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吐鲁番文献所见杖刑考辨
1
作者 王启涛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2-84,共3页
敦煌吐鲁番文献中有大量的法治史料,对研究十六国和宋的法制史极为重要,其中有一些法制术语至今未得其正解。今拈出"杖刑"一类词,进行考辨。
关键词 敦煌 吐鲁番 法制文献 杖刑
下载PDF
吐鲁番文献释录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近一百年来,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成千上万卷文书,对中古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吐鲁番文献的释录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不核原卷而误录、不明俗体而误录、不明... 近一百年来,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成千上万卷文书,对中古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丝绸之路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吐鲁番文献的释录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不核原卷而误录、不明俗体而误录、不明术语而误录、不明古义而漏录、不明方言俗语而误注、不明写本习惯而误录。释录一错,全盘皆错。文本结合多年来整理吐鲁番文献的感受和经验,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文献 释录
下载PDF
语言文字学与吐鲁番文献的整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65-72,80,共9页
文献整理是文献研究、文献传承的基础,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语言文字学又是第一道功夫,重视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文献学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中,学者们往往有忽略语言文字学重要性的倾向,从而导致吐鲁番文献的郢书燕说。文章... 文献整理是文献研究、文献传承的基础,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语言文字学又是第一道功夫,重视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文献学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吐鲁番文献的整理中,学者们往往有忽略语言文字学重要性的倾向,从而导致吐鲁番文献的郢书燕说。文章从十个方面,论述语言文字学在吐鲁番文献整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十个方面是:明术语、明俗体、明通假、明符号、明古语、明名物、明方言、明语法、明修辞、明古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学 吐鲁番文献 整理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献与史书校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73-81,共9页
用出土文献校注传世文献,是行之有效的文献整理方法。特别是吐鲁番出土文献,因相当一部分是十六国至唐宋时期珍稀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法制史史料,所以完全可以用来校注传世史书。具体说来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校改正史文... 用出土文献校注传世文献,是行之有效的文献整理方法。特别是吐鲁番出土文献,因相当一部分是十六国至唐宋时期珍稀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法制史史料,所以完全可以用来校注传世史书。具体说来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校改正史文字之错误(如通过吐鲁番写本文献,从实物资料和写本习惯可以证明《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四》"石会"乃"石舍"之误);二是弄清正史史实之细节(如通过吐鲁番写本文献认识《隋书》卷八四所载"踏鞠"乃"踩踏鞠球使其滚动前进,体育娱乐项目");三是确诂史籍词语之真义(如据吐鲁番文献解释《宋刑统》卷二六《杂律》"受寄财物辄费用"条引穆宗长庆二年(822)八月十五日敕之"指注"实乃"经过认定,登录簿籍");四是辨析史籍语义之古今差异(如据吐鲁番文献辨析《唐会要》卷四十"君上慎恤"所载之"作贼"乃"抢劫"义);五是旁证正史立论之价值(如据吐鲁番文献旁证《南齐书》卷五七《魏虏》所言"真"相当于"者"不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献 史书 校注
下载PDF
吐魯番出土文獻疑難詞語考釋
5
作者 王啟濤 《文献语言学》 2021年第2期14-26,194,共14页
直到目前,吐魯番出土文獻中還有不少“字面深澀而義晦”或“字面普通而義别”的字詞未得其解,這首先需要有文獻語言學的功底,同時需要有歷史學的基礎。本文拈出“彼、料、屈椀、遝、貼助”五詞,考證“彼”在中古時期的官文書和書信中有... 直到目前,吐魯番出土文獻中還有不少“字面深澀而義晦”或“字面普通而義别”的字詞未得其解,這首先需要有文獻語言學的功底,同時需要有歷史學的基礎。本文拈出“彼、料、屈椀、遝、貼助”五詞,考證“彼”在中古時期的官文書和書信中有“您”義,往往是地位高者對低者(包括中原皇帝對周邊可汗)的尊重稱呼;“料”指計算(尤指計算官方某項工程所需的人財物成本),引申爲承擔;“屈椀”即多曲邊的碗,因口沿多折,故稱;“遝”即巡邏抓捕,尤其指在邊境地帶巡邏偵察,抓捕違法犯罪者;“貼助”即補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魯番出土文獻 疑難詞語 考釋
下载PDF
从汉语史角度对吐鲁番出土契券进行定名和断代新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启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83-92,共10页
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定名及断代极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文书的使用价值。但是,直到目前,这一方面还有一些疑难公案没有解决。文章从汉语史角度切入,通过语言文字学手段,对迄今为止尚存疑惑的吐鲁番出土契券进行重新定名和断代,同时归... 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定名及断代极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文书的使用价值。但是,直到目前,这一方面还有一些疑难公案没有解决。文章从汉语史角度切入,通过语言文字学手段,对迄今为止尚存疑惑的吐鲁番出土契券进行重新定名和断代,同时归纳出四种方法:一是据文书的普通词语进行定名和断代;二是据文书的术语、套语和句式进行定名和断代;三是据文书的人名和地名进行定名和断代;四是据文书的书法风格进行定名和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吐鲁番 出土契券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字词新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启涛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一些疑难字词至今未得其解,今拈出数词并进行训释。"耒牛"乃"耒"和"牛"的合称,指"耒"这种耕作农具和牛;"秋"指秋天成熟收获的粮食,尤指粟;"麦秋""...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一些疑难字词至今未得其解,今拈出数词并进行训释。"耒牛"乃"耒"和"牛"的合称,指"耒"这种耕作农具和牛;"秋"指秋天成熟收获的粮食,尤指粟;"麦秋""秋麦"是联合词组,"麦"指夏天收获的大麦及青麦,"秋"指秋天收获的、粟。"秋菜"即秋天成熟收割的蔬菜;"秋田"即秋天收获粮食的田地;"秋苗"、"秋青苗"即唐代赋税名,根据《唐六典》卷三"仓部郎官"条,每年户别"具所种苗顷亩,造青苗簿",为地税征收依据,据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佃人文书"和"堰头牒",青苗簿往往按照灌溉系统的渠堰编制,由管理水利的堰头向上级申报,簿中记载该堰头所管渠水灌溉系统诸户青苗亩数、自佃人和佃人姓名,以及田亩四至和作物种类,以征收地税;"秋青苗"即秋熟粮食赋税,"秋苗"即"秋青苗";"仁"即"儿",常常见于人名的最后一字;"■"即"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文书 疑难字词 考释
下载PDF
吐魯番出土《前秦韓瓫自期召弟應見事》箋證
8
作者 王啟濤 《文献语言学》 2017年第1期133-141,共9页
這是一件個人與官方所訂的行政契約,約定要爲官方完成什麽任務,如果没有完成,甘願接受相應的處罰。文書裏反復出現的"期"是文體術語,契約的一種。在漢語史研究中,術語詞應該同常用詞、俗語詞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吐魯番文書 術語
下载PDF
“目”、“翟”二姓与粟特关系新证——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启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9,共12页
"目"、"翟"二姓作为"胡姓"的族属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基础,通过语言学的比勘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得出结论认为:此两姓往往是粟特人... "目"、"翟"二姓作为"胡姓"的族属问题,在学术上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基础,通过语言学的比勘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得出结论认为:此两姓往往是粟特人,从敦煌到吐鲁番,都有他们的记载。相关记载表明,"目"、"翟"二姓从中亚进入华夏边地和内地,从事商贸、医药、工艺、翻译、农业、军事等工作,得到了包容、接纳和认可。他们是中古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姓“翟”姓 粟特人 吐鲁番文献
原文传递
敦煌文献“素书”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启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9-192,共4页
敦煌文献斯0367《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火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之"素书"究竟是何义?至今聚讼纷纭。本文将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献相对照,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和美术学等相关知识,考证&... 敦煌文献斯0367《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火祆庙中有素书形像无数"之"素书"究竟是何义?至今聚讼纷纭。本文将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献相对照,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运用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和美术学等相关知识,考证"素书"即"塑像和绘画"。并论证了祆教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与佛教艺术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素书” 袄教艺术 佛教艺术
原文传递
敦煌变文《鷰子赋》再研究
11
作者 王启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196,2,共4页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 敦煌变文是文学作品,但是往往真实地反映出唐代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唐史极为宝贵的资料。而吐鲁番出土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是唐代原汁原味的政治、经济、法制文书,将吐鲁番文献与敦煌变文相互观照,实现文史互证,是一条可行之路。从这一角度对敦煌变文名篇《鷰子赋》进行再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句的具体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吐鲁番文书” 唐代历史 法制史
原文传递
道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启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36-49,共14页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丝绸之路的汉传佛教一样,丝绸之路上的道教也具有浓郁的世俗性,道教习俗渗透到知识精英和平民百姓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千百年来华夏大地上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丝绸之路的汉传佛教一样,丝绸之路上的道教也具有浓郁的世俗性,道教习俗渗透到知识精英和平民百姓的每一个角落,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取名,还是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官方的祭祀活动,都不乏道教的气息,特别是唐西州时期,由于唐王朝奉道教为皇家宗教,道教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达到高峰。丝绸之路的道观,有许多建于唐开元年间,道俗合作建造梯蹬及钟,道观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当中。丝绸之路的道教,与当地的汉传佛教和民间俗士以及各级官府关系相处融洽,共同促进丝路发展与繁荣。这不仅充分证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还为我们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道教 丝绸之路 传统文化 丧葬 祭祀 人名
下载PDF
吐鲁番文献所见粟特人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启涛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粟特人来到以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西域段后,...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粟特人来到以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西域段后,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大量粟特人信奉佛教,这种佛教是汉传佛教,也就是儒家化的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后又向丝绸之路回传的结果;粟特人还信奉道教,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总之,丝绸之路西域段的粟特人在信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过程中,迅速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史,就是研究粟特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献 粟特人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吐鲁番文献所见竺(竹)姓辑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启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102,M0004,M0005,共18页
查考百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记载竺(竹)姓的写本文献,发现无论是在高昌郡、高昌国时代,还是唐西州时期,竺(竹)姓人既从事画师、建筑、酿酒、耕作等底层劳作,也从事外国使节的后勤接待,出任基层官员,担任“典”“府”一类办理文案的胥... 查考百年来出土的吐鲁番文献中记载竺(竹)姓的写本文献,发现无论是在高昌郡、高昌国时代,还是唐西州时期,竺(竹)姓人既从事画师、建筑、酿酒、耕作等底层劳作,也从事外国使节的后勤接待,出任基层官员,担任“典”“府”一类办理文案的胥吏、“录事”一类受事发辰勾检稽失的杂任、掌捍守御捉拿盗贼总判戍事的戍主、管理水渠的堰头、召集驿户的驿长,还兼任“耆老”一类的乡贤。在经济上,有竺(竹)姓人担任民事契约的放贷人、保人和见证人——这意味着在丝绸之路具有良好的经济实力和公信声望。竺(竹)姓人与汉人和粟特人通婚,与各民族人际交往密切,融入主流社会的速度快,程度高。在军事上,文献可见竹姓人成为前庭府和蒲昌府的府兵,征镇远行,成为“长探”等技术兵种。丝绸之路上的竺(竹)姓积极融入汉文化价值观,信仰儒、道文化和汉传佛教,在政治上积极参政,在军事上保家卫国,在经济上勤恳经营,在技术上多才多艺,他们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徭役,与各民族一起,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西域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竹) 吐鲁番文献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吐魯番出土文書標識符號研究
15
作者 王啟濤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86-103,共18页
吐魯番出土文書絕大多數是寫本文獻,時代從晉至唐居多,其中有大量的標識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承自前代,有的是當時新創,它們與寫本文字一起,傳達着重要的信息,如果忽視或者誤讀它們,往往不得文書之真意,故不可不辨。本文將吐魯番出土文書... 吐魯番出土文書絕大多數是寫本文獻,時代從晉至唐居多,其中有大量的標識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承自前代,有的是當時新創,它們與寫本文字一起,傳達着重要的信息,如果忽視或者誤讀它們,往往不得文書之真意,故不可不辨。本文將吐魯番出土文書的標識符號分為7類:畫指符號、核對符號、提示符號、填充符號、刪除符號、倒乙符號、重文符號,並加以全面研究,同時對前賢時彥在識讀這些標識符號的過程中留下的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我們的看法,以就教於海内外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魯番 文書 標識符號 研究
原文传递
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词语新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启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方言属于汉语河西方言,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俗诸领域,直到今天,其中的一些疑难词语依然不得其确解,本文拈出数词以作诠释。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疑难词语 方言 汉语
原文传递
“正名”与中国语言文字学史
17
作者 王启涛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45-408,2,共65页
“正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治国纲领之一。本文力图对这一跨学科的理论进行集大成式的考证和阐释,从更新的角度、更广的视角、更大的格局研究和谱写中国语言文字史与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文... “正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治国纲领之一。本文力图对这一跨学科的理论进行集大成式的考证和阐释,从更新的角度、更广的视角、更大的格局研究和谱写中国语言文字史与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文章分为八个部分:(1)“正名”是“使语言文字正确规范”或“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也就是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它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行为。(2)“正名”是对语言文字的辨正,也就是对语义进行准确辨析和正确理解,科学把握和使用语言文字,准确区分客观事物。“正名”论认为语言文字与概念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原本是任意的,这种关系允许变更,从而产生一词多义和方言民族语,但是这种关系又不能轻易变更和经常变更,这就体现为语言文字的规定性和稳定性。(3)“正名”反对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4)“正名”要求通用语言文字既要继承古语,又要体现今语;既要体现雅言,也要关注方俗语。(5)“正名”即由官方确定和规范通用语言文字,唯有最高统治者——圣王才能胜任此项工作。(6)“正名”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维护王朝大一统的前提条件,是王朝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论基础。(7)“正名”是数千年来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旋律。中国历史上围绕“正名”,形成了一系列以“正”字打头的正音、正义、正字的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字典辞书。(8)“正名”产生了一系列《百家姓》性质的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童蒙识字课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通用语言文字 中国语言文字史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 语史互证
原文传递
古代丝绸之路的灾害治理及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启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共12页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线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唯有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丝路人文环境长治久安。本文首次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深入分析一千余年来丝绸之路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危害(特别是风灾、虫灾、雪灾、旱灾、水灾、暑灾、寒灾、匪灾八类),以及丝绸沿线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以期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友好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一带一路"的一方平安;(三)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应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第一时间保障"一带一路"的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止荒漠扩大化;(六)平等互利,实现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灾害 一带一路 敦煌吐鲁番文献
原文传递
再说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对朱怀《“但”的语法功能演变及产生机制》一文的补充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启涛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664,共8页
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主要用于行政文书、法制文书、书信文书中,体现下级对上级、被执法者对执法者、长辈对晚辈的谦虚和尊敬,这一用法最早出现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的吐鲁番文书中,先是用在部落之前,然后用在专有... 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主要用于行政文书、法制文书、书信文书中,体现下级对上级、被执法者对执法者、长辈对晚辈的谦虚和尊敬,这一用法最早出现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的吐鲁番文书中,先是用在部落之前,然后用在专有人名前,后来又用于各类谦词之前,这个词的前身是"其",表谦敬语气的句首词"但"是对"其"的历时替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敬 句首词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儒学在古代丝绸之路流传写本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启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共10页
本文对古代丝绸之路西域段的儒家经典写本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考索,分析了西域儒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古代西域至少有7部儒家经典写本,它们是:《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孝经》《尔雅》。这些写本和注本带有浓郁北方经... 本文对古代丝绸之路西域段的儒家经典写本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考索,分析了西域儒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古代西域至少有7部儒家经典写本,它们是:《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论语》《孝经》《尔雅》。这些写本和注本带有浓郁北方经学的特色,古代西域的儒学,受到河西、北魏、梁朝、隋唐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和多彩的风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儒家经典 写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