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分析的筇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建生 董文渊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5期95-100,共6页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37种期刊中,其中以林业类期刊居多,《世界竹藤通讯》是载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论文第1作者中,董文渊和吴义远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文献内容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领域。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文献分析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欢 董文渊 +4 位作者 浦婵 谢泽轩 张炜 郑静楠 夏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以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类型筇竹林土壤在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中的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阐明不同类型筇竹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规律,探讨筇竹林生态系统中C、N... 以滇东北4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各类型筇竹林土壤在0~20、20~40、40~60 cm土层深度中的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阐明不同类型筇竹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规律,探讨筇竹林生态系统中C、N、P元素的循环及反馈机理。结果表明:4种类型筇竹林土壤C含量无显著差异,N、P含量差异性显著;不同类型筇竹林在各土层的土壤C、N、P含量分别在21.8~75.64、1.56~5.90、0.45~1.35 g/kg之间,且土壤C、N、P含量均表现为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筇竹纯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且土壤C/N、C/P、N/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22~18.06、19.46~109.26、1.97~6.05,筇竹纯林土壤C/N、C/P、N/P的比值大于其他3种筇竹-阔叶树混交林。4种不同类型筇竹林的土壤C、C/P间及土壤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C与N、N/P间及土壤N、N/P间则是显著正相关,筇竹-阔叶树混交林中土壤C、C/P间、土壤N、N/P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筇竹纯林中,土壤N、C/P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C、N、P肥力高于筇竹纯林,表明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可作为滇东北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营造模式。本研究有利于揭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对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养分调控及生产力提高等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土壤 滇东北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义远 董文渊 +4 位作者 尹泽南 郑静楠 任志杰 谢泽轩 田发坤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长、鞭径、鞭芽数、活芽数、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长、隔离者直径相应减少,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增加。在水分和养分资源有效性不同的生境中,筇竹无性系表现出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无性系种群 坡位 生态适应性 生长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筇竹实生苗基株和构件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阳丽 董文渊 +1 位作者 刘金龙 浦婵 《南方农业》 202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2021年,在云南省大关县、盐津县、永善县的筇竹实生苗开花竹林中采集成熟种子用于播种育苗试验,将种子按地理种源分别记为天星、木杆、柿子、豆沙、团结。对5个不同地理种源筇竹实生苗基株和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实生苗基株及... 2021年,在云南省大关县、盐津县、永善县的筇竹实生苗开花竹林中采集成熟种子用于播种育苗试验,将种子按地理种源分别记为天星、木杆、柿子、豆沙、团结。对5个不同地理种源筇竹实生苗基株和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实生苗基株及各构件生物量的差异对无性系种群未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筇竹实生苗基株及各构件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基株生物量以豆沙种源最大,团结种源最小;秆枝、叶、蔸、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大的为豆沙种源,笋芽生物量以柿子种源最大,根生物量以木杆种源最大;团结种源的秆枝、叶、笋芽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小;天星种源根生物量最小,柿子种源蔸生物量最小,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小的为柿子和团结种源。综合来看,豆沙种源表现较好,其次是木杆、天星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地理种源 实生苗 生物量
下载PDF
竹笋重金属污染与膳食风险评估及有效阻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瑜媚 李鑫 +4 位作者 田稳 张梦妍 钟欢 董文渊 向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重金属胁迫下农产品安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竹笋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此前,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竹笋重金属污染方面的论文,重金属污染已对竹笋安全构成威胁。该文主要综述了竹笋... 重金属污染是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重金属胁迫下农产品安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竹笋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此前,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竹笋重金属污染方面的论文,重金属污染已对竹笋安全构成威胁。该文主要综述了竹笋的重金属污染特征、膳食健康风险及阻控方法。结果表明,竹笋主要受Pb污染,毛竹冬笋重金属超标比其他竹笋严重,笋皮和笋根中富集系数较大,基于总量通过非致癌目标风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评价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表明儿童的健康风险会比成人的高,但基于此评价尚存在不足,需进行下一步的生物可给性和建立细胞模型等进行健康风险的综合评估。在控制竹笋重金属污染上,可考虑土壤的理化性质,Ca肥、富Se肥或纳米材料可在未来加以应用,以期为竹笋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重金属 健康风险 阻控
下载PDF
金佛山方竹无性系地下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6
作者 黄维 董文渊 +1 位作者 钟欢 吴义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1,共6页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研究,为其竹林定向培育、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威信县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研究,为其竹林定向培育、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威信县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动态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鞭梢及侧芽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1)金佛山方竹地下茎随着年龄增加,颜色由浅变深、根数由多变少,鞭箨由紧到松,直至脱落。(2)竹鞭上的笋芽数以中壮龄的2~3 a鞭居多,1、4 a鞭笋芽较少,5 a及以上竹鞭已无活芽。(3)鞭梢的年生长量为105.33 cm,且具有一定生长发育规律。从12月至翌年2月是金佛山方竹的强迫休眠期,月平均生长量仅0.48 cm,占全年生长量的1.36%;3月、4月和11月是慢速生长期,月平均生长量为7.67 cm,占全年生长量的21.85%;5—10月是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最长,月平均生长量13.48 cm,占全年生长量的76.79%。(4)侧芽分化发育成笋芽的生长动态具有明显规律性。从11月至翌年3月生长缓慢,是笋芽分化越冬期;4—7月,笋芽生长较快,是笋芽萌动生长期;8—9月,笋芽生长发育迅速,是笋芽膨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无性系 地下茎 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PDF
大关县筇竹生长立地质量评价
7
作者 毛闻君 赵金发 +1 位作者 王丽 董文渊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采用数量化理论方法,运用数理统计软件计算影响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的贡献值及筇竹高度预测值,以示性函数将各环境因素数量化,将影响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划分为7个项目24个类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出各类目相应的数值... 采用数量化理论方法,运用数理统计软件计算影响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的贡献值及筇竹高度预测值,以示性函数将各环境因素数量化,将影响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划分为7个项目24个类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出各类目相应的数值,进行立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筇竹高度预测值分别为:6.07~5.00、5.00~3.93、3.93~2.87、2.87~1.80、<1.80 m;在随机抽取的30块样地中11块立地质量等级为“优”,11块为“良”,8块为“合格”,占筇竹样地总数的93.33%,合格率较高,区域生境是筇竹的适生区域。筇竹生长地立地质量得分表经复相关系数F检验及适合显著性检验均达到了精度要求,适用于筇竹林分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立地质量评价 数量化理论 F检验 大关县
下载PDF
施用钾肥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付廷轩 董文渊 +5 位作者 孙建业 黎卫东 段继霞 钟欢 浦婵 李鑫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探讨施用钾肥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1年生筇竹实生苗为对象,设置4个不同钾肥施用量水平(75、150、225和3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筇竹幼苗的苗高和... 为探讨施用钾肥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1年生筇竹实生苗为对象,设置4个不同钾肥施用量水平(75、150、225和3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筇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幼苗生长表现最好,苗高和地径分别较CK增加12.4%和10.3%。(2)当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增加23.4%和26.2%、11.8%;当钾肥施用量为75和225 kg/hm^(2)时,叶片叶绿素各指标含量虽较CK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当钾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叶片叶绿素各指标含量则较CK有所降低。(3)当钾肥施用量为225 kg/hm^(2)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较CK增加43.6%;淀粉含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当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较CK增加6.2%。综合筇竹幼苗各生长指标的表现,150 kg/hm^(2)为筇竹幼苗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施用量过多(225 kg/hm^(2)或300 kg/hm^(2))会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钾肥施用量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施用钾肥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叶片SPAD值的影响
9
作者 黎卫东 董文渊 +5 位作者 钟欢 付廷轩 段继霞 孙建业 浦婵 李鑫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24-28,34,共6页
以1年生筇竹实生苗为对象,设置4个钾肥施用量处理:75、150、225、3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其叶片叶绿素、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可显著促进筇竹幼苗地径和株高的生长,所有... 以1年生筇竹实生苗为对象,设置4个钾肥施用量处理:75、150、225、30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筇竹幼苗生长及其叶片叶绿素、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可显著促进筇竹幼苗地径和株高的生长,所有施钾处理组的苗木地径和株高都优于对照组,其中钾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的促进效果最佳,苗木地径较对照提高35.87%,株高较对照提高57.35%;2)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筇竹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施用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筇竹苗地径、株高、叶片SPAD值及氮含量等因素,试验区筇竹苗培育过程中的最优钾肥施用量可选择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苗木培育 钾肥施用量 光合效率
下载PDF
大关县筇竹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文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大关筇竹资源占世界筇竹面积的59%,筇竹是大关县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资源。倾力打造以筇竹为主的“一县一业”产业,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又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保证,更... 筇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大关筇竹资源占世界筇竹面积的59%,筇竹是大关县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资源。倾力打造以筇竹为主的“一县一业”产业,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又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保证,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筇竹产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一县一业 产业发展 大关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筇竹竹秆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义远 董文渊 +3 位作者 刘培 张孟楠 谢泽轩 田发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90,共11页
【目的】为探究筇竹秆对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策略,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的天然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变化规律,旨在为筇竹工艺材用林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分析了3种土层深度0~40... 【目的】为探究筇竹秆对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策略,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的天然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变化规律,旨在为筇竹工艺材用林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分析了3种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特征与土壤养分、水分的关系。【结果】(1)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递增,筇竹竹秆基本组织比量、维管束密度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P<0.05);而输导组织比量,纤维组织比量,维管束长、宽表现出明显递增的趋势(P<0.05)。即与中土层及厚土层生境相比较,薄土层竹秆维管束产生了形状小、密度大的重要适应特征。(2)3种土层厚度生境中,薄土层生境筇竹竹秆组织比量和维管束大小的变异系数及可塑性指数均为最大。即与中土层及厚土层生境相比较,薄土层生境中竹秆维管束以更强的调节能力来适应低水分、养分的环境。(3)土壤水分和养分因子对筇竹秆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影响(P<0.05),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竹秆解剖结构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全K>水解N>速效K>有效P>全P>全N>含水量>有机碳>酸碱度。【结论】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不同是影响筇竹竹秆的解剖结构可塑性的根本原因,解剖结构可塑性使得筇竹在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形成适应性差异,竹秆维管束的大小和密度呈现的明显可塑性,是筇竹对土壤因子产生的重要适应特征。竹秆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对筇竹适应土层厚度异质性具有重要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竹秆解剖结构 可塑性 筇竹
下载PDF
筇竹构件生物量积累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义远 董文渊 +4 位作者 浦婵 谢泽轩 钟欢 李吉 张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16-3524,共9页
以大关县3种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的天然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竹子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以期为筇竹林适宜立地条件选择、适地适竹及定向培育提供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 以大关县3种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的天然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竹子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以期为筇竹林适宜立地条件选择、适地适竹及定向培育提供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同一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呈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则呈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薄土层和厚土层各土壤物理因子差异显著(P<0.05)。(2)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筇竹总生物量以及构件秆、枝、叶、蔸、鞭和根生物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土层厚度差异显著(P<0.05)。(3)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筇竹构件枝、叶、蔸、鞭、根生物量分配相应增加,秆生物量分配则相应减少,但各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4)土壤物理因子对筇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有着显著影响(P<0.05),单一土壤物理因子对筇竹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结论:土壤物理因子沿土层厚度的变化对筇竹构件生物量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土壤物理性质较差的生境中,筇竹会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秆,并通过减少叶生物量来响应水分缺失的不利环境,这对筇竹林立地条件选择有指导意义,即筇竹宜选择较深厚土层经营,以促进生物量积累和种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构件 生物量分配 土壤物理性质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不同混交类型对筇竹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炜 董文渊 +4 位作者 钟欢 李吉 柳治伦 吴义远 浦婵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84,共7页
以不同类型的筇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筇竹生长从高到低排序为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筇竹-柳杉混交林、筇竹纯林,其中筇竹-黄皮树混交林... 以不同类型的筇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其生长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筇竹生长从高到低排序为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筇竹-柳杉混交林、筇竹纯林,其中筇竹-黄皮树混交林中筇竹平均地径、胸径、高度大小达到了13.74 mm、7.74 mm、2.63 m,分别较纯林提高了9.9%、24.6%、19.5%。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层中各养分因子含量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筇竹-柳杉混交林、筇竹纯林。土壤速效养分与新竹胸径有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速效磷与新竹胸径的相关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黄皮树 柳杉 混交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土层厚度对筇竹无性系种群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义远 董文渊 +4 位作者 王婷 郑静楠 尹泽南 谢泽轩 田发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34,共6页
通过探究不同土层厚度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形态的影响,力图为筇竹的适地适竹、定向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本研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分析环境因子随土层厚度变化对筇竹分株形态的影响。结... 通过探究不同土层厚度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形态的影响,力图为筇竹的适地适竹、定向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本研究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分析环境因子随土层厚度变化对筇竹分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筇竹分株高度、枝下高、节长、地径、胸径、分枝长、分枝角、鞭节长、鞭节径、蔸根长、鞭根长、隔离者节间长度和隔离者直径相应增加,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减少。2)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及含水量对筇竹分株构件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分株构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分株构件形态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含水量>全钾>速效钾>有效磷>酸碱度。筇竹无性系分株构件随土层厚度的递增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土层厚度中水分和养分资源分配的差异性决定了筇竹分株形态的大小。其中,全磷、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和含水量是影响筇竹分株形态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无性系 土层厚度 水分 养分 形态可塑性
下载PDF
四种类型筇竹林分的土壤肥力诊断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莉 董文渊 +5 位作者 钟欢 浦婵 陈新 袁翎凌 黄小东 李希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探明不同筇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对筇竹林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关县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CEC、有机质、全氮等肥力指标,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 为探明不同筇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对筇竹林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关县4种类型筇竹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CEC、有机质、全氮等肥力指标,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单项肥力和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4种筇竹林分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均存在差异,不同土层间,除CEC、全钾、全磷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种筇竹林分土壤呈酸性,土壤保肥能力较弱,富氮素、有机质,缺磷钾;(3)2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变幅分别为-2.730~1.983和0.412~0.607,天然筇竹纯林土壤肥力系数最高,人工筇竹纯林肥力系数最低,4种筇竹林土壤肥力总体属中等水平。结果表明,有效磷和pH值是影响综合肥力系数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筇竹林进行土壤管理时,提高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林 土壤肥力 诊断 评价
下载PDF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钟欢 董文渊 +4 位作者 李吉 张炜 柳治伦 郑静楠 吴义远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第3期21-27,共7页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混交林 凋落物 持水性 滇东北
下载PDF
威信县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维 董文渊 +1 位作者 钟欢 吴义远 《竹子学报》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为探究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竹笋出土动态、高粗生长过程、成竹与退笋规律。【方法】以威信县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竹笋—幼竹生长动态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 【目的】为探究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竹笋出土动态、高粗生长过程、成竹与退笋规律。【方法】以威信县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竹笋—幼竹生长动态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结果】威信县金佛山方竹笋期历时45 d,始于9月中旬,终于10月下旬,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成竹率、退笋率分别为78.71%和21.29%。竹笋—幼竹高生长期50 d,呈现“慢—快—慢—停止”S型生长曲线;地径生长期30 d,生长过程为“快—慢—较慢—停止”曲线;幼竹胸径生长期持续25 d。【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竹林笋期调控、护笋养竹、合理施肥和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出笋 高生长 粗生长 威信县
下载PDF
滇东北筇竹立地类型划分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闻君 王丽 +1 位作者 赵金发 董文渊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6期56-60,共5页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是滇东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主要植物,筇竹笋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合理经营筇竹林,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调查滇东北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确定影响筇...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是滇东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主要植物,筇竹笋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合理经营筇竹林,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调查滇东北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确定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对筇竹生长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1)土壤厚度、石砾含量、海拔、坡度是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2)根据不同海拔的土壤类型及土层厚度,将筇竹林的立地划分为1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立地特征差异明显;3)不同立地类型的筇竹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位于中海拔区的筇竹生长表现较好,在相同海拔区以厚土层中的筇竹生长表现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立地类型 滇东北
下载PDF
筇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翎凌 董文渊 +5 位作者 钟欢 陈新 夏莉 黄小东 谢泽轩 蒲婵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2期56-61,66,共7页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一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一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一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一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一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一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一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一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林分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层深度 云南省昭通市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竹鞭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义远 董文渊 +4 位作者 浦婵 钟欢 夏莉 袁翎凌 陈新 《竹子学报》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的筇竹(Qiongzhuea twnidinoda)竹鞭解剖结构特征,旨在比较不同生境中筇竹竹竿的适应对策。【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测定分析了3个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筇竹林竹鞭...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的筇竹(Qiongzhuea twnidinoda)竹鞭解剖结构特征,旨在比较不同生境中筇竹竹竿的适应对策。【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测定分析了3个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筇竹林竹鞭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水分的关系。【结果】(1)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增加,筇竹竹鞭的纤维组织、输导组织比量以及维管束密度呈现显著减小的趋势(P<0.05);但基本组织比量、维管束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则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2)薄土层生境筇竹竹鞭组织比量、维管束和纤维大小的变异系数及可塑性指数均为最大。(3)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竹鞭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影响(P<0.05),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竹鞭解剖结构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土壤含水量>速效K>有机质>全K>有效P>全P>水解N>全N>pH值。【结论】土壤水分、K及有机质含量对竹鞭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筇竹通过调控竹鞭解剖结构及其塑性来适应土壤因子的限制。生产上,可通过调控土壤水分含量、增施K素和有机肥来促进竹鞭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竹鞭解剖结构 可塑性 筇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