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诗学综合研究的开端——估康白情诗论《新诗底我见》 被引量:1
1
作者 童龙超 《河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康白情的《新诗底我见》是一篇综合性研究的诗论,它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综合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新诗底我见》是中国现代诗学综合研究的开端之作。
关键词 康白情 《新诗底我见》 中国现代诗学 综合研究 开端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新诗研究
2
作者 吕进 《中外诗歌研究》 2002年第3期3-11,共9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抒情诗为中心的中国诗歌历来被看作是文学中的文学。由于诗的辐射与渗透,诗美成为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同样,诗论是文论中的文论。对于中国古代文论而言,诗论是它的源头和带头学科。一部中国古代文论史基本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抒情诗为中心的中国诗歌历来被看作是文学中的文学。由于诗的辐射与渗透,诗美成为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同样,诗论是文论中的文论。对于中国古代文论而言,诗论是它的源头和带头学科。一部中国古代文论史基本上就是诗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新诗 诗美 抒情诗 中国诗歌 中国文学 源头 中心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研究的新拓展——简谈陶保玺的《新诗大千》
3
作者 钱志富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本文从陶保玺论著所采用的新视角、新材料、新方法对中国近百年新诗的拓展性研究,以良好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新诗形式理论研究基础,给中国新诗人提供第一部“体式”类书以及对这些体式“家底”的摸清这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陶著的学术价值和... 本文从陶保玺论著所采用的新视角、新材料、新方法对中国近百年新诗的拓展性研究,以良好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新诗形式理论研究基础,给中国新诗人提供第一部“体式”类书以及对这些体式“家底”的摸清这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陶著的学术价值和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21世纪 陶保玺 《新诗大千》 学术价值 理论贡献
下载PDF
从文体看中国新诗 被引量:7
4
作者 吕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2-98,共7页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 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从文体考察,新诗分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而以前者为主。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自由诗”的冠名是不确切的,因为“自由诗”的“自由”是极其有限的自由。现代格律诗建设的中心问题是艺术实验。当下的新诗已经和初期白话诗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文体角度看,还处在草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文体 诗体重建 诗美规范 现代格律诗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考察文化转型期本土与外域的文化联系与冲突时,时间差和空间差有助于为中国主流诗人定位,也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发展前景的把握。中国新诗应当是现代的,面对现代人的外在世界与心灵世界,面对传媒的现代化和21世纪文学主潮,有所调... 在考察文化转型期本土与外域的文化联系与冲突时,时间差和空间差有助于为中国主流诗人定位,也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发展前景的把握。中国新诗应当是现代的,面对现代人的外在世界与心灵世界,面对传媒的现代化和21世纪文学主潮,有所调整与回应。中国新诗应当是中国的,在世界诗歌的开放网络中,实现中国时空的自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文化转型 时间差 空间差 现代化 中国化
下载PDF
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登科 任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经过激烈讨论 ,与会专家取得基本共识 ,倡导中国新诗二次革命 ,推动华文诗歌全球整合 ,推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和现代诗的中国化。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二次革命 诗歌精神 诗体
下载PDF
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的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7
作者 蒋登科 任毅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于2004年9月19日至23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由西南师范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与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其目的在于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的全球整合。
关键词 “新诗二次革命” 华文诗学 论坛 综述
下载PDF
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从三次命名看中国新诗的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论文以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文学与时代精神及其自身内部嬗递的矛盾张力中探讨新诗在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三种命名形态下的生成状态和自我建构。
关键词 现代性 白话诗 自由诗 现代汉诗 生成
下载PDF
新诗的语言建设——兼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丽娜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普遍存在着散文化与口语化的误区,为此应注重新诗的语言建设。规范新诗的语言,注重新诗的“诗性要求”,使其新诗朝着“明朗的语言、象征的手法、中国的内涵”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白话诗 反逻辑修辞 语吻美
下载PDF
中国新诗自由形式的必然性及其走向
10
作者 梁平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1-23,共3页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文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 中国诗歌自格律化以来,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在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格律体式已成为其继续提升的桎梏。到新文化运动,这种体式被彻底打破,而在新诗格律化建设中,无数次试验均收效甚微。从新诗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新诗的自由形式更合于新诗本身的品性,不定型就是其已有或应有形式。当然,这种形式上的自由并非“绝端的自由”,而是有着审美控制力的自由。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应是中国新诗发展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自由形式 必然性 发展走向 格律体式 审美控制力
下载PDF
中国新诗的内在节奏探微
11
作者 李春艳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5-47,共3页
 诗的内在节奏包括情绪节奏和意义节奏,而情绪节奏是较复杂的。本文试图对诗的内在节奏,主要是情绪节奏进行梳理。时间跨度从五四到八十年代,内容上对具体的诗作文本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在节奏是我国新诗的一种传统,对它...  诗的内在节奏包括情绪节奏和意义节奏,而情绪节奏是较复杂的。本文试图对诗的内在节奏,主要是情绪节奏进行梳理。时间跨度从五四到八十年代,内容上对具体的诗作文本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在节奏是我国新诗的一种传统,对它的探讨和实践从五四到今天从未中止过,它一直体现在各个时期的诗歌中,只是不同时期,它在诗歌中的表现不尽相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节奏 情绪节奏 自由诗
下载PDF
几位现代中国诗人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59,共14页
关键词 诗人 文学史 人的文学 黑夜 诗歌史 写作者 写诗 中央 帽子 现代中国
下载PDF
地域诗史研究的全局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登科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诗史研究 意义 地域 现当代文学史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诗歌史 历史 学术界 新诗史 著作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理背景与学科特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笑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专业化拓展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传播学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播学 新诗二次革命 学科特质 专业拓展
下载PDF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文体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登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6-151,共6页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 ,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诗歌传统 文体意识 中国 文学研究 诗歌流派 文体建设 音乐性
下载PDF
儒家忧患意识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扬烈 刘健芬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4-18,共5页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忧患意识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有深远影响。忧患意识在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有不同表现形态 ,从总体上考察 ,它虽有某些负面价值 ,甚至使许多人酿成悲剧 ,但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是主...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忧患意识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有深远影响。忧患意识在历代知识分子身上有不同表现形态 ,从总体上考察 ,它虽有某些负面价值 ,甚至使许多人酿成悲剧 ,但正面的、积极的意义是主要的 ,它是鼓舞历代志士仁人关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并为之奋斗、牺牲的精神动力。继承、弘扬传统的忧患精神 ,必须增强现代意识 ,把东方文化的群体意识与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结合起来 ,使之真正成为造福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儒家思想 忧患意识 知识分子 群体思想 现代意识
下载PDF
新诗形式理论中“顿”概念的渊源及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本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 新诗诗律论中的“顿”概念来源于古代表示顿歇意思的“句读”概念和“顿”概念。在现代,“顿”概念通过“节”和“音尺”两个概念而扩大成为既包含顿歇又包含音组(节奏单位)两方面意思的概念。至当代,它却变得往往偏指音组这一方面的意思了。在上述演变中,英语诗律论中的“音步”概念曾被借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形式理论 句读 音尺 节奏
下载PDF
论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重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0年第4期15-18,共4页
中国新诗研究所自1985年以来招收三届硕士生,共12人。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我先后开出《新诗概论》和《新诗文体学》两门学位课程,并兼任研究生的班主任。四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明确教学重心,才能确保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质量。一。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文体学 班主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诗学研究 新诗研究 学术思想 研究所 学位课程 教学重心
下载PDF
再也回住不了的家园——正确定位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光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由于文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文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文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文论中来。因而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只能是作为文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 由于文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文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文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文论中来。因而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只能是作为文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过现代转换起死回生。中国当代文论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物,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本土化的结果。重建中国文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没有必要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失语” 潜在承续 文学遗产
下载PDF
俞平伯新诗理论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登科 任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7-49,共3页
俞平伯的新诗理论强调“平民性”是诗的主要质素,诗应是“人生向善的表现”,诗歌的真实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因此新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的。
关键词 俞平伯 平民性 人生诗派 白话自由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