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Z36-1油田三种水源水混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洪建 陈一健 +4 位作者 王淑娣 王庆华 胡灵芝 李军 马秀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SZ36 1油田提供的注入水水样为海水、污水和地层水。注入水的结垢是影响该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和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分析结果表明 ,海水中SO2 -4浓度高达 36 70mg/L ,因此 ,注水时特别注意与海水混合水源水的Ba2 + 浓度 ,... SZ36 1油田提供的注入水水样为海水、污水和地层水。注入水的结垢是影响该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和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分析结果表明 ,海水中SO2 -4浓度高达 36 70mg/L ,因此 ,注水时特别注意与海水混合水源水的Ba2 + 浓度 ,以免产生BaSO4垢。三种水源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HCO-3 ,注水时需考虑由于温度变化打破水系统的平衡而产生CaCO3 垢。用正交方法对三种水源水混合水样在常温下 (2 0℃ )和地层温度 (6 0℃ )结垢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种水源水的混合水样的最大结垢量在地层温度和常温下相差很大 (分别为 139mg/L和12mg/L) ;同时 ,得到了三种水源水混注的最佳配比和最差配比 ,为该油田的清水 /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Z36-1油田 水源水 混注 实验研究 结垢 温度影响 配比
下载PDF
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动态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为例
2
作者 缪欢 姜振学 +7 位作者 吴建发 伍秋姿 石学文 邓泽 唐相路 吴伟 陶传奇 郑洪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4,共16页
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但页岩气运移现象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查明深层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为例,基于页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赋存于顺层低角度裂缝中方解石脉包裹... 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但页岩气运移现象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查明深层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为例,基于页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赋存于顺层低角度裂缝中方解石脉包裹体特征、储层孔隙结构,查明了页岩气运移通道及运移能力,并结合典型气藏解剖,划分了龙马溪组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藏流体势场指示运移方向与气体组分指示方向一致,表明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且赋存于顺层裂缝中的流体包裹体揭示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存在2期运移,分别发生在生烃高峰和后期抬升阶段;②现今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存在满足页岩气运移的孔隙,且龙马溪组页岩孔隙以满足菲克扩散的孔隙为主,其次为满足滑脱渗流的孔隙和满足达西渗流的孔隙;③页岩气运移对页岩气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可划分出高抬升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背斜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向斜核部富集型、高部位富集型、弱运移能力断裂散失型5种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结论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多期次的运移现象决定了现今的页岩气富集程度与富集区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页岩气运移 动态富集模式
下载PDF
Electrical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deep shale gas reservoir in complex structural area using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3
作者 Gu Zhi-Wen Li Yue-Gang +6 位作者 Yu Chang-Heng Zou Zhong-Ping Hu Ai-Guo Yin Xue-Bo Wang Qinag Ye Heng Tan Zhang-Ku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64-578,619,620,共17页
To fully exploit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the large-depth and high-precision artificial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area of southern Sichuan and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n... To fully exploit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the large-depth and high-precision artificial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area of southern Sichuan and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exploration depth,precision,and accuracy,the large-depth and high-precision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 test area of the Luochang syncline and Yuhe nose anticlin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The advantages of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n detecting deep,low-resistivity thin layers are demonstrated.Firs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perty data,a geological–geoelectric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test area,and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thin shale gas layers on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curves.Second,a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test is conducted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area of southern Sichuan.After data processing and inversion imaging,apparent resistivity logging data are used for calibration to develop an apparent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the test area.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change in the shallow longitudinal formation of 6 km are implemented,and the transverse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shale gas layer are delineated.In the prediction area near the well,the subsequent data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btained using the inversion of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revealed by logging,which proves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weak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shale gas formations in complex structural areas.This experiment,it is shown shows that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th a large depth and high precision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ep,low-resistivity thin layers in complex structural areas,and a new set of low-cost evaluation technologies for shale gas target layers based on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is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tectonic area in southern Sichuan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 deep exploration shale gas reservoir electrical structure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及有利勘探区优选
4
作者 伍秋姿 陈丽清 +8 位作者 陈玉龙 何一凡 刘燊阳 殷樱子 何亮 姜振学 唐相路 缪欢 范文龙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在岩心物性测试与测井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梯度提升决策树(GDBT)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结果并优选出适宜的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 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在岩心物性测试与测井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梯度提升决策树(GDBT)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结果并优选出适宜的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与有利勘探区优选。结果显示:1)3种热门学习算法在深部页岩储层物性预测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经过对比,认为GDBT为预测研究区深部页岩储层孔隙度最适宜的算法,XGBoost为预测研究区深部页岩储层渗透率最适宜的算法;2)基于上述优选模型,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度为2.67%~9.67%,平均孔隙度为4.88%,渗透率为3.22~28.63μD,平均渗透率为11.34μD;3)依据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物性与含气量,可划分出7个I类有利区,3个Ⅱ类有利区和4个Ⅲ类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基于研究区实际情况,可为研究区与类似区块页岩储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孔隙度 深层页岩储层 机器学习算法 GDBT算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
5
作者 缪欢 郑洪扬 +2 位作者 范文龙 伍秋姿 张成举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5期19-29,39,共12页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超压发育,但超压演化过程中页岩气含气量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为了探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L3H1为例,借助于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重...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超压发育,但超压演化过程中页岩气含气量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为了探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L3H1为例,借助于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重建了泸州区块异常压力演化过程,并结合古温压条件,揭示了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结果显示:L3H1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6~214.4℃,均值为155.41℃,冰点温度为–9.3~–2.2℃,均值为–4.97℃,甲烷激光拉曼峰位位移为2910.13~2910.57 cm^(-1),均值为2910.32 cm^(-1),甲烷密度为0.262~0.284 g/cm^(3),均值为0.275g/cm^(3);L3H1井压力演化过程与有机质生排烃密切相关,储层压力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在最大古埋深时达到最大压力,为189.39 MPa,压力系数为2.48,在地层抬升阶段发生泄压;L3H1井含气量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湿气阶段随有机质成熟增加,吸附气量与游离气含量增加,水溶气含量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特点,干气阶段随成熟度增加,游离气含量逐渐增加,吸附气含量随成熟度先增加后急剧减少,水溶气含量持续下降,抬升阶段吸附气含量逐渐增加,水溶气和游离气含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区块 深层页岩 龙马溪组 超压演化 含气量演化
下载PDF
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74
6
作者 曲国胜 李亦纲 +4 位作者 陈杰 宁宝坤 李岩峰 李军 尹军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42-152,共11页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 大量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和深部构造解释表明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由多组倒转复式背斜、复式箱状背斜构成的推覆体及其前缘逆冲断裂组成 ,由寒武系—第四系组成的推覆体由北向南逆—斜冲 ,平面上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推覆构造 ;普昌断裂由各不相连的逆冲斜冲断裂段组成 ,而不是完整的一条走滑断层 ,各推覆体前缘逆冲断裂与各推覆体的普昌断裂段共同构成统一的前缘逆冲斜冲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系统 ;普昌断裂段以西的推覆体具有向东抬升、向西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断裂段以东的推覆体具有向西抬升、向东倾覆的鼻状构造特征 ,普昌基底隆起带是巴楚隆起隐伏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之下的部分。各推覆体前缘断裂在深部均归并于统一的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 ,其南浅北深 ,东浅西深 (普昌隆起带以西 )或西浅东深 (普昌隆起带以东 ) (6 10km ) ,埋深较大区发育多组滑脱面。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形成时期为晚第四纪 ,为现今活动的推覆构造系统。文中认为各推覆体向南西的倾覆端基底滑脱面和中新生界内部的滑脱面没有贯通 ,是未来 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塔格 逆-斜冲推覆构造 现今活动
下载PDF
水平井油管柱射孔振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练章华 林铁军 +4 位作者 刘健 乐彬 陈举芬 徐月霞 杨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射孔时产生的高压气体会使油管柱产生振动,使管柱受力处于恶劣状态。对于水平井,因管柱较长,用解析方法求解其动力学过程非常困难,因此,根据井眼轨迹参数数据,建立了水平井油管柱射孔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在水平井造斜段采用了变坐... 射孔时产生的高压气体会使油管柱产生振动,使管柱受力处于恶劣状态。对于水平井,因管柱较长,用解析方法求解其动力学过程非常困难,因此,根据井眼轨迹参数数据,建立了水平井油管柱射孔振动的有限元模型,在水平井造斜段采用了变坐标系统,使油管柱沿轴向方向有位移,在径向受井筒约束。射孔时的冲击波载荷施加于水平井射孔段部位的油管柱纵向方向。以此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射孔时油管柱的纵向振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射孔时对油管柱产生纵向振动载荷远高于对油管柱产生的横向载荷,即纵向(轴向)振动起主要作用。同时,分析了油管内等效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得出:在射孔后1.0—1.5s 时间范围内。油管柱内将会出现最大等效应力峰值,此应力发生在造斜段,其最大应力峰值载荷的确定为合理设计油管柱和选择减震器个数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油管 射孔 振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密间隔电位检测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滕延平 张丰 +4 位作者 赵晋云 蒋国辉 隋溪 周兴涛 韩兴平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管道的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的数据,能有效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水平。但在检测中,各种途径的杂散电流所产生的IR降经常能对测试数据产生影响。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在测试桩处安装智能数据记录仪,自动记录测试桩处同步断送电的管地ON/OF... 管道的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的数据,能有效评价管道的阴极保护水平。但在检测中,各种途径的杂散电流所产生的IR降经常能对测试数据产生影响。消除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在测试桩处安装智能数据记录仪,自动记录测试桩处同步断送电的管地ON/OFF电位波动情况。利用智能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对CIPS数据进行更正。现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排除杂散电流IR降对CIPS检测数据的影响,获得更加准确的极化电位用于评价阴极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密间隔电位测试 杂散电流 IR降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普光缝洞性储层流体性质测井判别适应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司马立强 赵冉 +1 位作者 王培春 谭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储层流体性质的测井判别是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关键。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属裂缝、孔洞多重储渗空间发育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严重,测井响应具多解性,导致利用测井资料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的难度增大。... 储层流体性质的测井判别是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关键。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属裂缝、孔洞多重储渗空间发育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严重,测井响应具多解性,导致利用测井资料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的难度增大。从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入手,从多种流体性质判别方法中优选了5种,在剖析其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方法在普光气田缝洞性储层的适用性,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普光气田缝洞性储层特征的简便、合理的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碳酸盐岩 缝洞 储层 流体判别 适应性
下载PDF
广义存水率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博禹 王建波 +1 位作者 彭仕宓 邓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1-543,共3页
存水率是描述油田注水能量利用率及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传统存水率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存水率的物理意义,提出了广义存水率的定义,应用广义存水率可以反映具有边、底水油田的注水开发... 存水率是描述油田注水能量利用率及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传统存水率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存水率的物理意义,提出了广义存水率的定义,应用广义存水率可以反映具有边、底水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并考虑到了油田弹性能量的作用。实例表明,广义阶段存水率下降的速度体现了油田的开发效果;在不同的油田含水阶段,广义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之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水率 注水 水侵量 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技术与管理有机融合的系统优化钻井方法——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光 文乾彬 +3 位作者 肖新宇 代锋 李文哲 李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81,共10页
2021中国页岩气产量已突破220×108 m3,但受到钻井周期长,井漏、卡钻频发等挑战与钻井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此,以四川盆地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借鉴北美页岩油气钻井经验,提出基于技术... 2021中国页岩气产量已突破220×108 m3,但受到钻井周期长,井漏、卡钻频发等挑战与钻井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此,以四川盆地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借鉴北美页岩油气钻井经验,提出基于技术与管理有机融合的系统优化钻井方法,构建了“系统优化设计+远程实时优化与决策+日费制管理”的新型技术管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地质条件、工程技术、设备与工具、施工管理等全过程系统评估,找出制约钻井提速瓶颈因素,进而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思路开展钻井方案系统优化;②建立远程实时优化决策中心,利用实时优化软件平台,远程实时跟踪分析与及时决策,提高了优化效率;③建立了钻井“日费制”管理新模式,应用系统协调和并行工程理念,优化生产组织流程。结论认为,该方法在长宁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实践,钻机作业效率提高了76%,单井钻井成本降低了16%,该方法对其他地区页岩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具有较好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系统优化 优化钻井 数字化 数据分析 日费制 效益开发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贵安 关旭 +7 位作者 肖富森 张本健 文龙 杨广广 张晓丽 吕龑 干大勇 夏小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0,共11页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 四川盆地中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体具有“期次多、分布广、宽度窄、厚度薄”的地质特征,砂岩储层致密,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地震识别及精细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配套技术不成熟,制约了该区致密气勘探开发进程和效果。为此,通过地震处理、解释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适用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面向沙溪庙组目的层的保真、保幅、宽频、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砂体地震资料纵横向分辨率及地震成像,砂体特征更突出,断层成像更清晰,道集质量明显提高,为后续叠前地震储层及含气性检测提供了可靠数据;②在明确砂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河道砂组地震层序划分及砂体精细雕刻技术,可以确定沙溪庙组河道砂体空间期次、重点砂体及单河道横向展布,岩性预测吻合率100%;③形成针对重点河道致密砂岩储层及含气性预测的有效技术手段及高产井部署地震模式,定量预测储层厚度、孔隙度及含气性的误差均小于10%,高产井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水平井部署。结论认为,形成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地震一体化描述技术经实际应用证明较为成熟,获气井成功率大幅提升,单井产气量不断获得新突破,该技术有效地支撑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地震处理 砂体刻画 储层预测 含气性预测
下载PDF
“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模式——以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8 位作者 徐争启 朱德宇 段博瀚 王小娟 伏美燕 李傥 凌灿 马自立 雍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6,共13页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四川盆地中部金秋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大,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亟须开展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进而明确该区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为有利区优选和高产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以金秋气田沙溪庙组二段一亚段(以下简称沙二1亚段)窄河道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等,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明确了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构建了“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砂组不同河道段含气性差异大,高产井主要分布于6号砂组JQ5H井区东北部、ZQ1井区东南部,8号砂组QL16井区中南部及东部、JQ8井区中西部、JQ5H井区西北部,9号砂组ZQ1井区东南部。②沙二1亚段天然气富集高产受控于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储层的发育程度和高效输导体系。③在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下,砂体连通性好且发育有利的断—砂“V”字形组合砂体的天然气充注动力强、充注阻力小,天然气充注程度较高,易形成天然气富集高产区。④东部的JQ5H井区和ZQ1井区,与角1号断裂“V”字形对接的连通砂体内Ⅰ、Ⅱ类储层占比高的河道段为天然气富集区;以须家河组为主要气源的西部QL16井区和JQ8井区,高产井分布在西南部河道砂体连通性最好的8号砂组,自西南向东北压力损失小且持续保持好,为天然气富集区。结论认为,“双源”控制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富集高产规律,支撑了该区致密砂岩气高效勘探开发,并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中侏罗统 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高产模式
下载PDF
檀木场气田石炭系储层增产措施考虑因素及建议
14
作者 谢洪顺 林元华 +1 位作者 鲁改欣 谭宏宾 《低渗透油气田》 2007年第3期104-107,99,共5页
简述了檀木场气田石炭系气藏地质及储层特征,按照开发调整方案要求.考虑影响储层增产改造措施的影响因素:对储层物性、流体特性、酸化工艺、施工参数、气井完井方式及改造历史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改造井的实际情况,评层选井,综合考... 简述了檀木场气田石炭系气藏地质及储层特征,按照开发调整方案要求.考虑影响储层增产改造措施的影响因素:对储层物性、流体特性、酸化工艺、施工参数、气井完井方式及改造历史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改造井的实际情况,评层选井,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对该气田目前及新开发气井的增产改造提出对应措施。该气田是低渗透含硫气藏,对类似的气田的增产改造具有典型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气藏 酸化压裂 增产改造 措施 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金秋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多期砂组天然气复合成藏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本健 潘珂 +4 位作者 吴长江 王小娟 唐友军 张吉振 黄亚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近年来,川中—川西过渡带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沙溪庙组二段(以下简称沙二段)纵向发现多期富气砂组,已提交探明储量约1000×10^(8)m^(3)。然而,该区天然气的气源问题研究较薄弱,多期砂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机理不... 近年来,川中—川西过渡带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沙溪庙组二段(以下简称沙二段)纵向发现多期富气砂组,已提交探明储量约1000×10^(8)m^(3)。然而,该区天然气的气源问题研究较薄弱,多期砂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机理不清,不利于有利区的优选和下步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天然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天然气成因和来源,结合热化史、埋藏史和流体包裹体信息分析天然气运聚机理,明确研究区多期砂组的天然气成藏机理,建立了相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轻烃同位素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结果表明金秋气田沙二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须家河组腐殖型烃源岩,局部地区存在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腐泥型烃源岩贡献;②金秋气田沙二段乙烷、甲烷碳同位素显著轻于须家河组,干燥系数也相对偏低,表明须家河组的干气滞留大安寨段后混合大安寨湿气并向上运移至沙溪庙组,经历二次运移调整;③晚白垩世油气发生第一次大规模成藏并发育异常高压,气藏受喜山期构造运动调整改造导致泄压,同时,喜山期内部断裂活化造成第二次天然气充注;④早期无机二氧化碳气受到晚期甲烷气毛细管力驱替并形成“自封闭”致密气层状态,流体驱替压力是致密气自川西向川中地区横向运移的主要动力。结论认为,多期砂组天然气复合成藏机理及模式的建立为盆地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为更多规模优质储量的发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金秋气田 沙溪庙组 沙二段 多期砂组 天然气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石油资源开发与现代化经营管理
16
作者 蒲春生 任山 +1 位作者 吴波 吴飞鹏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年第5期145-146,共2页
针对国内石油行业油藏经营管理现状,借鉴国际三大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通过对现代油藏经营资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内涵的认识,阐述了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储量品位、油藏开发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经济财务指标等绩效评价方法,指出了现... 针对国内石油行业油藏经营管理现状,借鉴国际三大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通过对现代油藏经营资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内涵的认识,阐述了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储量品位、油藏开发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经济财务指标等绩效评价方法,指出了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基本模式 绩效评价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页岩定面射孔水力裂缝起裂特征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兴午 刘强 +1 位作者 张柟乔 杨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定面射孔是近年来针对非常规油气井体积压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射孔技术。该技术改变了常规螺旋布弹方式,采用特制超大孔径射孔弹和特殊布弹方式,射孔后在其方向上形成一个扇面。该射孔工艺在致密油气水平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页岩气... 定面射孔是近年来针对非常规油气井体积压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射孔技术。该技术改变了常规螺旋布弹方式,采用特制超大孔径射孔弹和特殊布弹方式,射孔后在其方向上形成一个扇面。该射孔工艺在致密油气水平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上还相对较少。文中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探索了定面射孔对施工压力、水力裂缝起裂、延伸及形态特征的影响。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四川盆地某页岩气水平井,并利用软件模拟对定面射孔压后水力裂缝进行分析。现场应用结果及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螺旋射孔,该技术有利于降低近井筒孔眼摩阻,也有利于提高页岩压后水力裂缝缝网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面射孔 页岩气 水平井 水力压裂 起裂机理
下载PDF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古地貌响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文栋 钟大康 +6 位作者 孙海涛 曾鑫耀 梁雪祺 胡欣 李荣容 彭思桥 宋雨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5-1291,共17页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厚层白云岩储层,成为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但栖霞组有利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不明朗,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探进展。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对...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厚层白云岩储层,成为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但栖霞组有利相带分布和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不明朗,制约了该地区油气勘探进展。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对川西北栖霞组沉积特征、沉积格局以及古地貌进行研究发现:川西北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发育盆地—斜坡相、台地边缘相和开阔台地相,并发育台缘滩或台内滩等若干亚相类型。其中栖一期沉积水体较深,为弱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形成期,台缘滩厚度薄,展布范围有限;栖二期为栖霞组主要成滩期,滩体厚度大,展布范围广,具典型镶边碳酸盐岩台地特征。栖霞组白云岩主要为台地边缘高能滩相沉积背景,栖霞组沉积期,研究区具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貌格局,其不仅控制着台地边缘高能滩相的沉积分布,并进一步为该区白云岩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白云岩具有西北向东南、西南向东北逐渐减薄的特点。结合沉积演化和古地貌分析结果,认为古地貌为栖霞组白云岩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及西南方向等古地貌高地为研究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区带预测 川西北 古地貌 栖霞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录井配套技术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马嘉 唐洪明 +6 位作者 瞿子易 刘雪梅 贾昭清 肖平 罗鑫 庞江平 王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49,共9页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盆地南部地区3 500 m以浅的页岩气资源已进入了规模开发阶段,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的层小层明确,但如何依靠录井配套技术实现水平井批量优快钻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四川盆地南部地区3 500 m以浅的页岩气资源已进入了规模开发阶段,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的层小层明确,但如何依靠录井配套技术实现水平井批量优快钻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从分析该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入手,结合100余口页岩气井的录井成果,开展页岩气储层识别、小层划分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优选适用于页岩气评价的录井采集参数,形成了页岩气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录井配套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元素录井+自然伽马能谱录井,可有效划分页岩气目的层小层,结合随钻伽马可有效辅助地质导向,确保页岩气水平井入靶成功率及水平段井眼轨迹的适时调整;②综合利用元素录井+自然伽马能谱录井+核磁共振录井+气体录井,结合页岩气储层评价标准,可实现对页岩气储层的划分和定量评价,为水平井导向提供支撑;③现场应用效果证实,所形成的录井配套技术拓展了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能够快速识别、评价页岩气储层,有效指导了该区的钻井作业、提高了页岩气优质储层的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录井技术 地层划分 储集层评价 水平井地质导向 随钻解释评价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及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杨跃明 王小娟 +5 位作者 陈双玲 文龙 吴长江 关旭 韦腾强 杨曦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4,共13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致密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弄清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致密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弄清沙溪庙组沉积体系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沙溪庙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和地震资料,系统研究沙溪庙组沉积相微相和砂体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东北部大巴山和米仓山逐渐隆升影响,四川盆地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为北东—南西向的前陆盆地,盆地内地势宽缓,古水系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北部的大巴山和南部物源联合控制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格局;②川中地区砂岩多见海绿石矿物,表明沙溪庙组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沙溪庙组气候干湿交替频繁,湖盆水体较浅且动荡,地形较为宽缓,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③沙一段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多呈朵叶状,沉积相带展布宽广,平面表现为多个朵叶体叠合而成的复合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单期河道砂体宽度大,常见河口砂坝;④沙二段干旱气候条件下主要发育枝状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多呈鸟足状或树枝状,砂体顺河道呈条带状分布,河道较窄且相互切割,河口砂坝仅仅分布于河道的末端,单个规模较小。结论认为,系统分析了川中地区沙溪庙组沉积相的演化与分布规律,总结了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模式,对下步川中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沙溪庙组 致密气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砂体展布 河道砂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