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后地震属性在页岩气井区裂缝带预测上的应用
1
作者 冉登伟 周小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0-192,共3页
基于地震资料的叠后地震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了解生产井区断裂发育情况最常用手段。通过对断层和裂缝相关关系进行论述,简要梳理叠后地震属性原理,指出不同属性的优缺点,最后以川南自贡页岩气井区215H3平台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各... 基于地震资料的叠后地震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是当前了解生产井区断裂发育情况最常用手段。通过对断层和裂缝相关关系进行论述,简要梳理叠后地震属性原理,指出不同属性的优缺点,最后以川南自贡页岩气井区215H3平台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各种叠后地震属性对研究区O3w顶断裂及裂缝带进行了预测,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叠后地震属性 裂缝 预测
下载PDF
P油田注水水质对注水动态特征影响实验研究
2
作者 幸雪松 冯桓榰 +3 位作者 岳家平 邢希金 陈华兴 唐洪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针对P油田部分新投注注水井和部分老注水井在酸化解堵恢复注水后注水压力快速上升且注水量近似锯齿状波动下降达不到配注要求,探讨注水井动态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注水调控及新区块注水开发提供参考。采用数据相关性统计... 针对P油田部分新投注注水井和部分老注水井在酸化解堵恢复注水后注水压力快速上升且注水量近似锯齿状波动下降达不到配注要求,探讨注水井动态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注水调控及新区块注水开发提供参考。采用数据相关性统计分析与岩芯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注水水质、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对注水动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水质指标从悬浮物质量浓度7 mg/L、粒径中值3μm、含油率20 mg/L变差到悬浮物质量浓度10 mg/L、粒径中值4μm、含油率30 mg/L时,对同等渗透率储层的伤害率增大9%以上。按地层渗透率伤害率≤20%计算,同等渗透率储层注水量将降低50%以上。考虑储层渗透率级差时(级差比为1∶3∶6),低渗层、中渗层吸水量分别下降了5%,高渗层吸水量增加了10%,水质指标越差,各层吸水量越不均衡。现场数据相关性统计表明注水水质与有效注水周期呈近似反线性关系,注水井有效注水周期在300 d以上,需控制注入水含油在20 mg/L、悬浮物的质量浓度控制在7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动态 注水压力 注水量 注水水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中部走滑断裂形成与发育机制 被引量:51
3
作者 邬光辉 马兵山 +4 位作者 韩剑发 关宝珠 陈鑫 杨鹏 谢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20,共11页
通过断裂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形成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发育具有多期性与分段性,同断裂期裂缝方解石胶结物U-Pb定年与地震解析限定走滑断裂形成时间为中奥陶世末(距今460 Ma);②走滑断裂形... 通过断裂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探讨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形成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走滑断裂发育具有多期性与分段性,同断裂期裂缝方解石胶结物U-Pb定年与地震解析限定走滑断裂形成时间为中奥陶世末(距今460 Ma);②走滑断裂形成受控于原特提斯洋闭合产生的近南北向远程挤压应力场;③基底结构与构造岩相差异等影响走滑断裂带的南北分区;④在先期安德森破裂的基础上,走滑断裂以连接生长为主,并伴随断裂尾端扩张与相互作用等非安德森破裂机制生长;⑤塔北共轭走滑断裂通过相继滑动机制调节相互截切部位的变形,并通过叠覆区的强烈局化作用调节主要位移与变形,塔中走滑断裂尾端窄深地堑与逆冲带走滑段积聚了更多的走滑变形与应变量。综合分析,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走滑断裂通过连接生长为主的多种非安德森破裂机制形成不断连接加长的“小位移”长断裂,并受控于区域与局部应力场、先存基底构造与岩相差异,造成了走滑断裂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断裂定年 断裂生长机制 非安德森破裂机制 应力场 先存构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邬光辉 陈鑫 +4 位作者 马兵山 陈永权 田威振 黄少英 冯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1-244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提出以下5个方面认识:(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前展-后撤-前展俯冲的板块构造演化;(2)南华纪发育后撤俯冲机制下的大陆裂谷沉积体系,不同于地幔柱机制;(3)震旦纪-寒武纪不是裂谷盆地的连续沉积,而是发育后撤-前展俯冲转换期的前寒武纪大不整合面;(4)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缺乏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发育一套碳酸盐台地沉积,而且随着原特提斯洋闭合的前展俯冲作用增强,导致了中奥陶世晚期台地从东西分异转向南北分异的沉积演变;(5)晚奥陶世末在前展俯冲造山作用下形成复理石快速充填的类前陆盆地,但没有形成碰撞造山作用下的磨拉石前陆盆地。研究认为,塔里木板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多期幕式后撤-前展俯冲机制形成了南华纪强伸展→震旦纪末挤压与寒武纪-早奥陶世弱伸展→中奥陶世晚期-志留纪强挤压的两大构造旋回,并造成了构造-沉积演化的差异性,不同于经典的威尔逊旋回模式及其成盆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撤俯冲 前展俯冲 构造古地理 盆地动力学 威尔逊旋回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转换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小军 王旭 +2 位作者 陈伟 余养里 孟立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5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 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环青藏高原盆山构造系统的一部分,受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远距离构造传递作用的影响,深部构造期次多,变形十分复杂,地震剖面成像品质很差,导致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对横向构造转换关系和纵向构造传递过程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最新宽线地震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变形方法分析了准噶尔南缘中段霍玛吐背斜带中-深部隐伏构造变形特征;通过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对比与分析,阐述了霍玛吐背斜横向转换关系;在构造建模与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和构造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并阐述了纵向构造传递过程。分析认为,霍玛吐背斜带深部主要发育低幅度断层转折褶皱,中部发育复合型构造三角楔,并伴生有次级褶皱调节断层及小型反冲断层;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横向上主要表现为构造样式相近、构造变形强度发生此消彼长的构造转换关系;纵向上表现为侏罗纪—中新世的低幅度构造变形,并以前展式向盆地方向发生构造挤压传递,上新世经强烈逆冲挤压,形成复合构造三角楔及派生的突发构造,后经强烈挤压逆冲,在浅部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并使山前带被强烈推举地表,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平衡剖面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正演模拟 构造演化 构造三角楔
下载PDF
基坑开挖诱发围护桩与邻近建筑物桩基的变形研究
6
作者 杨阳 朱大鹏 李亮亮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35期97-98,共2页
基坑开挖时围护桩与邻近建筑物桩基之间会存在一个协同变形关系。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研究围护桩与桩基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桩基存在时会改变基坑围护桩的变形量及变形规律,由于桩基础的挡土效应会使得建筑物一侧围护桩位移小于无建... 基坑开挖时围护桩与邻近建筑物桩基之间会存在一个协同变形关系。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研究围护桩与桩基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桩基存在时会改变基坑围护桩的变形量及变形规律,由于桩基础的挡土效应会使得建筑物一侧围护桩位移小于无建筑物一侧且最大位置发生处在围护桩桩顶,另外靠近基坑的桩基变形最大值发生在桩顶以下6m左右,其余桩基础最大值均是发生在桩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围护桩 桩基础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渝西区块页岩气储集层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付永红 蒋裕强 +8 位作者 董大忠 胡钦红 雷治安 彭浩 谷一凡 马韶光 王子萌 尹兴平 王占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927,共12页
以渝西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开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饱和不同润湿介质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与现场解吸结果,分析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储集空间... 以渝西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开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饱和不同润湿介质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与现场解吸结果,分析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储集空间包括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微裂缝发育特征的井间差异明显,有机孔发育程度与毗邻微裂缝的距离成反比,而无机孔则正好相反;(2)依据有机孔、微裂缝发育类型、程度及相互接触关系,将孔-缝配置类型划分为4类;(3)根据饱和油、水核磁T2谱差异构建并计算孔-缝配置的评价参数,其值越小,孔-缝配置越好;(4)孔-缝配置好的页岩储集层具有有机孔发育、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含气性高的特点,而孔-缝配置差的页岩则表现为微裂缝相对发育,增强了天然气输导能力,导致孔隙度和含气性偏低;(5)基于孔-缝配置类型,从有机质生烃、微裂缝提供运移通道的角度出发,建立3类页岩气微观赋存模式。图8表3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缝配置 品质参数 含气特征 页岩气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方解石激光原位U-Pb测年及其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鹏 ZHAO Jian-xin +7 位作者 NURIEL Perach UYSAL I Tonguç NGUYEN Ai Duc ZHOU Renjie FENG Yue-xing 邬光辉 任战利 夏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4-256,共3页
我国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多旋回叠合盆地。与国外稳定构造背景下晚期成藏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相比,我国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 我国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多旋回叠合盆地。与国外稳定构造背景下晚期成藏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相比,我国多旋回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时代老、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次成藏过程,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油气藏后期改造破坏严重,成储成藏条件复杂,油气勘探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原位U-Pb测年 碳酸盐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河4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嘉新 周彦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302-303,356,共3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主要由大型溶洞、裂缝及溶孔组成,其中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油与产油空间。大型溶洞洞内流体流动为自由流,与砂岩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溶洞内油水两相流时,实际上固体介质对流体流动阻力...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主要由大型溶洞、裂缝及溶孔组成,其中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油与产油空间。大型溶洞洞内流体流动为自由流,与砂岩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溶洞内油水两相流时,实际上固体介质对流体流动阻力是不存在的,所以表现为油水间的重力作用突出,油水界面比较清晰,油水间重力分异较迅速。溶洞之间由裂缝相连通,耦合后流动更加复杂,裂缝内流体流动表现为高速达西流动,底水沿裂缝水窜速度快。本文在塔河4区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井措施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油藏地质和数模建模等技术手段,对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指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渤海J油田注聚受益井堵塞物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华兴 兰夕堂 +2 位作者 庞铭 符扬洋 唐洪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对现场注聚受益井堵塞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配合XRD法、扫描电镜(SEM)/能谱法、红外光谱(IR)法、色谱(GPC)法多种表征手法,以及堵塞物动态模拟评价、长岩芯动态驱替实验研究了J油田注聚受益井堵塞原因。结果表明,堵塞物的无机成分为... 通过对现场注聚受益井堵塞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配合XRD法、扫描电镜(SEM)/能谱法、红外光谱(IR)法、色谱(GPC)法多种表征手法,以及堵塞物动态模拟评价、长岩芯动态驱替实验研究了J油田注聚受益井堵塞原因。结果表明,堵塞物的无机成分为不配伍产生的垢、黏土矿物和铁盐沉淀,有机成分为三价金属离子交联产出聚合物形成的胶团;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会与Al^3+、Fe^3+发生配位作用,生成聚合胶团水不溶物,且交联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加深储层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J油田 聚合物驱油 注聚受益油井 残酸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川南地区五峰组至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11
作者 曾楷 曾成杰 +1 位作者 翟昆 丁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6期0232-0233,235,共3页
鉴于四川盆地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并从降低页岩气勘探成本出发,有必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经济、高效的勘探。广域电磁法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高精度、高效、经济等特点相新方法。五峰组-龙马溪组岩性与相邻地层有着明... 鉴于四川盆地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并从降低页岩气勘探成本出发,有必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经济、高效的勘探。广域电磁法是一种抗干扰能力强高精度、高效、经济等特点相新方法。五峰组-龙马溪组岩性与相邻地层有着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具备开展广域电磁法的地球物理勘探条件。通过研究分析,广域电磁法在五峰-龙马溪地层勘探解释成果与二维地震解释深度和厚度基本一致,甚至在研究区小型隐伏断层的推断解释上还优于二维地震。通过本次大深度广域电磁法勘探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类似的地震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五峰组-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调查应用
下载PDF
电成像测井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在川东北G地区FC段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昌 司马立强 +2 位作者 沈安江 寿建峰 周进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5-732,共8页
岩心、成像测井资料表明川东北G地区FC段碳酸盐岩储层溶孔、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根据溶孔、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分布特征,可划分为6种典型储层类型.因此,有效评价储层非均质、划分储层类型是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的关键.电成像测井资... 岩心、成像测井资料表明川东北G地区FC段碳酸盐岩储层溶孔、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根据溶孔、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分布特征,可划分为6种典型储层类型.因此,有效评价储层非均质、划分储层类型是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的关键.电成像测井资料能通过定性识别孔洞与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性评价,但是由于缺乏能综合表征溶孔、裂缝等特征的定量参数,使得电成像测井资料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存在问题.为此,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电成像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即计算电成像测井图像的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类型与分形维数相关分析表明,分析维数可综合表征储层溶孔、裂缝,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应用实例表明,基于电成像测井分形维数的非均质性表征与储层类型划分应用效果较好,推动了该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非均质性 分形维数 电成像测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