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得筌忘鱼”又何妨?
- 1
-
-
作者
毛翰
-
机构
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 副教授
-
出处
《写作(中)》
1997年第7期7-7,共1页
-
文摘
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就是说,捕得了鱼就可以忘掉渔具,悟得了意蕴就可以忘掉语言。用以论诗,后人在“言”与“意”之间加了一个中介——“象”,即今人所谓意象。语言、意象、意蕴,此为诗之三要素。其中,语言是构造意象的材料,意象是意蕴的载体。也就是说,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以言造象,以象寓意,诗人是以语言,通过意象这个中介,抒写情思志趣的。因此,得意即不妨忘象,得象即不妨忘言。王弼《周易略例·明象》云:“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易之卦象与诗之意象相通,“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
关键词
意象
语言
诗歌创作
周易略例
创作过程
三要素
渔具
中介
论诗
庄子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回到生命最初的宁静”——杨通诗歌阅读杂记
- 2
-
-
作者
蒋登科
-
机构
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 副教授
-
出处
《写作(中)》
1999年第4期7-9,共3页
-
文摘
知道杨通这个名字至少已经十年。那时候,新诗在中国很是火热,我在一些报刊上见到杨通的诗和他的简介。在众多名字之中,我特别留心杨通的主要原因是他来自我的家乡。我曾经对我的家乡充满自信,那时候身居乡野,少年不知愁,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了解。后来我产生过怀疑,走出山野,到了一些地方,家乡的偏僻与寒酸就在我心里眼中很露骨地显现出来。如今,我又在另一个层面深爱着大巴山中那一片故土。
-
关键词
宁静
生命体验
诗歌
中国文化
人文关怀
生存状态
人文精神
家乡
和谐
大巴山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