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平县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永 张福建 +1 位作者 顾克冲 董琼 《绿色科技》 2019年第7期4-6,29,共4页
以云南省罗平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县2007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所得数据,对该县各类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蓄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等主要因子的变化原因,总结了全县森林资... 以云南省罗平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县2007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所得数据,对该县各类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及蓄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等主要因子的变化原因,总结了全县森林资源的变化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消长动态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的昆明市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遥感估测与反演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伟楠 吴勇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基于昆明市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对昆明市12种优势树种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对昆明市12种森林类型进行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随机... 基于昆明市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对昆明市12种优势树种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对昆明市12种森林类型进行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有着最好的估测效果,且其中杉木林的模型拟合精度最高R2adj为0.683,RMSE为12.68 t/hm^(2);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最低;当AGB小于50 t/hm^(2)和大于100 t/hm^(2)时,3个模型均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但随机森林模型的平均残差值的绝对值较低,在不同生物量段的估测误差相对较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反演研究区森林AGB,反演精度为85.31%,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演昆明市森林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地上生物量 遥感估测 模型构建 昆明市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年辉 胡兆柳 +6 位作者 贺斌 成思丽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李根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 【目的】探讨截干高度对云南松苗木萌枝能力的影响,为采穗圃穗条生产和适宜截干高度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截干高度(即留桩高度)5,10和15 cm 3个处理,以不截干为对照,截干后每月测定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年底测算萌枝保存率和母株保存率,分析不同截干高度下萌枝数量和萌枝生长量的变化进程及累积数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萌枝和母株保存率,探讨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规律。【结果】不同截干高度萌枝发生的进程有所差异,截干高度5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早(截干后15 d)、持续时间最短(22 d),而截干高度10 cm萌枝数量速生期开始最晚(截干后22 d)、持续时间最长(39 d);净萌枝数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后1~2个月的速生期内,占理论极值的57.51%~58.55%;不同截干高度的净萌枝数量和累积萌枝数量在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均表现为截干高度5 cm<截干高度10 cm<截干高度15 cm;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平均单株累积萌枝数量分别为12.82,19.72和22.71枝/株,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截干高度云南松苗木的萌枝平均生长量积累过程呈现“慢-快-慢”的节律,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生长量分别为6.094,5.486和7.868 c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云南松萌枝生长量增加集中在截干处理后1~3个月,占总萌枝生长量的70%以上。截干高度5,10和15 cm的萌枝存活率分别为86.14%,76.26%和63.48%,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母株保存率分别为95.83%,100%和100%,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截干高度5 cm的萌枝数量少,但存活率最高;截干高度10 cm的萌枝数量多,且存活率较高;截干高度15 cm的萌枝数量多,但存活率最低。【结论】截干高度10 cm的处理既利于枝条萌发和萌枝生长,又具有较高的萌枝存活率,可较好权衡萌枝数量、生长量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因此确定其为最有利于萌枝潜力发挥的适宜留桩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萌枝能力 截干高度 繁殖系数
下载PDF
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纵丹 黄嘉城 +4 位作者 段晓盟 张晓琳 冯家玉 甘沛华 何承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蔷薇属植物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了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括无籽刺梨和其近缘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蔷薇属植物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了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括无籽刺梨和其近缘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研究,包括基因组结构、重复序列、高变区序列以及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6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呈环状四分体结构,其长度为156561~156749 bp,平均GC含量均为37.2%,且6种植物基因组的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IR)区未表现出明显的扩张和收缩。在对蔷薇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时,筛选出了7个高变区序列,包括trnK-trnQ、psbM-trnY、ycf3-rps4、rps4-trnL、psbE-petG、rpl16 intron和ycf1。这些序列可作为候选标记,用于进一步研究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同时,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重建了蔷薇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无籽刺梨和刺梨是独立的2个种类,其中无籽刺梨与贵州缫丝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刺梨与单瓣缫丝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之间叶绿体基因组结构高度相似,单拷贝区核苷酸多样性高于重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刺梨 叶绿体基因组 高变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生长生理指标的比较
5
作者 罗茜 朱雅静 +6 位作者 贺斌 陈诗 杨振欣 王雪 许玉兰 蔡年辉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 以紫果西番莲‘满天星’二倍体与三倍体无菌苗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年度生长阶段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比较其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满天星’苗木的苗高、地径持续增长,表现出三倍体‘满天星’苗高较小、地径较大的特点。同一位置叶片的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随时间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时间的变化2种‘满天星’的茎节数量逐渐一致,三倍体‘满天星’苗木表现出短粗的特征。在测定期中三倍体‘满天星’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大于二倍体,测量前期可溶性糖含量小于二倍体,后期大于二倍体。不同倍性的西番莲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与苗高、茎节、地径呈负相关,与叶长、叶柄长呈正相关;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略有差异。综上所述,三倍体与二倍体的生长生理指标存在差异,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生长指标相关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西番莲 生长指标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
下载PDF
滇杨组织培养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琳 纵丹 +3 位作者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1,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3 位作者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0,共11页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木培育 云南松 氮、磷配施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马醉木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娟 全伟 +2 位作者 罗娥娥 秦徐杰 华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2,共6页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Ellman法首次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马醉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二萜化合物,分别是pierisformoside F(1)、3-epi-grayanotoxinⅩⅧ(2)、3-epi-grayanotoxin B(3)、asebotoxin-X(4)、pierisformosin B(5)、asebotoxinⅢ(6)、rhodojaponinⅢ(7)和pierisformosin C(8)。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表现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综上表明,马醉木中含有丰富的二萜成分和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马醉木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为其后续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寻求更多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马醉木 二萜 pierisformoside F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庄跃 汪梦婷 +4 位作者 贺斌 汪啟波 许玉兰 李伟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对N、P、K在不同器官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总体K变动较小,N、P波动较大且相似,在各器官中N、K分配表现为萌条>叶>茎>根;P表现为萌条>茎>叶>根。与对照相比,单施N、P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能促进苗木的养分合理分配,有效缓解单施N、P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进而促进苗木的生长。随施肥时间的推移,各器官营养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各器官表现为N、P的积累速度相接近,总体表现为K的积累速度低于N、P。总体而言,随施肥时间的改变,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添加 营养元素 养分分配策略 异速生长关系
下载PDF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云南金花茶抗氧化能力变化
10
作者 石志娇 唐军荣 +4 位作者 向建英 阚欢 赵平 张贵良 刘云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为探究云南金花茶在消化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释放及功能活性的变化情况,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测定了云南金花茶消化液中总黄酮、总多酚浓度及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云南金花茶在消化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释放及功能活性的变化情况,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测定了云南金花茶消化液中总黄酮、总多酚浓度及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胃消化过程中,云南金花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比口腔消化高,最高分别达229.99、327.65µg/mL,经肠消化后,总黄酮含量在38.56~78.88µg/mL之间,总多酚含量在30.04~65.52µg/mL之间,含量较低。在功能活性测定中,较口腔消化,胃消化阶段的DPPH·、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显著升高,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随消化的进行呈上下波动;经肠消化后,DPPH·、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急剧下降,且均比胃消化阶段低,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则趋于平稳或逐渐上升。通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综上所述,云南金花茶是较好的活性物质来源,该研究可为探索云南金花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模拟胃肠道消化 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平茬根系形态特征分析
11
作者 成思丽 王丹 +6 位作者 贺斌 胡兆柳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 【目的】分析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不同苗龄平茬后苗木根系形态特征,为选择适宜平茬苗龄提供依据。【方法】以6、10、14、18、30月龄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统一留茬高度(5 cm)进行平茬,分别在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测定苗木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析云南松不同苗龄苗木平茬后的根系构型。【结果】不同苗龄平茬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茬后480 d时,6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0.825 mm)、根体积(4.435 cm^(3))比30月龄平茬的苗木根平均直径(1.302 mm)、根体积(16.282 cm^(3))小,但总根长较大;6~30月龄平茬苗木的比根长整体呈降低趋势,且6月龄平茬苗木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根细度均显著大于其余苗龄平茬的苗木(P<0.05),且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加而减小的生长趋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与根生物量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总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生物量之间表现为随着苗龄增大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苗龄较小的苗木构建了更细更密集的根系,有利于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苗龄为6个月的苗木平茬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平茬 根系形态
下载PDF
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性状的异速生长及变异分析
12
作者 汪啟波 贺斌 +7 位作者 陆庄跃 杨振欣 郑超凡 王瑜 蔡年辉 许玉兰 金建华 王德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 为研究不同种源1~3年生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变异以及异速生长指数,深入了解云南松苗期性状生长在种源间的变异特点与异速生长关系,对1~3年生的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比较了3个种源不同龄期云南松苗木性状的生长分化特点和异速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随苗龄的增长整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且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种源内苗高变异系数随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降低,整体波动范围为32%~50%,地径变异系数整体波动范围为33%~48%,随苗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变异来源中种源内层次的因素随苗龄的增加而减弱。新平种源苗高生长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6%,高于另外2个种源;不同种源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间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且异速生长指数是变化的。可见,苗高、地径都存在较为丰富的分化和变异,性状分化程度受时间影响明显。不同种源苗木的两个性状都以种源内变异为主,各种源苗木的变异程度不同,不同龄期苗木会根据自身生长状况调整生长策略以适应对资源的竞争。不同种源苗木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苗龄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异速生长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苗龄的增加,各种源苗木苗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从符合弹性自相似拟模型改变为几何相似性模型,符合小个体植株异速生长指数接近1的结果。异速生长指数随苗木生长而变化,受苗木自身遗传品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源 性状变异 异速生长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林婷楠 赵满 +3 位作者 吴朝妍 王玉琴 王俊 朱家颖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了探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克隆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 为了探究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对寄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蛹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克隆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使用试剂盒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克隆获得的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编码阅读框序列长1 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催化氨基酸位点(His-71、Asn-183和Tyr-393)以及过氧化氢酶家族的3个保守基序:近端活性位点序列(FDRERIPERVVHAKGXG)、NADPH结合位点(XXHQXXXXFXD)和血红素配体结合位点(RXFXYXDXH)。被管氏肿腿蜂寄生和注射其毒液后,黄粉虫蛹中的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其血淋巴和脂肪体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毒液能调控黄粉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毒液 过氧化氢酶 表达特征 酶活性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
14
作者 孙赫 顾雪莎 +5 位作者 周驰宇 李瑞连 王丹 蔡年辉 许玉兰 陈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揭示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分别以苗龄为6个月(处理1)、10个月(处理2)、14个月(处理3)、18个月(处理4)、30个月(处理5)的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进行统一平茬,分别于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使... 为揭示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对平茬苗龄的响应。分别以苗龄为6个月(处理1)、10个月(处理2)、14个月(处理3)、18个月(处理4)、30个月(处理5)的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进行统一平茬,分别于平茬后60、120、180、240、300、360、420、480 d使用全株收获法收获后测定单株、主根、侧根、茎、萌条、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并计算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平茬后随时间变化,不同处理间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差异在缩小。苗龄较小的处理(1、2、3)均表现为:开始时萌条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且随苗龄的增加萌条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表现为:萌条>茎>主根>侧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从平茬后240 d开始,处理1与处理2、3、4间差异不显著。平茬也改变了苗龄较大的处理(4、5)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模式,60 d表现为:主根>茎>侧根>萌条,120~300 d表现为:茎>主根>萌条>侧根,而从360 d开始,处理4和处理5的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逐渐转变为与处理1、2、3相一致,即表现为:萌条>茎>主根>侧根。综上所述,平茬可以通过利用植物补偿生长的特性来改变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平茬改变了不同平茬苗龄云南松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促进了苗木的萌蘖;不同平茬苗龄苗木随时间推移,云南松的生物量分配模式表现为生物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萌条生物量分配最大。本试验表明,苗龄较小的处理(1、2)进行平茬效果较好,是较适宜的平茬苗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平茬 苗龄 生物量分配 萌条 苗木生长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诱导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15
作者 杜嵘宇 黄二宾 +2 位作者 吴化雨 王芳 邓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以‘里约红’葡萄柚为试材,对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以及CMCS-C.laurentii处理葡萄柚果实采后的硬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CMCS-C.laurentii处理显... 以‘里约红’葡萄柚为试材,对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以及CMCS-C.laurentii处理葡萄柚果实采后的硬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CMCS-C.laurentii处理显著抑制了葡萄柚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内的果实硬度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测定贮藏期间(75 d)葡萄柚果实质量损失率、细胞壁多糖物质含量和细胞壁水解酶活力并观察果实细胞壁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MCS-C.laurentii处理能有效维持果实内共价结合型果胶、紧密型半纤维素的含量,降低果实中水溶性果胶、离子型果胶以及松散型半纤维素的含量;并且相较于对照组,CMCS-C.laurentii处理组果实细胞壁水解酶(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受显著抑制;贮藏中后期,CMCS-C.laurentii处理的果实细胞壁结构更加稳定,胞内结构相对完整。综上所述,CMCS-C.laurentii处理能减缓采后葡萄柚果实细胞内部细胞器及细胞壁的降解,较好地维持细胞完整性,延缓果实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软化 葡萄柚 羧甲基壳聚糖 罗伦隐球酵母 细胞壁代谢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藏川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刘金萍 王静敏 +3 位作者 陈智华 马少杰 纵丹 何承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9-102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藏川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藏川杨对高原地区强光环境的响应,为高光效杨树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材,设置白、蓝、绿3种颜色薄膜,以白膜为对照,测定分析生长及生...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藏川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藏川杨对高原地区强光环境的响应,为高光效杨树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材,设置白、蓝、绿3种颜色薄膜,以白膜为对照,测定分析生长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参数。【结果】蓝膜和绿膜均显著提高藏川杨幼苗株高,分别提高28.1%和38.5%,而蓝膜显著减小幼苗叶宽,降低33.3%;蓝膜显著增加幼苗叶片光合色素(31.74%)、可溶性总糖(55.57%)和蔗糖含量(78.58%),而绿膜则显著减少幼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和淀粉积累;蓝膜可提高光下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_(PSⅡ)),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而绿膜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和Φ_(PSⅡ),提高NPQ;3种颜色薄膜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_(n))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整体P_(n)数值大小顺序为蓝膜>白膜>绿膜,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均在12: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总体变化趋势与P_(n)类似,而胞间CO_(2)浓度(C_(i))则呈“W型”曲线;蓝膜显著提高了藏川杨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光补偿点(LCP)、CO_(2)饱和点(CCP),绿膜降低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提高光呼吸速率(R_(p))、CO_(2)补偿点(CCP)。【结论】生长环境中的光质能够影响藏川杨的光合效率及生长发育。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改善光质能增强藏川杨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弱光和CO_(2)利用率、提高光合效率、增强光合产物积累、促进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藏川杨 叶绿素荧光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青皮竹花形态结构与雌、雄配子的发育研究
17
作者 闫瀛丹 周丽 王曙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 [目的]揭示青皮竹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及其雌、雄配子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解剖及石蜡制片的方法对青皮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特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青皮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因小穗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每个小穗约有8~10朵小花,顶端小花不育,小穗基部含有2~3枚黄棕色苞片。每朵小花均有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雌雄异熟,异花授粉。子房呈花瓶状,下部光滑不具棱,上部有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短花柱长柱头,花柱具绒毛,三分枝羽状柱头。花药呈黄色,4药室。未成熟的花药的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成熟后绒毡层退化,仅剩表皮和纤维层。花粉成熟后2或3核花粉粒,花药壁纵裂散粉。[结论]青皮竹花器官形态与解剖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多种败育情况,可能是青皮竹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竹 雄蕊 雌蕊 败育
下载PDF
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提高采后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18
作者 唐勇 吴化雨 +2 位作者 赵平 王芳 邓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6-263,共8页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 为研究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防控作用,以蓝莓果实为研究材料,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2.5 mmol/L 6’-O-咖啡酰熊果苷浸泡处理蓝莓果实,分析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后对蓝莓灰霉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果实苯丙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显著降低了采后蓝莓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抑制了病斑的扩张;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比,还提高了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肉桂酸-4-羟基化酶、肉桂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对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也无不良影响。综上,6’-O-咖啡酰熊果苷处理通过激活采后蓝莓果实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抗性物质的合成积累,从而增强蓝莓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6’-O-咖啡酰熊果苷 苯丙烷代谢 抗病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构建云南旱冬瓜核心种质
19
作者 邹广权 王晓丽 +3 位作者 曹现富 李艳 张新洛 曹子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种质子集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筛选出旱冬瓜核心种质适宜的构建策略。【方法】以旱冬瓜优树同胞子代为试材,设10%、15%、25%、35%、45%和55%共6个抽样比例,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改进的最小距离逐...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种质子集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筛选出旱冬瓜核心种质适宜的构建策略。【方法】以旱冬瓜优树同胞子代为试材,设10%、15%、25%、35%、45%和55%共6个抽样比例,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取样,采用4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种质子集对原种质的代表性,通过均值t检验和方差F检验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变异是否同质,利用相关系数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的相关性,通过遗传距离比较和聚类分析确认核心种质。【结果】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保留率与原种质集一致,其余4个评价指数皆显著大于原种质集,均值和方差与原种质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者等于1,平均遗传距离较原种质提高16.82%,因此认为在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能很好地代表原种质。【结论】综合考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实用性、费用和工作量等,认为25%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 SRAP标记数据 核心种质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古杨树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纵丹 周安佩 +3 位作者 张垚 李旦 段丽华 何承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于中国西南地区的7种15个群体共226株杨树古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揭示杨树古树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遗传关系,为该区域杨树古树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0个多态性位点;以有效等位基因数为标准,7种杨树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西南杨>昌都杨>康定杨>藏川杨>乡城杨>川杨>德钦杨;杨树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依次表现为:乡城杨的稻城群体>乡城群体>雅江群体,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乡城群体>稻城群体,德钦杨的香格里拉群体>德钦群体,昌都杨的芒康群体>贡觉群体>昌都群体,藏川杨的德钦群体>芒康群体。(2)乡城杨和西南杨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分别为-0.024 6和-0.253 5,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的Fis分别为0.205 4、0.240 1和0.029 2;乡城杨、西南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分别为0.156 1、0.253 5、0.128 8、0.182 0和0.177 3;除西南杨群体间基因流N_m小于1外,乡城杨、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群体间的基因流N_m均大于1。(3)7种杨树古树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089 0~0.691 0,平均为0.402 0;UPGMA及Bayesian聚类结果均显示,7个树种可以分为3个大组,即川杨与康定杨聚为一组,乡城杨与西南杨聚为一组,藏川杨、德钦杨和昌都杨聚为第3组;5种杨树古树的群体UPGMA聚类结果显示,除西南杨的理塘群体与乡城杨聚为一组外,各杨树古树种与群体间的聚类关系较为紧密。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杨树古树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其遗传变异主要均存在于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任何个体的丧失均会导致杨树古树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故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现存古树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杨树古树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