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同均三宫”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蒲亨建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同均三宫 “均” 七声音阶 三种音阶 绝对音高 新音阶 本质特征 结构特征 固定唱名法 古音阶
下载PDF
↑Fa、↓Si在音阶结构逻辑中的本质判断 被引量:3
2
作者 蒲亨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24-27,共4页
引言 在我国传统音阶中,存在着一种含微升Fa与微降Si的特殊七声音阶形式。对于该两音的音律游移幅度、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历来众说不一,未成定论。李世斌同志通过对陕西秦腔、迷胡调等大量民间音乐的测音分析,认为↓Si大致处于中立音... 引言 在我国传统音阶中,存在着一种含微升Fa与微降Si的特殊七声音阶形式。对于该两音的音律游移幅度、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历来众说不一,未成定论。李世斌同志通过对陕西秦腔、迷胡调等大量民间音乐的测音分析,认为↓Si大致处于中立音的律位范畴;对Fa音虽未及详述,但亦指出其有略为偏高的音律特点。特别是当“Fa与中立Si连用时,Fa方微升至中立音位的范畴”。这种现象暗示我们:Fa之微升与Si之微降之间似乎有着某种互为牵制的内在联系,值得作进一步理论。 如何认识与把握上述音律游移现象之成因与内在规律,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但在我的论述中,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音阶结构观念的重新理解,即需要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音阶结构观念。因此,论述的幅度可能有所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声音阶 民间音乐 音级 八度音 FA SI 五声音阶 大三度 五度相生 完形
下载PDF
乐律学基础理论的回归与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蒲亨建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作为音乐形态学的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律学在思维方式及具体操作上均存在一定缺陷。缺乏抽象思维,局限于“艺器”实验乃其通病所在。因此,传统乐律学及现今的相关领域理论尚需重新反思与认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对乐律学本身的理论基... 作为音乐形态学的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律学在思维方式及具体操作上均存在一定缺陷。缺乏抽象思维,局限于“艺器”实验乃其通病所在。因此,传统乐律学及现今的相关领域理论尚需重新反思与认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对乐律学本身的理论基础向“原点”回归,从而构建新的、合乎理性的、顺应普遍实践规律的乐律学理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学 音主 抽象思维
下载PDF
略论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共性与个性
4
作者 殷梅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74,共2页
在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以下简称“民唱”)与西洋唱法(以下简称“西唱”)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大凡民歌手们都认为自己与西洋唱法的歌手们相比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其实不然,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 在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以下简称“民唱”)与西洋唱法(以下简称“西唱”)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大凡民歌手们都认为自己与西洋唱法的歌手们相比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其实不然,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有着许多共性,也有许多独特的个性。现将其不同性与共同性浅论如下。 一、科学发声的共同性 首先,这两种唱法的发声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都必须是高音位,深呼吸,打开喉咙歌唱的。这一点,它们两者之间无疑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唱法 民族唱法 科学发声 民歌手 声音效果 共鸣器官 鼻腔共鸣 歌唱心理 头腔共鸣 歌唱语言
下载PDF
重视高师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运用
5
作者 刘子殷 《音乐探索》 1997年第1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声乐理论 声乐艺术 高师声乐 理论知识 美声唱法 声乐教师 内心体验 示范演唱能力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蒲亨建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蒲亨建引言关于乐、律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似乎已经解决却又始终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说乐、律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音体系研究范畴,倒还容易理解,因为它们各自在研究方法、解释角度... 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蒲亨建引言关于乐、律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似乎已经解决却又始终令人困惑的问题。如果说乐、律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音体系研究范畴,倒还容易理解,因为它们各自在研究方法、解释角度及其观察内容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学研究 五度相生律 原理 音程 音乐实践 十二音体系 音关系 定量特征 音分 周而复
原文传递
我国清末民初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友刚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5-69,共5页
一 我国的音乐教育早在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六艺”中就已有记载,由于当时相当重视乐教,定乐教为学校重要课程,因而不仅使学校形成“春诵夏弦”的生动局面,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认识并在实践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形成... 一 我国的音乐教育早在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六艺”中就已有记载,由于当时相当重视乐教,定乐教为学校重要课程,因而不仅使学校形成“春诵夏弦”的生动局面,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认识并在实践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形成“郁郁乎文哉”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遗憾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清末民初 审美认识 教育内容 重要课程 社会风气 创造美 我国社会 学校唱歌 国学
原文传递
我国八十年代音乐教育
8
作者 张友刚 尹红 《人民音乐》 1991年第2期10-13,共4页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着美育的重新提出和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使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方面的音乐教育...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着美育的重新提出和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使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方面的音乐教育也相应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取得了在我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成绩。我国八十年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人们对音乐教育认识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教委 教学大纲 音乐教育改革 实施美育 八十年代 国家教育部 教学内容 学校 德育 教育部门
原文传递
琵琶十二平均律推证 被引量:3
9
作者 蒲亨建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4-97,共4页
我国自古至今有无应用十二平均律的民族乐器,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琵琶这类“不同音高四弦,共用割截相同弦长的柱(品)”(杨荫浏语)的乐器上。洛秦同志在《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命运的思考》(下称洛文)中认为:“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琵琶 朱载堉 杨荫浏 民族乐器 争论的焦点 四弦 命运 自然听觉 音分
原文传递
十二平均律是非自然律制吗? 被引量:2
10
作者 蒲亨建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2-75,共4页
小引 在既有的律学观念中,十二平均律是为了解决五度相生律、纯律不能“十二律周而复始”、“旋相为宫”的缺陷而人为创制的、非自然的律制。这就在应用价值(适应旋宫转调之需)、生成途径(人为创制)、本质属性(非自然性)上将其划入了一... 小引 在既有的律学观念中,十二平均律是为了解决五度相生律、纯律不能“十二律周而复始”、“旋相为宫”的缺陷而人为创制的、非自然的律制。这就在应用价值(适应旋宫转调之需)、生成途径(人为创制)、本质属性(非自然性)上将其划入了一个非常的领域。 究上述观念之要点,乃基于十二平均律音律“不纯”的“非自然”本性。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自然律 生成途径 五度相生律 应用价值 旋宫转调 旋相为宫 本质属性 非自然性 十二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