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贡嘎山不同海拔峨眉冷杉叶片生态解剖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艳艳 黄轩 +1 位作者 黄晓霞 程小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65,共6页
对四川省贡嘎山东坡2800、3000、3200、3500、3800 m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峨眉冷杉叶片进行解剖,比较其结构特征,探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峨眉冷杉叶片的生态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当海拔3000 m附近,植物叶片总厚度与叶肉结构中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对四川省贡嘎山东坡2800、3000、3200、3500、3800 m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峨眉冷杉叶片进行解剖,比较其结构特征,探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峨眉冷杉叶片的生态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当海拔3000 m附近,植物叶片总厚度与叶肉结构中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均达到最大值,叶片表皮各组织结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及角质层的厚度3项解剖结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下环境极其复杂,由此会导致峨眉冷杉叶片的结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说明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冷杉 海拔梯度 叶片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普洱市典型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柴柏龙 张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8-25,共8页
以困鹿山村、那柯里村和碧溪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地理环境类型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的基质都为有林地,其中困鹿山村的优势斑块类型依次为旱地、茶园和水田,... 以困鹿山村、那柯里村和碧溪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地理环境类型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的基质都为有林地,其中困鹿山村的优势斑块类型依次为旱地、茶园和水田,那柯里村为旱地和茶园,碧溪古镇为茶园、水田和旱地;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在3个村落的活动程度依次为碧溪古镇>那柯里村>困鹿山村,景观破碎程度则是那柯里村>碧溪古镇>困鹿山村,景观多样性分析方面,碧溪古镇指数最高,其次为困鹿山村和那柯里村;表明不适当的人类活动会增加景观破碎度,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景观多样性;传统村落的农业景观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相关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困鹿山村 那柯里村 碧溪古镇 传统村落
下载PDF
基于茎材解剖结构的茶树树龄测定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江燕 黎星辉 +2 位作者 浦滇 蓝增全 吴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500,共9页
以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茶树茎材切片及染色技术,在生物数码显微镜的普通光和荧光下,对未处理的茶树茎材切片、番红染色茶树茎材切片及吖啶橙染色茶树茎材切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茎材切片使用吖啶橙染色后在普通光和荧光下确... 以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茶树茎材切片及染色技术,在生物数码显微镜的普通光和荧光下,对未处理的茶树茎材切片、番红染色茶树茎材切片及吖啶橙染色茶树茎材切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茎材切片使用吖啶橙染色后在普通光和荧光下确定树龄的效果较好。这种基于数字图像确定茶树树龄的吖啶橙染色法,具有快速、准确、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对大茶树和古茶树活体生长锥取样年轮条的年轮识别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茎材切片 染色技术 荧光 年轮 数字图像
下载PDF
高校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普及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燕 蓝增全 吴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85-88,共4页
以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调查高校学生的饮茶习惯和学习茶文化的途径,探讨影响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因素。基于问卷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学生对茶文化认知较浅显,结合社会、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在高校校园中普及茶文化... 以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调查高校学生的饮茶习惯和学习茶文化的途径,探讨影响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因素。基于问卷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学生对茶文化认知较浅显,结合社会、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在高校校园中普及茶文化的方法,以期助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调查问卷 普及
下载PDF
海巴戟ACO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初步验证
5
作者 张正雪 王青芬 +2 位作者 胡丹焱 蓝增全 吴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2-348,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 ACO基因(GenBank登录号:ARB05681.1)功能,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2 066 bp启动子。该区域除了含有大量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含有乙烯等植物激素响应元件、... 为了进一步明确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inn.) ACO基因(GenBank登录号:ARB05681.1)功能,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2 066 bp启动子。该区域除了含有大量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外,还含有乙烯等植物激素响应元件、胁迫和防御相关元件、光相关元件等,转录起始位点预测在-96 bp处。为了验证启动子序列中的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分别用乙烯利、茉莉酸甲酯、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分别处理海巴戟叶片,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5种激素均能上调ACO基因表达,与启动子中存在相应的元件一致,暗示着这些元件的存在能够调控海巴戟ACO基因的表达;此外,ACO受乙烯诱导表达最强,表明启动子中确实存在乙烯应答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乙烯 启动子元件 染色体步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