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哲学的当代路径:走向古典的现代?——评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
1
作者 荔叨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7期202-206,共5页
思想不应该是温顺的而应该是无畏的,甚至是无耻的。但温顺是控制哲学家讲话的一种美德。——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施特劳斯 现代 古典 路径 当代 哲学家
下载PDF
文化学的可能形态
2
作者 崔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我们对文化究竟可以形成几种知识?这一问题决定了如何选择文化认识的反思路径。一切人文存在最终都被精神存在的普遍形式所制约,由普遍概念和特殊内容结合而构成,二者要求不同的认识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性。而精神的自由本性不允... 我们对文化究竟可以形成几种知识?这一问题决定了如何选择文化认识的反思路径。一切人文存在最终都被精神存在的普遍形式所制约,由普遍概念和特殊内容结合而构成,二者要求不同的认识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性。而精神的自由本性不允许像在自然认识中那样,在人文认识中对人文存在特殊内容拟制和增设存在普遍性,因而形成的只能是特殊历史知识。相反,关于概念所形成的却是普遍构成知识,是唯一能够满足知识的普遍性要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 知识维度 文化哲学 文化科学
下载PDF
社会存在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
3
作者 曾凡跃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社会存在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观点的主要问题是: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的本质问题混同;将商品的社会存在的本质与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的社会存在的本质混同;可能把社会存在的本质归结为思想关系、政治关系;无法说明社会存在赖以生... 社会存在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观点的主要问题是: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存在的本质问题混同;将商品的社会存在的本质与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的社会存在的本质混同;可能把社会存在的本质归结为思想关系、政治关系;无法说明社会存在赖以生存、演进的根源和根据;在思维方法上,抽象地夸大了社会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根本的缺陷是忽视了社会存在的实践性本质,从而无法为社会关系本体论提供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关系 本质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论社会存在诠释原则的特点与限度性
4
作者 曾凡跃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理论,社会存在诠释原则是马克思审思诠释人类世界的重要视角和原则。但是,实践是比社会存在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范畴,社会存在的生成和本质归根到底都应当在实践中才能加以阐释。社会存在对人类世界... 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理论,社会存在诠释原则是马克思审思诠释人类世界的重要视角和原则。但是,实践是比社会存在更为深刻、更为根本的范畴,社会存在的生成和本质归根到底都应当在实践中才能加以阐释。社会存在对人类世界的诠释是有限度的,社会存在难以或难以独自对人类世界的基本存在与普遍关系作出根本和最深层次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实践 诠释 限度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视域中的社会关系
5
作者 曾凡跃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9,共3页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观和社会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一切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关系形成于现实的感性活动之中;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方式;劳动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离开实践基础的社会关...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观和社会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一切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关系形成于现实的感性活动之中;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方式;劳动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离开实践基础的社会关系只能是抽象和虚幻的社会关系。把社会关系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的观点,其主要缺陷是忽视了马克思社会存在观和社会关系论的实践性的根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关系 实践
下载PDF
论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辩证关系
6
作者 肖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4期121-122,共2页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的教育,但是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到审美教育是从技到道的辩证过程。当下的艺术教育偏重于技术的传授往往违背了其审美教育的宗旨。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的教育,但是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到审美教育是从技到道的辩证过程。当下的艺术教育偏重于技术的传授往往违背了其审美教育的宗旨。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二者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辩证过程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美的规律
下载PDF
论牟宗三“超越的自由主义”——牟宗三哲学思想论纲
7
作者 周恩荣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牟宗三认为,传统儒家在外王方面"有治道而无政道",从而导致了圣君贤相负担过重而普通民众却是缺乏个性自觉的纯被动的潜伏体的状况。这是儒家文化在面对现代性时呈现出的"功能上的缺陷"。为弥补此缺陷,牟宗三提出... 牟宗三认为,传统儒家在外王方面"有治道而无政道",从而导致了圣君贤相负担过重而普通民众却是缺乏个性自觉的纯被动的潜伏体的状况。这是儒家文化在面对现代性时呈现出的"功能上的缺陷"。为弥补此缺陷,牟宗三提出了表现为"太极、人极、皇极三者并建"的"超越的自由主义"。其中,"超越的自由主义"是牟宗三致力追求的目标,而"太极、人极、皇极三者并建"是能把牟宗三思想作为整体统一起来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自由 超越的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康德伦理学的方法论缺陷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109,共7页
The method i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e Reason isn’t synthetical as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ut is analytical. The strictly 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n’t reverse and symmetry relationship in the pro... The method in Kant’s Critique of Practice Reason isn’t synthetical as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ut is analytical. The strictly 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n’t reverse and symmetry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between the synthetical method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On the contrary, they have their respective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y, namely, analysis is incomplete compared with synthesis. So, leaving the formalism aside for the moment, we can say that Kant’s ethics must be vague and general because of its analytical method. However, Kant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but he isn’t able to supply some necessary premise which can bring about synthetical method for his eth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方法论 缺陷 形式主义 认识对象 构成规律 黑格尔 空洞
原文传递
对文化研究学术史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评估
9
作者 崔平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认为,一直流行的带有机械归纳倾向的文化研究方法,忽视了认识形成的能动性和超越性,片面依赖认识的经验出发点,因而带有先天缺陷。它所内在的逻辑局限,造成以往文化研究的综合病症:文化定义失去逻辑公度性,而被纷繁的文化现象主宰... 本文认为,一直流行的带有机械归纳倾向的文化研究方法,忽视了认识形成的能动性和超越性,片面依赖认识的经验出发点,因而带有先天缺陷。它所内在的逻辑局限,造成以往文化研究的综合病症:文化定义失去逻辑公度性,而被纷繁的文化现象主宰和分裂;方法论上的实证教条盛行,陷入文化反思和文化对象之间的逻辑循环,从而消解了认识的有效性;文化中心论与文化相对论都得到关于自己合法性的认识论辩护。为了有效地推进文化反思,我们必须进行理性主义的批判式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象 经验圈套 逻辑循环 文化本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