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C.acutatum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及致病毒性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大航 乔文君 +2 位作者 刘智 童华荣 陈应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0-985,共6页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 【目的】从重庆地区茶树种植区内的感病茶树叶片上分离纯化到2种能侵染茶树的炭疽菌,经形态学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C.acutatum和C.gloeosporioides,其中C.acutatum为本实验室从茶树上分离保存的新记录种。【方法】比较该2种炭疽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结果】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C.acutatum,但2种菌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生长,且同是以PDA和PSA为最适生长培养基,而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均在25~28℃之间,在40℃时仍能进行生长,菌丝致死温度在60~65℃之间。致病毒素研究发现2种茶树炭疽菌均能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引起类似于自然状态下病原菌侵染形成的叶片坏死、萎焉等症状,但相比之下C.gloeosporioides的毒素活性更强。【结论】研究结果为后续茶树炭疽菌的致病性差异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炭疽菌的有效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gloeosporioides C.acutatum 生物学特性 毒素活性
下载PDF
红茶提取物在炎性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邬海桥 丁阳平 周向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9,144,共5页
目的观察茶黄素(TF)各单体在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NE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导致黏液高分泌,以TF各单体(TF1、TF2、TF3)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各单体对A549细胞的活性影响,确定作用剂量后... 目的观察茶黄素(TF)各单体在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NE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导致黏液高分泌,以TF各单体(TF1、TF2、TF3)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各单体对A549细胞的活性影响,确定作用剂量后将A549细胞分为4组进行实验,分别为①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②HNE刺激组:HNE(50 nmol/L)刺激24 h;③TF单体干预组:分别用TF1、TF2、TF3(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24 h后,再予HNE刺激24 h;④AG1478干预组:先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AG1478(5μmol/L)处理30 min后,再予HNE刺激24 h。测定不同剂量TF1、TF2、TF3作用后黏蛋白(MUC)的变化及TF3(200μg/mL)作用时间不同(12、24、36 h)后MUC的变化。RT-PCR检测MUC5AC mRNA的变化;ELISA测定MUC5A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NE刺激组的MUC5AC mRNA表达和MUC5AC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给予TF1、TF2、TF3预处理后,与HNE刺激组相比,两指标均明显下调(均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中以TF3作用最明显。TF3的作用时间也与MUC5AC的下调呈正相关;而AG1478干预组对黏液的下调作用较TF各组更强(P<0.01)。结论TF各单体虽不能完全抑制炎性黏液的分泌,但可明显降低炎性气道的黏液高分泌状态,以TF3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类 黏蛋白5AC 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测定茶叶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龚雪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55-56,58,共3页
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茶叶卫生质量的检测,我国也把茶叶列为主要监控的食品之一,对茶叶中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噻嗪酮等各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近几年来气相色谱法在测定这些茶叶农药残... 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茶叶卫生质量的检测,我国也把茶叶列为主要监控的食品之一,对茶叶中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噻嗪酮等各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近几年来气相色谱法在测定这些茶叶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茶叶 农药残留
下载PDF
白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鑫霞 《福建茶叶》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我国白茶发展历史悠久,近几年不断有研究阐述白茶的保健功效,使其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本文对白茶的发展历史、加工和化学变化、保健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其前景及问题研究发表看法。
关键词 白茶 现状 前景
下载PDF
小檗碱对不同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志鹏 程庆华 +3 位作者 谢靖康 万宇鹤 童华荣 陈应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7-375,共9页
为研究小檗碱在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引起的茶树叶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松针炭疽菌(C.fioriniae)、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重庆炭疽菌(C.chongqing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5种不同... 为研究小檗碱在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引起的茶树叶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松针炭疽菌(C.fioriniae)、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重庆炭疽菌(C.chongqing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5种不同茶炭疽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檗碱对不同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并比较了其抑菌活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碱对C.camelliae和C.chongqinggense的抑制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为12 mg·mL^(-1)时达到100%抑菌率,其次是C.gloeosporioides、C.karstii和C.fioriniae,其抑菌中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EC_(50))分别为2.828、3.288、4.164、4.778、5.104 mg·mL^(-1)。显微镜镜检发现,小檗碱对5种炭疽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均存在明显影响,随小檗碱浓度的增加,部分菌丝出现不规则膨大现象,分生孢子形态也出现扭曲变形;生物活性检测发现,小檗碱处理后,不同炭疽菌的细胞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研究结果明确了小檗碱对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前景,为炭疽菌引起的茶树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茶炭疽菌 抑菌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重庆坡地低产茶园改造 被引量:2
6
作者 祖峰 张鹰 +1 位作者 童华荣 蒋才均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针对重庆坡地低产茶园的类型和特点,结合重庆市新胜茶导播667hm2生态茶园的生产实际,从树体改造、土壤改造、改种换种和农业综合措施改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造措施。
关键词 坡地茶园 低产茶园 类型 特点 改造
下载PDF
茶乡生态旅游 拉动一方经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述源 毕彩虹 《四川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国,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均居世界前列。茶叶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茶区往往都...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国,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均居世界前列。茶叶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已经成为广大农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悄然兴起,茶区往往都是植被良好、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因而茶区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茶叶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出于亲近、认识和体验茶叶生态环境的动机,在不伤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到相对原始的茶叶自然环境和淳朴的茶文化地区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经济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量 茶乡 自然环境 出口农产品 世界前列
下载PDF
发展茶叶生态旅游 加快经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述源 毕彩虹 《广东茶业》 2007年第4期5-7,共3页
茶叶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项目,对于促进茶叶生产地区的经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宜宾市发展茶叶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 茶叶 生态旅游 经济
下载PDF
天然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常亚丽 《福建茶叶》 2010年第12期6-10,共5页
本文从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大孔树脂法、膜富集分离法及色谱制备法五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天然茶氨酸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天然茶氨酸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
关键词 茶氨酸 沉淀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大孔树脂法 膜富集分离法 色谱制备法
下载PDF
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丁阳平 童华荣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茶学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亮 《才智》 2012年第28期245-245,共1页
茶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培养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在结合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其的教学的开展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 茶学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茶树炭疽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庆华 张志鹏 +2 位作者 吴艳萍 万宇鹤 陈应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2-440,共9页
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对茶树5种炭疽菌:松针刺盘胞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重庆炭疽菌(C.chongqingense)、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的抑制作用,发现苦参碱对5种茶树... 研究了苦参碱(Matrine)对茶树5种炭疽菌:松针刺盘胞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重庆炭疽菌(C.chongqingense)、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i)、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的抑制作用,发现苦参碱对5种茶树炭疽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of maximal effect)分别为5.856、6.557、3.038、7.963和4.397 mg·mL^(-1)。苦参碱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活性有明显差异,在低浓度(1~8 mg·mL^(-1))时,其对C.chongqingense与C.camelliae具有较好抑菌效果;浓度增加至22 mg·mL^(-1)时,对5种炭疽菌的抑菌率均达95%以上。显微镜检发现,苦参碱对5种炭疽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存在明显影响,部分菌丝出现不规则膨大现象,分生孢子数随苦参碱浓度增大而减少,部分分生孢子形态出现扭曲变形。对病原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炭疽菌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透性增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研究结果明确了苦参碱对不同茶树炭疽菌种的抑菌活性,并初步阐明了其通过损伤细胞膜来抑菌的作用机制,为茶树炭疽菌的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苦参碱 炭疽菌 抑菌活性 作用机制 分生孢子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儿茶素及其衍生物抗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洁 龚正礼 +1 位作者 张凯 丁阳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10-2518,共9页
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儿茶素对不同器官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儿茶素通过抗氧化、抑制相关酶活性及抑制信号传导等来抑制肿瘤细胞入侵、细胞增殖、细胞血管再生及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该文综述了饮茶与... 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儿茶素对不同器官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儿茶素通过抗氧化、抑制相关酶活性及抑制信号传导等来抑制肿瘤细胞入侵、细胞增殖、细胞血管再生及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该文综述了饮茶与癌症预防的相关性,概述了儿茶素及其衍生物防癌、抗癌作用机制,并对儿茶素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衍生物 抗癌 流行病学研究 机制
原文传递
儿茶素氧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阳平 陆昌琪 +2 位作者 候宏晓 岑远建 童华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儿茶素是茶叶核心成分,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儿茶素能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新的红茶多酚,但其形成机制仍然不太清楚。文章综述了低分子量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茶黄素类、茶红素类乃至茶褐素类化合物及儿茶... 儿茶素是茶叶核心成分,对茶叶品质影响极大。儿茶素能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新的红茶多酚,但其形成机制仍然不太清楚。文章综述了低分子量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茶黄素类、茶红素类乃至茶褐素类化合物及儿茶素药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氧化产物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对炎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邬海桥 丁阳平 周向东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茶黄素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elastase,H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HNE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导致黏液高分泌,以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3)单体进行干预。首先... 目的:观察茶黄素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elastase,H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HNE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导致黏液高分泌,以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3)单体进行干预。首先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光吸收法(MTT)测定细胞活性,确定作用剂量,其后细胞分为4组进行实验,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HNE(50nmol/L)刺激24h;C组:用TF3(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24h后,再予HNE刺激24h;D组:先用EGFR阻断剂AG1478(5μmol/L)处理30min后,也予HNE刺激24h。并测定不同剂量和TF3(200μg/ml)不同作用时间(12h、24h、36h)的黏蛋白变化。RT-PCR检测各组黏蛋白(MUC)5AC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MUC5A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HNE能导致A549的MUC5ACmRNA和MUC5AC蛋白显著增高,而给予TF3预处理后,与HNE刺激组比,两指标均明显下调,且呈浓度剂量和作用时间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茶黄素组与AG1478组比较,后者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仍有增高。结论: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3)单体可显著下调炎性气道的黏液高分泌,但并不能完全抑制炎性黏液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 黏蛋白5AC 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