 办学质量
下载PDF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4,182,共8页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决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方法...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决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方法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的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莱伦 批判 课程理论 批判课程理论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的风险及其规避--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宝庆 魏小梅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9,共8页
新高考改革进程中隐含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钟摆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缺乏特色、高中学生自主发展异化等风险。风险社会理论为分析新高考改革面临的风险提供了分析框架。通过整合贝克、吉登斯、鲁曼、拉什等学者的... 新高考改革进程中隐含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钟摆现象"、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缺乏特色、高中学生自主发展异化等风险。风险社会理论为分析新高考改革面临的风险提供了分析框架。通过整合贝克、吉登斯、鲁曼、拉什等学者的风险社会理论,将新高考改革风险归因于新高考改革决策者与专家的结盟、高中学校自我生存的利益驱动、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足等因素。为规避新高考改革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树立改革风险意识与呼唤风险决策伦理;探索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与管理模式;建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理论 新高考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