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湿地植物对镉和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物的去除机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殷寿延
杨思林
寇旭阳
孙仕仙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9,共2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67057,41867027)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专项“香根草对湿地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吸收去除规律及机制研究”(202201AS070028),“富砷高原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砷/磷生物有效性影响”(202301AS070042)
+1 种基金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高原富砷底质湖滨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砷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202001AT070117)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香根草对水体和土壤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研究)。
-
文摘
本文对镉和抗生素残留的湿地植物体内体外2条去除途径、镉-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湿地植物去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湿地植物根系是植物去除镉的主要部位——镉在湿地植物根际微环境的迁移转化受根际分泌物有机酸、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等影响,植物体内螯合素的螯合/络合作用对镉的植物体内去除起重要影响,而植物根表铁膜是重要的植物体外螯合物,是植物根际-微生物共同体发挥去除效应的场所。湿地植物-微生物协同效应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污染,但抗生素残留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显著,存在产生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的风险。镉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因污染物母体种类、浓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络合物行为特征,进而影响对湿地植物的毒性作用;也同时带有污染物母体的毒性特征,呈现复杂的毒性机制。相较于环境中的综合性污染现状,目前仅对少数种类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湿地植物去除进行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我们提出湿地植物去除抗生素及其重金属抗生素复合污染物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词
重金属
磺胺类抗生素
湿地植物
氧化损伤
人工湿地
污染修复
-
Keywords
heavy metals
sulfonamides antibiotics
wetland plants
oxidative damage
constructed wetland
remediation of pollution
-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澜沧江漫湾大坝对水体氮磷迁移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萌
张银烽
杨鸿锋
张真
任桃艳
王婷凤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云南省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与生态服务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578-13589,共12页
-
基金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青年基金(2019FD077)。
-
文摘
筑坝形成的蓄水河流在中国普遍存在,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热点。探究筑坝行为对河流营养元素分布,形态及迁移影响能够为科学筑坝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为了解澜沧江流域的筑坝行为对该流域水体氮磷的影响,选择澜沧江流域典型的漫湾水电站及其上下游不受支流干扰的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分季节采集194个水体样品,分析漫湾大坝对该区域水体氮磷空间分布,形态及迁移影响。结果表明:漫湾大坝不同季节下游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均明显低于上游水域(P<0.05),表明筑坝对河流总氮具有一定拦截作用,平水期(10月)和枯水期(4月)氮拦截率分别为15%、16%,丰水期(7月)仅6%;氮形态数据表明筑坝影响水体中氮形态的分布。具体表现为漫湾大坝上下游水体中氮元素以硝态氮为主,但筑坝对硝态氮的拦截作用不明显(P>0.05)。对铵态氮则有明显的拦截作用(P<0.05),平水期和枯水期大坝能够拦截河流水体中部分有机氮(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上、下游水体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而言漫湾大坝只在平水期能够拦截少量磷;水体TN与TP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同源性。除此之外大坝上下游水体中氮的分布也受叶绿素、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等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
-
关键词
漫湾大坝
氮
磷
澜沧江
-
Keywords
Manwan dam
nitrogen
phosphorus
Lancang river
-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