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卡种植对云南会泽越冬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影响
1
作者 刘红 雷宇 +3 位作者 孟子文 张建军 陈南英 刘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21-9232,共12页
玛卡(Lepidium meyenii)作为一种滋补药材在2012年引入我国西南地区,随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18年前后因市场价格回落,其种植规模迅速萎缩。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念湖片区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重要越冬地,也是玛卡的... 玛卡(Lepidium meyenii)作为一种滋补药材在2012年引入我国西南地区,随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18年前后因市场价格回落,其种植规模迅速萎缩。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念湖片区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重要越冬地,也是玛卡的主要产区之一,玛卡种植面积的剧烈变化也为研究农田候鸟对农耕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契机。于2015—2020年在使用卫星跟踪技术在会泽保护区对8只越冬斑头雁进行了长时跟踪,在个体水平上比较了玛卡种植期(2015—2018年)和传统作物种植期(2019—2021年)越冬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两个时期,斑头雁的栖息地利用模式发生了剧烈改变。在玛卡种植期斑头雁主要利用沼泽(71.29±3.54)%,其次为耕地(18.12±2.90)%和深水水域(10.59±5.97)%,而在传统作物种植期,主要的利用类型则转变为耕地(74.44±4.84)%,其次为沼泽(12.53±6.97)%和深水水域(12.25±2.44)%。(2)对于同一只斑头雁个体,在不同越冬年份,其栖息地利用模式较稳定。A5号斑头雁在2019年和2020年越冬季均表现为对耕地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6.95%和80.41%;A6号斑头雁在2019、2020和2021年越冬时,均偏好利用耕地,利用率分别为76.52%、80.61%和75.74%。(3)在栖息地选择方面,斑头雁对9个环境因子均具有选择性。根据随机森林模型评估结果,最重要的因子均为距夜栖地距离,表明斑头雁对夜栖水环境的依赖性。在其它因子上,两个时期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玛卡种植期,斑头雁栖息地选择模式中各类因子的优先顺序为夜栖地>主要觅食地>回避类栖息地>人为干扰因子;在传统作物种植期则为夜栖地>回避类栖息地>人为干扰因子>主要觅食地。综合来看,玛卡种植会对斑头雁产生不利影响,不仅会直接减少斑头雁的优质栖息地面积,而且会直接改变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模式。建议在保护区内或周边区域实施大规模农业耕种模式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农田鸟类的栖息地需求,进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玛卡 随机森林 栖息地选择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云南滇池入侵鱼类新纪录——鲇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锦锦 张方方 +1 位作者 仇玉萍 陈国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0-260,共1页
云贵高原湖泊鱼类区系一个重要特点是肉食性鱼类较为缺乏,捕食压力小是促使高原湖泊形成众多特有鱼类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树深,1982)。而外来入侵肉食性鱼类则是导致云贵高原土著鱼类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陈银瑞等,1998)。2017... 云贵高原湖泊鱼类区系一个重要特点是肉食性鱼类较为缺乏,捕食压力小是促使高原湖泊形成众多特有鱼类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树深,1982)。而外来入侵肉食性鱼类则是导致云贵高原土著鱼类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陈银瑞等,1998)。2017年,笔者在对云南滇池鱼类调查中记录到此前历年资料(黎尚豪等,1963;何记昌,刘振华,1985;陈自明等,2001;袁刚等,2010;姜昊辰等,2017)未被记述过的1种肉食性鱼类: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1758),本文作简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 云南滇池 外来入侵 高原湖泊 鱼类区系 特有鱼类 土著鱼类
下载PDF
极低浮游动物丰度生境食蚊鱼仔稚鱼食物组成与摄食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国柱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57,共8页
浮游动物丰度可能是制约入侵鱼类仔稚鱼早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典型入侵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在岩溶泉潭中极低浮游动物丰度条件下的食物组成及摄食策略展开研究,以揭示其对上述特定环境的适应性。2021—2022年调查显示,... 浮游动物丰度可能是制约入侵鱼类仔稚鱼早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典型入侵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在岩溶泉潭中极低浮游动物丰度条件下的食物组成及摄食策略展开研究,以揭示其对上述特定环境的适应性。2021—2022年调查显示,星云湖“天中”龙潭群的浮游动物丰度均值仅为2.95 ind.·L^(−1),桡足类及其幼体是主要成分,数量百分比占53.4%~81.6%。食蚊鱼仔稚鱼消化道共检出31个食物种类;摄食策略表现为以桡足类(锯缘真剑水溞Eucylops serrulatus)为主的狭食性策略,也表现出具有在广食性策略与狭食性策略间切换的能力。食物充塞度指数(0.70±0.16)和身体肥满度指数(2.1±2.4)显示,食蚊鱼仔稚鱼具有良好的摄食条件和身体营养状况。在贫乏的饵料条件下,食蚊鱼仔稚鱼仍取得了生存上的成功,这提示食蚊鱼对高海拔贫营养水体同样具有极高入侵风险,其背后的生态学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蚊鱼 浮游动物 摄食策略 “天中”龙潭 星云湖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土壤呼吸对水位下降的响应
4
作者 许培轩 熊银洪 +5 位作者 陈天松 刘宏强 程希平 郭雪莲 董李勤 张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47-9255,共9页
土壤呼吸会影响全球碳循环,而湿地水位与土壤呼吸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原位观测有限,目前尚不清楚高寒沼泽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如何响应水位下降。在若尔盖高原纳勒乔沼泽建立了水位下降控制实验平台,定位监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变化,并初... 土壤呼吸会影响全球碳循环,而湿地水位与土壤呼吸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原位观测有限,目前尚不清楚高寒沼泽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如何响应水位下降。在若尔盖高原纳勒乔沼泽建立了水位下降控制实验平台,定位监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潜在联系。结果发现,水位下降对高寒草本沼泽土壤呼吸(Rs)没有显著影响,但自养呼吸(Ra)和异氧呼吸(Rh)对水位下降表现出明显不同反应。其中,自养呼吸速率下降了67.2%,异养呼吸速率上升了67.3%。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的占比发生显著变化,水位下降后,Rh/Rs较对照增加了88%,Ra/Rs减少了61%。水位下降引起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植株高度、地上及地下生物量解释了自养呼吸的变化,土壤温度、C:N则是异氧呼吸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综上,在高寒草本沼泽生态系统中,水位下降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强度及其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这需要在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中加以考虑,以便更好评估高寒草本沼泽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碳循环 高寒沼泽 水位下降
下载PDF
云南滇池入侵虾虎鱼类的共存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利娟 肖乔芝 +1 位作者 仇玉萍 陈国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57-3369,共13页
虾虎鱼类是入侵种的一个重要来源,常数种共同入侵同一区域,其种间如何实现共存是当前鱼类入侵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形态分析、空间分布调查及摄食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分化和生态位分化角度揭示滇池新入侵的粘皮鯔虾虎鱼... 虾虎鱼类是入侵种的一个重要来源,常数种共同入侵同一区域,其种间如何实现共存是当前鱼类入侵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形态分析、空间分布调查及摄食分析等方法,从形态分化和生态位分化角度揭示滇池新入侵的粘皮鯔虾虎鱼与先期入侵近缘种的共存策略。结果表明:粘皮鯔虾虎鱼与小黄黝鱼、子陵吻虾虎鱼、波氏吻虾虎鱼等先期入侵种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其空间分布在研究区域上与上述物种存在显著差异,空间生态位指数显著高于其余物种。摄食分析显示,粘皮鯔虾虎鱼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余物种;其主要摄食种类为圆形盘肠溞和腺介虫等,与其他虾虎鱼类主要摄食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摄食生态位上,滇池入侵虾虎鱼类存在显著分化。这说明形态差异、空间生态位分化及营养生态位分化降低了种间竞争强度,促进了粘皮鯔虾虎鱼与先期入侵虾虎鱼类实现共存。粘皮鯔虾虎鱼可能凭借摄食策略上的优势在种群数量、占据栖息地范围上优于竞争对手,成为研究区域入侵虾虎鱼类中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虾虎鱼类 同域共存 形态分化 摄食分化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高原湿地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赋存与微生物群落共现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秦荣 喻庆国 +1 位作者 刘振亚 王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中,进而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随着高原区域人类活动的加剧,高原湿地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赋存和迁移研究备受关注.以地处云贵高原的鹤庆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分析河流上游(泉眼...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大量进入环境中,进而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随着高原区域人类活动的加剧,高原湿地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赋存和迁移研究备受关注.以地处云贵高原的鹤庆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分析河流上游(泉眼附近原始生境)和河流下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口)沉积物中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共4类抗生素的含量分布,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含量为103.65~2185μg·kg^(-1),是含量最高的抗生素种类.为进一步探究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网络分析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因子、细菌群落结构和病原菌对四环素类ARGs的影响.结果发现,上、下游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其中,上游检出tetPA、tetD和tetPB等7种抗性基因,下游检出tetPA、tetE、tetM和tetX等13种抗性基因,下游新增的8种抗性基因占下游基因丰度的43.44%;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及有效磷、总有机碳、硝态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是影响四环素类ARGs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上、下游沉积物中检出细菌分属于64个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是影响四环素类ARGs丰度的主要菌门;同时,上、下游共检出27种病原菌.网络分析显示下游新增的8种抗性基因与病原菌相关性占网络连接度的70%,且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是四环素类ARGs传播的主要潜在宿主.相较于原始生境,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在引入大量抗生素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湿地微环境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增加了沉积物中的ARGs种类,进而促进ARGs在微生物甚至是病原菌之间的扩散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四环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微生物群落结构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云南星云湖长臀云南鳅两性异形及其生境适应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金锦锦 肖乔芝 +2 位作者 陈利娟 仇玉萍 陈国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2-682,共11页
云南鳅属鱼类是云贵高原及邻近区域特有鱼类,其独特两性异形现象可能是对喀斯特高原特定生境的一种重要适应。本文对云南星云湖特有鱼类长臀云南鳅两性异形、个体繁殖力及与之关联的雌雄摄食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其两性异形特征并... 云南鳅属鱼类是云贵高原及邻近区域特有鱼类,其独特两性异形现象可能是对喀斯特高原特定生境的一种重要适应。本文对云南星云湖特有鱼类长臀云南鳅两性异形、个体繁殖力及与之关联的雌雄摄食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其两性异形特征并探讨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臀云南鳅两性异形指数为0.23,表明它是偏向于雌性体型较大的两性异形类型。同时,雌雄外部形态存在明显的色斑差异,雌鱼体侧密布横向色斑,而雄鱼体侧则有一明显的纵向条纹,横向色斑稀少或缺乏。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单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等进一步证实长臀云南鳅雌雄形态性状明显分离,全长、叉长、体长、头宽/头长、腹鳍起点-胸鳍起点(JK)/体长等对两性形态差异起主导作用。雌鱼繁殖力为(1364.5±489.3)粒,变化幅度为470~2430粒,其繁殖力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食物分析显示,长臀云南鳅以摇蚊幼虫、蜉蝣稚虫为主要食物,食性较为狭窄。雌雄长臀云南鳅食物组成较为相似,但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繁殖力选择压力、食物分化等可能对星云湖长臀云南鳅两性异形的形成起重要驱动作用,而两性异形的出现是长臀云南鳅对喀斯特贫营养龙潭生境的一种重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臀云南鳅 两性异形 摄食分化 繁殖力 生态形态学
原文传递
赤腹松鼠取食蓖麻首次记述
8
作者 陈国柱 金锦锦 仇玉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6-827,共2页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lus)又名红腹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广布于东洋界,在混交林、针叶林中较为常见(江剑平等2007)。其亚种分化较多,在昆明地区为昆明亚种(C. e. michianus)(许维岸等1989)。赤腹松鼠主要以果...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lus)又名红腹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广布于东洋界,在混交林、针叶林中较为常见(江剑平等2007)。其亚种分化较多,在昆明地区为昆明亚种(C. e. michianus)(许维岸等1989)。赤腹松鼠主要以果实、种子、嫩叶、农作物等为食(冉江洪等2005),但喜食植物坚果(江剑平等2007),如裸子植物的球果、泡桐(Paulowniafortunei)、楤木(Araliachinensis)等落叶阔叶树果实等(蔡红霞等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松鼠 蓖麻 取食 亚种分化 昆明地区 裸子植物 落叶阔叶树 松鼠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