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及其当代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
1
作者 金家新 秦蜀南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自我意识”到“类本质”再到“人的现实本质”的转变。随着马克思对社会物质生产的深入理解,在对黑格尔“深刻唯心史观”、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吸收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自我意识”到“类本质”再到“人的现实本质”的转变。随着马克思对社会物质生产的深入理解,在对黑格尔“深刻唯心史观”、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和吸收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现象,并最终得出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结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我们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理念,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思想、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 异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与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家新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96,105,共8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是西方国家抢夺的重点领域,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自带贬义的标签性术语,特指共产主义国家官方所持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性"只是马克思主义门徒们的蛊惑与偏见。美国意... 意识形态话语权始终是西方国家抢夺的重点领域,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自带贬义的标签性术语,特指共产主义国家官方所持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性"只是马克思主义门徒们的蛊惑与偏见。美国意识形态输出战略基于利益需要,带有东方主义的基本偏见和反共产主义目的。美国意识形态的综合输出策略包括:以联邦政府为主导,构建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组织化体系;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多方位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干预新闻传播;构建网络与新媒体的立体攻势;经济上的接触促变与以压促变;支持教育交流、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权力是社会主义中国取得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根本力量来源,是我们立国与国家发展的权力基础。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建具有中国气质的学术话语体系与研究范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意识形态输出 战略 策略
原文传递
认知困境与信念伦理 被引量:5
3
作者 文学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1,共9页
克利福德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相信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在信念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智上的高度诚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信念跟证据相称,这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信念伦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克利福德至少面临三种反驳,即认知不胜任反驳... 克利福德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该相信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在信念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理智上的高度诚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信念跟证据相称,这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信念伦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克利福德至少面临三种反驳,即认知不胜任反驳,零认知条件反驳和自证信念反驳。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克利福德原则无法适用的认知困境,此三种反驳皆归于无效,我们依然有捍卫克利福德原则的正当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福德原则 认知不胜任 零认知条件 自证信念 信念伦理
下载PDF
马克思对怀疑论的诊断——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被引量:3
4
作者 文学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6,共9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解释方向,仅就依然还存有争议的解释而言,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即检验方法论、真理概念构成论、"大写的真理"论和回应怀疑论。前三种解释都未能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解释方向,仅就依然还存有争议的解释而言,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即检验方法论、真理概念构成论、"大写的真理"论和回应怀疑论。前三种解释都未能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论述所针对的问题,也不符合基本的语用逻辑,难以成为正解。马克思实际上是在回应怀疑论的看法。怀疑论者预设了观想的态度是真正的人的态度,并企图在此预设之下回答人的思维是否可能具有客观的真理性的问题。由于怀疑论者预设的前提是错误的,因而他们争论的只是一个无聊的伪问题。马克思认为只有实践的态度才合乎人的本质,一旦我们回到实践,怀疑论的怪想自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检验方法 真理概念 大写的真理 怀疑论
下载PDF
论应得与正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文学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9,共10页
应得是一个关系概念,由三大关系项、六个具体要素构成。以应得界定正义,将正义解释为应得,可以得到传统理解、普遍直觉和生存演化等不同论证的支撑。但反对应得正义论的意见亦不少,主要有知识论的反驳、实用论的反驳和形而上学的反驳。... 应得是一个关系概念,由三大关系项、六个具体要素构成。以应得界定正义,将正义解释为应得,可以得到传统理解、普遍直觉和生存演化等不同论证的支撑。但反对应得正义论的意见亦不少,主要有知识论的反驳、实用论的反驳和形而上学的反驳。知识论反驳和形而上学反驳由于预设了错误的责任概念,因而误判了应得的凭据;实用论反驳跟知识论反驳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反驳者设定了不切实际的认知任务,并以此来计算各种成本,且没有看到节约成本的一些实践惯例,因此陷入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得 正义 责任 运气 知识论的论证 实用论的论证 形而上学的论证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一般民众应激反应及心理疏导 被引量:4
6
作者 罗亚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6-89,128,共5页
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人们通常会出现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应激反应,情绪抑制、负性防御机制、自我破坏、成瘾行为等不良应对常常被过度使用。为减缓应激反应引发的负性后果,应及时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加强疫情... 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人们通常会出现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应激反应,情绪抑制、负性防御机制、自我破坏、成瘾行为等不良应对常常被过度使用。为减缓应激反应引发的负性后果,应及时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加强疫情相关讯息的传播增加确定感,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安全感,开展应激反应正常化、功能化、具体化教育获得稳定感,培育民众关注正面信息、对疫情形成合理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作息及生理放松等应对方式强化掌控感,帮助民众有效减少疫情的影响、恢复内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应激反应 心理疏导
下载PDF
愤怒反刍思维量表中文版大学生人群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亚莉 刘云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Anger Rumination Scale,AR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434名大学生完成ARS量表的初测,抽取508名大学生完成ARS量表的正式施测,ARS量表正式施测时... 目的:探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Anger Rumination Scale,AR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及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434名大学生完成ARS量表的初测,抽取508名大学生完成ARS量表的正式施测,ARS量表正式施测时,同时完成作为效标的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特质愤怒量表(Trait Anger Scale,TAS)、攻击量表(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的测试,其中107名大学生四周后重测ARS量表。结果:ARS量表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8,重测信度为0.679,条目-总分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版ARS量表与英文版保持了一致的量表结构,并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与各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1,0.546,0.611。结论:AR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用于大学生愤怒反刍思维水平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愤怒反刍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信念义务悖论的五种解答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信念伦理是否可能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答信念义务悖论。已有的解答方式有五种:直接意志论者的解答方式是否定信念非自主性论题;非意志论者否定了意志控制论题,这既可为否定信念伦理提供基础,也可为其他解答方式预留空间;间接意志论... 信念伦理是否可能的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答信念义务悖论。已有的解答方式有五种:直接意志论者的解答方式是否定信念非自主性论题;非意志论者否定了意志控制论题,这既可为否定信念伦理提供基础,也可为其他解答方式预留空间;间接意志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须预设直接的意志控制;相容论者认为信念伦理无需任何形式的意志控制;否定的意志论者致力于揭示信念获得与信念消除之间的非对称性,此观点可以在预设某种意志控制的框架内为信念伦理提供有限的空间。反思这些不同的解答方式可知,直接意志论是错误的,间接意志论足以保证信念伦理的正当性,它不但可以兼容非意志论的观点和相容论的正确前提,亦可吸纳否定的意志论之正确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义务悖论 直接意志论 非意志论 间接意志论 相容论 否定的意志论
原文传递
信念如何形成——两种对立的信念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学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0,共8页
任何信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行为。信念不合理,行为出问题,因而信念是众多学科领域的核心议题。人们的常识似乎是先有观念,然后有意志对观念的肯定,从而形成信念,这种看法得到了笛卡尔的强力支持。笛卡尔式的信念模式预设了四个论题:... 任何信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行为。信念不合理,行为出问题,因而信念是众多学科领域的核心议题。人们的常识似乎是先有观念,然后有意志对观念的肯定,从而形成信念,这种看法得到了笛卡尔的强力支持。笛卡尔式的信念模式预设了四个论题:理智与意志可相互分离;先有观念表征,然后有意愿态度,从而形成信念;意志可以自由地对观念进行评判;相信与不信是同一心灵机制运作的结果,它同等地对待命题之肯定与否定。此模式的坚定反对者是斯宾诺莎,他确立了三个相反的论题:意志与理智同一;任何观念都蕴含着意志的肯定;相信是原初的,不信是后起的,搁悬或不信都是对相信的撤销。究竟哪种信念模式更有可能为真呢?答案是斯宾诺莎式的信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模式 意志论 非意志论 对称论 非对称论 原始轻信
原文传递
知识概念的实用入侵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学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2,共7页
实用入侵论者主张知识概念在本质上包含实用因数,因而跟传统纯净主义的知识概念正相对立。支持实用入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思想实验逼出的认知直觉;二是援引知识对行为进行批判或捍卫的语言习惯;三是将知识当作可靠理由的事实。由... 实用入侵论者主张知识概念在本质上包含实用因数,因而跟传统纯净主义的知识概念正相对立。支持实用入侵的证据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思想实验逼出的认知直觉;二是援引知识对行为进行批判或捍卫的语言习惯;三是将知识当作可靠理由的事实。由此而发展出支持实用入侵的逻辑论证,该论证的核心是"知识-辩护"联系论题。对此论证有三个著名反驳,即高风险反驳、大弃赌反驳和本末倒置反驳。虽然支持者和反驳者的讨论还在继续,但笔者认为实用入侵论者误解了证据的范围,因而从正确的直觉得出了错误的推理,纯净主义者的看法可能更符合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入侵 “知识-辩护”联系 纯净主义
原文传递
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11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共15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理解为心灵之镜,作为自我意识的心灵被看作一台自己证明自己的自动机器。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初步表达了实践建构论的知觉观。把《提纲》第一条解释为"超越‘唯物—唯心’之争的纲领"是一种误读。"超越论"的谜底是实践本体论,而实践本体论的谜底是本体论幻想。《提纲》第一条应被理解为新唯物主义解答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之总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与客体 感性与所与 间接实在论 外物之镜 心灵之镜 实践建构论 超越论
原文传递
信念如何形成——两种对立的信念模式
12
作者 文学平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9期82-84,共3页
信念是相信什么的心灵状态。我们通常认为听到、想到或理解一个命题是一回事,接受或相信此命题则是另一回事情,即表征一个命题先于相信一个命题,表征本身并不包含相信,我们在相信任何命题之前都会自由地评价其真假,然后决定是否相信它;... 信念是相信什么的心灵状态。我们通常认为听到、想到或理解一个命题是一回事,接受或相信此命题则是另一回事情,即表征一个命题先于相信一个命题,表征本身并不包含相信,我们在相信任何命题之前都会自由地评价其真假,然后决定是否相信它;表征在先,相信和不相信在后;前者由认知机制完成,后者由有意的意愿机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论 非对称 斯宾诺莎 笛卡尔 命题内容
原文传递
情感、偏见与说理活动
13
作者 李果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9,共6页
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家们往往将情感视为哲学思考或者说理活动的障碍。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虽然赋予了情感更多的认知内涵,但情感在说理活动中的位置仍未得到澄清。立足于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的说理思想实验,结合演化心理学对情感... 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家们往往将情感视为哲学思考或者说理活动的障碍。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虽然赋予了情感更多的认知内涵,但情感在说理活动中的位置仍未得到澄清。立足于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的说理思想实验,结合演化心理学对情感问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将情感和与之相关的偏见视为过去道理的结晶或僵化形式;同时,它也是道理在说理系统之间断裂的表现。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为日常生活中的说理活动描绘一幅更为清晰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说理 偏见 道理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