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校园文学的一座高峰——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 |
李光荣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众媒体传播中的个案研究——以土家女儿会为例 |
沈琪蕊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3
|
|
3
|
民族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
王芳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
2019 |
2
|
|
4
|
民族高校在校中文系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
金美杰
李长阳
|
《雪莲》
|
2015 |
0 |
|
5
|
拓展新闻采访新视域——现代新闻采访理念与实践研究 |
万红
李浩鸣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6
|
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以屈原类型和杜甫类型为例 |
吴贤哲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4 |
2
|
|
7
|
从出土文献看魏晋南北朝楷书的特征 |
李明龙
|
《语文知识》
|
2017 |
0 |
|
8
|
现象学还原、文字学转向与批判理论的“间距”——解构理论的生成与现代西方思想的诗学转向 |
戴登云
|
《符号与传媒》
|
2011 |
0 |
|
9
|
西南联大剧艺社的重要演出 |
李光荣
|
《抗战文化研究》
|
2011 |
0 |
|
10
|
《中文》有关“把”字句的课堂练习分析 |
秦茂莉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8 |
0 |
|
11
|
全媒体出版新兴模式分析及其启示 |
林晓华
邱艳萍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7 |
3
|
|
12
|
商品、景观、符号:试析三种社会批判理论视野下的媒介文化研究 |
吕强龙
|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3
|
南北地域文化对现代地域小说创作风格的影响 |
张永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4
|
《扶桑》与文化夹缝中的女性移民 |
郑楠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5
|
方言整理對文獻校勘的重要性研究——以甘肅方言整理對敦煌文獻校勘的重要性為例 |
杨玉荟
马智捷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略论广西壮族的牛图腾文化 |
刘蓉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7
|
彝族精神文化的远离式回归——《图案的原始》的“神话—原型”批评解读 |
王潇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8
|
融家:身份在灵魂束缚中的最终归属——浅析伍慧明《骨》中莱拉的身份和文化选择 |
谭嫦嫦
石兵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浅谈刘勰《文心雕龙》的编辑思想 |
李春梅
|
《南方论刊》
|
2013 |
0 |
|
20
|
建立文献发生学 |
杨树帆
|
《大观周刊》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