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羌塘含油气盆地关键地层划分对比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剑 张豪薇 +3 位作者 张健 沈利军 张建勇 付修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羌塘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关键地层的时代归属与划分对比尚存较大的争议,这制约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与含油气系统分析。基于近年来在羌塘盆地获得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层序、盆地演化等方面的最新资料,结合前人的... 羌塘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关键地层的时代归属与划分对比尚存较大的争议,这制约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评价与含油气系统分析。基于近年来在羌塘盆地获得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沉积层序、盆地演化等方面的最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重点对制约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关键地层时代归属问题开展了综合分析与客观评述。取得的主要认识包括:(1)新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证实,羌塘盆地存在前寒武系变质岩结晶基底,古生界基底埋深可达7~15 km,中生界沉积超覆在古生界褶皱系之上;(2)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为晚三叠世,而不是早—中侏罗世;(3)南羌塘古油藏白云岩属于上三叠统,古油藏白云岩很可能“异地无根”,与布曲组为构造断裂接触;(4)南羌塘毕洛错油页岩时代归属为早侏罗世;(5)雀莫错组原定义为中侏罗统,研究证实其时代归属为早—中侏罗世;(6)胜利河—长蛇山油页岩Re-Os同位素定年及生物化石资料证明其为下白垩统海相地层;(7)同位素年代学及野外露头剖面资料证实,康托组与唢呐湖组为同期异相地层。羌塘盆地地层学研究新进展为完善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乃至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盆地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年代地层 生物地层 中—新生界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海相页岩油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安江 付小东 +13 位作者 张建勇 魏学斌 胡安平 王剑 熊绍云 付修根 谢渊 刘思琪 李茜 王鑫 贺训云 乔占峰 郑剑锋 段军茂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2-974,共13页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上三叠统巴贡组两套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由纹层状页岩夹块状泥岩构成。曲色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该地层下部,厚度为50~75 m,主要分布于南羌塘和北羌塘中西部。巴贡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地层中部,厚度为250~350 m,在南北羌塘均有分布。②两套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页理发育,同时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孔隙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70%,可压裂性强,孔隙度均值5.89%,储集物性好,达到中等—好的页岩油储集层标准。③曲色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Ⅱ1和Ⅱ2型有机质,TOC均值8.34%,氯仿沥青“A”含量均值0.66%,残余生烃潜量(S1+S2)均值29.93 mg/g,R_(o)值0.9%~1.3%,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巴贡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混合型有机质,TOC值为0.65%~3.10%,R_(o)值1.17%~1.59%,达到中等烃源岩标准。④4口井深50~250 m浅钻分别在巴贡组下部井深50~90 m井段和曲色组中部井深30~75 m井段的有机质泥页岩中见油花,原油饱和烃含量高,结合露头和浅钻样品分析测试确认巴贡组和曲色组发现海相页岩油,其中,巴贡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18—20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206.7 m,S0+S1值最高1.92 mg/g,均值1.81 mg/g;曲色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4—8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58.8 m,S0+S1值最高6.46 mg/g,均值2.2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油 上三叠统巴贡组 下侏罗统曲色组 毕洛错地区 石油沟地区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剑 付修根 +3 位作者 沈利军 谭富文 宋春彦 陈文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113,共23页
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 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井位论证及实施科探井的全过程,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提出了羌塘盆地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油气勘探新区。但是,对上述认识也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油气保存条件和盆地生烃潜力,还存在"好"与"不好"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根据最近完成的羌塘盆地科探井工程(羌科-1井)及其配套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所取得的最新资料,结合近20年来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围绕烃源岩与保存条件这两个方面,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力求客观、准确评价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同时分析、预测了盆地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并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建议,以期持续推进羌塘盆地未来油气勘探工作,早日实现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羌科-1井 烃源岩 保存条件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羌塘盆地北缘上三叠统藏夏河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忠伟 占王忠 +2 位作者 高远 余飞 肖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9-1216,共18页
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藏夏河组是分布于羌塘盆地北缘的一套砂泥不等厚互层的地层,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阶段的沉积产物,其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对... 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物源属性和构造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藏夏河组是分布于羌塘盆地北缘的一套砂泥不等厚互层的地层,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阶段的沉积产物,其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对晚三叠世羌塘盆地演化过程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岗盖日地区藏夏河组碎屑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碎屑岩物源属性及其构造背景研究,探讨晚三叠世羌塘盆地的演化过程及性质。研究区藏夏河组砂岩样品具有低—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55.0~65.9、化学风化指数CIW=60.6~74.3和斜长石蚀变指数PIA=56.1~70.6,反映物源区总体发生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Al2O3/TiO2、TiO2/Zr、Cr/Th、Sc/Th、Co/Th、La/Sc值和显著的Eu负异常,表明藏夏河组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同时可能含有少量安山质物源。多重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来自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少量来自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结合前人研究资料,笔者等认为晚三叠世早期羌塘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特征,而藏夏河组形成于同造山期或者造山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属性 构造背景 藏夏河组 羌塘盆地北缘
下载PDF
羌塘中生代盆地大洋缺氧事件及全球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2 位作者 曾玉红 宋春彦 曾胜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0-1142,共13页
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侏罗纪海相盆地,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序列。在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水体缺氧事件,这些缺氧事件是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本文对这些缺氧事件的... 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保存了我国最大面积的侏罗纪海相盆地,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序列。在羌塘中生代(T3—K1)盆地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水体缺氧事件,这些缺氧事件是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本文对这些缺氧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羌塘盆地海相T—J界线剖面的碳同位素表现为两次明显的负偏异常,对应于全球T—J典型界线剖面碳同位素的"初始负偏移"和"主要负偏移",T—J之交水体由氧化环境变为缺氧环境。在盆地演化早期,在毕洛错地区识别出早侏罗世托儿期碳同位素负偏异常,可与全球早侏罗世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的碳同位素负偏进行精确地对比,揭示了早侏罗世托儿期全球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普遍性。在盆地演化晚期,海水逐渐从北羌塘拗陷西北部退出盆地,广泛沉积了一套黑色页岩、油页岩、泥岩及泥灰岩的岩石组合,碳同位素特征可与南特提斯、北特提斯及西北特提斯对应时期的碳同位素相对比,是早白垩世巴雷姆期全球大洋缺氧事件在羌塘盆地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T—J界线(海相J/T界线) 托儿期缺氧事件 巴雷姆期缺氧事件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雀莫错地区巴贡组包裹体特征及充注期次 被引量:3
6
作者 程乐利 陈文彬 +3 位作者 王剑 陈恭洋 万友利 李学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3-1501,共9页
上三叠统巴贡组是羌塘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针对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的巴贡组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中的盐水包裹体共记录了4期热流体活动,在第2~3期热流体活动中,检测到了2类含油... 上三叠统巴贡组是羌塘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针对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的巴贡组储层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显微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砂岩中的盐水包裹体共记录了4期热流体活动,在第2~3期热流体活动中,检测到了2类含油相包裹体:数量较少的发黄色荧光油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内裂纹中,数量较多的发蓝色荧光油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根据2类油包裹体的产状分布和荧光光谱特征,综合地层埋藏史和生烃史分析,认为二者共同代表了一次晚侏罗世的油气充注,与盆地中部地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雀莫错地区 巴贡组 有机包裹体 充注期次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泥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忠伟 肖杨 +1 位作者 占王忠 余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I0001,共13页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黑色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品质及生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以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剖面巴贡组浊积岩中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黑色泥岩生烃潜力及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冬曲剖...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黑色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品质及生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以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剖面巴贡组浊积岩中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黑色泥岩生烃潜力及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冬曲剖面巴贡组黑色泥岩为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混合,为Ⅱ_(2)-Ⅲ型干酪根。黑色泥岩有机质经历成熟—高成熟演化,形成于半咸水—咸水环境,具有氧化的水体条件,不利于有机质保存。巴贡组黑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差,明显差于邻区雀莫错、鄂尔托陇巴剖面和QZ-7井巴贡组泥岩的,以生气为主。研究区西北缘半岛湖—多格错仁地区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特征 烃源岩 生烃潜力 浊流环境 巴贡组 冬曲剖面 上三叠统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地块白垩纪剥蚀—冷却事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波 陈文彬 +4 位作者 王增振 冯丽霞 张艳雄 万友利 吴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3-1154,共12页
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17... 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17井记录了早白垩世(约127~114 Ma)的剥蚀—冷却,东部QZ-16井记录了晚白垩世(约92~64 Ma)的剥蚀—冷却。白垩纪剥蚀—冷却得到区域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和构造—沉积事件的响应。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拉萨地块北部和羌塘地块(高原内部)广泛分布白垩纪—早始新世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拉萨地块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块(高原南缘)则广泛分布晚中新世以来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这种年龄分布格局暗示高原内部和南缘经历了明显不同的剥蚀—冷却历史。参考高原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冷却过程,推测高原内部也存在白垩纪快速剥蚀—冷却事件。拉萨地块北部、羌塘地块及其以北区域广泛出现早白垩世沉积间断及沉积不整合,也指示白垩纪期间的快速剥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该白垩纪剥蚀—冷却可能是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的结果,指示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前,高原内部的地壳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缩短、加厚变形以及相应的剥蚀—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冷却 白垩纪 拉萨地块北部 羌塘地块
下载PDF
羌塘中部白措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学仁 万友利 王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2-1185,共14页
本文对羌塘中部白措花岗岩的研究表明,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同时侵位的复合岩基,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3.8±1.3 Ma、210.0±1.1 Ma和208.1±1.4 Ma。白措花岗岩为硅过饱和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Eu负异常明显,... 本文对羌塘中部白措花岗岩的研究表明,岩体是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同时侵位的复合岩基,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3.8±1.3 Ma、210.0±1.1 Ma和208.1±1.4 Ma。白措花岗岩为硅过饱和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Eu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典型的壳源特征。εHf(t)为负值,主要集中于-10^-15,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峰值为1.78 Ga,显示源区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同时,花岗岩中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包体,表明有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推测为同时期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在地壳深部诱发富硅质基底岩石重熔,快速喷发形成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组合,而花岗岩则是由玄武质岩浆在地壳充分熔融后,岩浆沿羌塘中部已有的构造破碎带侵入形成,并且在熔融过程中有镁铁质岩浆注入少量结晶的长英质岩浆中形成暗色包体。因此,花岗岩与双峰式火山岩是同一裂陷动力机制的产物。花岗岩的侵入预示了晚三叠世羌塘盆地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束,之上开始了羌塘侏罗纪海相盆地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花岗岩 羌塘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古近纪康托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嘉峰 王剑 +5 位作者 付修根 沈利军 郑波 韦恒叶 张豪薇 唐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10,共18页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康托组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发育平行层理。对17件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69.57~80.81),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数CIW值(81.07~95.02)和斜长石风化指数PIA值(77.32~93.96),表明物源区整体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Th/U、Sc/Th、Rb/Sr等微量元素比值接近大陆上地壳值,结合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根据TiO_(2)/Zr、Co/Th、La/Sc、Th/Sc、Cr/Zr值和δEu、δCe的负异常,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说明康托组物源主要来自于长英质岩石。La—Th—Sc、Th—Sc—Zr/10、TiO_(2)—Fe_(2)O_(3)^(T)+MgO、Al_(2)O_(3)/SiO_(2)—Fe_(2)O_(3)^(T)+MgO和主量元素双因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指示了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形成于陆内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物源 地球化学 康托组 西藏羌塘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沉积和油气地质(前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9-1090,共2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新区勘探程度最低、面积最大、地层序列最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上,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之东段,与之毗邻的西段是著名的中东油气田,东南段则是东南亚油气区。这一大地构造背景,使...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新区勘探程度最低、面积最大、地层序列最完整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上,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之东段,与之毗邻的西段是著名的中东油气田,东南段则是东南亚油气区。这一大地构造背景,使得羌塘盆地油气远景备受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王成善等,1996)。国家对青藏高原油气普查与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非常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质工作者 油气远景 油气地质 大地构造 油气区 地层序列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川北—鄂西上二叠统富有机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恒叶 胡谍 +4 位作者 邱振 张璇 刘雯 孔维亮 Mansour Ahmed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4-798,I0001,共26页
【目的】随着非常规油气理论的发展,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再次成为热点研究,其中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成为争论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对沉积过程的分析较少,这可能是存在争论的原因之一。【方法】结合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层序地层... 【目的】随着非常规油气理论的发展,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再次成为热点研究,其中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成为争论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对沉积过程的分析较少,这可能是存在争论的原因之一。【方法】结合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环境的基础上,详细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富有机岩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结果】四川盆地北部和鄂西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自下而上分为吴一段、吴二段和吴三段,大隆组自下而上分为大一段和大二段。吴家坪组至大隆组自下而上总共分为五个三级层序SQ1~SQ5。由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广利海槽和鄂西海槽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始、快速发展、高潮稳定和萎缩阶段。初始阶段主要发育SQ2时期斜坡相暗色硅质灰岩,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发育SQ3时期陆棚相钙质页岩,高潮稳定阶段主要发育SQ4时期盆地相黑色硅质岩,萎缩阶段主要发育SQ5时期斜坡相石灰岩。含异常高有机质的甜点段主要形成于SQ3高位域至SQ5海侵域沉积期,在该时期Fe、Cu、Ni和Zn营养元素周期性富集,Mo、V、Fe/Al和S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均表现为较高的水平,热液强度参数Al/(Al+Fe+Mn)和Al-Fe-Mn三角图均指示频繁的热液活动特征。【结论】在甜点段,高营养元素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出现早于强还原条件,说明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主要受控于沉积有机质沉降埋藏过程中对氧的消耗,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较高初级生产力的控制。营养物质P、Si、Fe、Zn的供应主要与裂陷槽形成过程中深部热液活动和周围火山活动有关,这些构造活动周期性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水平。因此海洋表层高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是甜点段异常高有机质富集的启动和基础条件,而海洋底部水体较强的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埋藏和保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岩 甜点段 吴家坪组 大隆组 层序地层 元素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 鄂西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城口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古恒 王剑 +1 位作者 韦恒叶 付修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3-1091,共19页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勘探层位,但目前对该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方法】通过对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下部黑色页岩的沉积相与沉积微相分析、环境成...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勘探层位,但目前对该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方法】通过对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下部黑色页岩的沉积相与沉积微相分析、环境成因草莓状黄铁矿形态与粒径变化规律研究,结合黑色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重建了四川盆地东北部水井沱组沉积期古地理、古环境演化模式,探讨了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水井沱组黑色页岩可以划分出与深水陆棚—斜坡环境有关的五个沉积微相。生产力指标Ba_(XS)、P/Ti及陆源碎屑输入指标Ti、Al表明,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处于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陆源碎屑输入较稳定且与TOC没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古海洋初级生产力及陆源碎屑输入不是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U/Th、U_(EF)、Mo_(EF)及草莓状黄铁矿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古水体氧化还原指标呈明显正相关,指示下寒武统水井坨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到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控制。【结论】基于底水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规律、沉积相及沉积充填演化序列等认识,认为寒武纪第二阶—第三阶(529~514 Ma)时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受大规模海侵事件导致的底水氧化还原条件波动控制,并提出了有机质富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井沱组 下寒武统 黑色页岩 氧化还原条件 有机质富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下扬子中二叠统孤峰组热液硅质岩地球化学约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怡 韦恒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11,共13页
【目的】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孤峰组黑色硅质岩,热液硅质岩的分析是该区硅质岩与异常高有机质富集关系研究的关键,进而为该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岩相学特征分... 【目的】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孤峰组黑色硅质岩,热液硅质岩的分析是该区硅质岩与异常高有机质富集关系研究的关键,进而为该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岩相学特征分析,安徽铜陵叶山和巢湖平顶山地区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结果】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岩中富含硅质海绵骨针以及放射虫,而铜陵地区孤峰组青灰色硅质岩中几乎不含硅质生物,由微晶石英组成。热液活动指标Al/(Al+Fe+Mn)、Eu/Eu^(*)、Al-Fe-Mn三角图、Lu_(N)/La_(N)比值指示铜陵地区孤峰组青灰色硅质岩为热液成因,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微量和稀土元素La-Th-Sc三角图以及La/Sc与Ti/Zr交会图指示铜陵地区孤峰组沉积期为洋岛弧构造背景,而巢湖地区为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背景。【结论】铜陵地区孤峰组硅质岩为原生热液硅质沉积,是斜坡带活跃的构造裂陷活动带来的热液硅酸沉积而成。下扬子地区孤峰组黑色层状硅质岩虽然为生物成因,但其硅的来源与斜坡带的热液活动有关。下扬子地区孤峰组富有机质沉积可能与热液活动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浮游生物的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热液活动 硅质岩 下扬子地区 中二叠世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扬子特提斯构造域深部结构与地壳形变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 王剑 付修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青藏高原东缘和扬子西缘的构造带是中国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构造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撞、高原隆升、块体裂解或拼接挤压等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记录和保存了多期次的特提斯构造演化历史痕迹。同时,该研究区域也是... 青藏高原东缘和扬子西缘的构造带是中国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构造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撞、高原隆升、块体裂解或拼接挤压等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记录和保存了多期次的特提斯构造演化历史痕迹。同时,该研究区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地壳形变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浅表形变特征与深部构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和制约机制是目前国际地球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作者十多年来持续在该区域开展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通过深部地球物理多参数结构成像、沉积盆地分析、地壳形变和强震孕育机制等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下地壳存在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带,该异常体与来自青藏高原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汇聚,导致从扬子西缘到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深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沿着龙门山断裂带,中、下地壳存在交叠相间的低速(高泊松比)和高速(低泊松比)区域,这些深部结构分布特征与地表形变及前陆盆地隆坳格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扬子板块的深部接触模式及其相应的盆山耦合关系,阐明了板块碰撞—耦合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剧烈地壳形变、盆地隆坳格局和强震诱发的制约关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高原急剧隆升、盆地基底结构与隆拗格局,以及强烈地壳形变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深部结构成像 碰撞造山与盆山耦合 地壳形变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剑 肖洒 +7 位作者 杜秋定 周刚 王铜山 李秋芬 付修根 韦恒叶 和源 沈利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2,共17页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城口区块陡山沱组二段(以下简称陡二段)黑色页岩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结果,以黑色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古海洋环境关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为依据,重建了该区陡二段黑色页岩形成的古海洋环境模式,探讨了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陡二段黑色页岩整体为斜坡—盆地相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灰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灰色浊积泥岩—粉砂岩、灰黑色块状含钙粉砂质泥岩、黑色薄层富有机质泥岩、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5个沉积微相,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段主要发育于后面2个微相;②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U与Mo富集系数(UEF、MoEF)分析共同揭示陡二段早期古海洋为缺氧沉积环境,晚期逐渐过度贫氧环境;③陡二段古生产力水平整体为低—中等水平,期间有间歇性高生产力沉积期;④陡二段沉积晚期与早期相比,陆源碎屑输入量明显增加,其中下部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泥岩及钙质泥岩TOC介于1.89%~7.26%,均值为4.09%。结论认为,该区氧化还原条件与TOC具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是有机质富集主要控制因素;间歇性高生产力是钙质泥岩相异常富集有机质的原因,而较多的陆源碎屑输入通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震旦统陡山沱组 黑色页岩 沉积微相 古海洋环境 有机质富集 响应关系 草莓状黄铁矿
下载PDF
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期间初始海洋生物扰动事件与甲烷释放之间的关系
17
作者 王莹 付修根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29-131,共3页
对羌塘盆地温泉剖面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的测定,并且对比了同期全球其他剖面的数据,得出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受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这些温室气体可能与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火山活动有关,这些火山运动造成了... 对羌塘盆地温泉剖面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的测定,并且对比了同期全球其他剖面的数据,得出有机碳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受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这些温室气体可能与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火山活动有关,这些火山运动造成了洋底甲烷水合物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从而改变了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的古气候,并且引起了晚三叠世生物集群式灭绝中的初始生物扰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三叠纪-侏罗纪 生物大灭绝 甲烷 初始生物扰动事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邬光辉 陈鑫 +4 位作者 马兵山 陈永权 田威振 黄少英 冯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1-244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提出以下5个方面认识:(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前展-后撤-前展俯冲的板块构造演化;(2)南华纪发育后撤俯冲机制下的大陆裂谷沉积体系,不同于地幔柱机制;(3)震旦纪-寒武纪不是裂谷盆地的连续沉积,而是发育后撤-前展俯冲转换期的前寒武纪大不整合面;(4)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缺乏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发育一套碳酸盐台地沉积,而且随着原特提斯洋闭合的前展俯冲作用增强,导致了中奥陶世晚期台地从东西分异转向南北分异的沉积演变;(5)晚奥陶世末在前展俯冲造山作用下形成复理石快速充填的类前陆盆地,但没有形成碰撞造山作用下的磨拉石前陆盆地。研究认为,塔里木板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多期幕式后撤-前展俯冲机制形成了南华纪强伸展→震旦纪末挤压与寒武纪-早奥陶世弱伸展→中奥陶世晚期-志留纪强挤压的两大构造旋回,并造成了构造-沉积演化的差异性,不同于经典的威尔逊旋回模式及其成盆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撤俯冲 前展俯冲 构造古地理 盆地动力学 威尔逊旋回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凝析气藏类型与成因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剑发 邬光辉 +4 位作者 杨海军 代兰 苏洲 唐浩 熊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3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凝析气田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复杂,明晰其成因对于评价与开发该气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给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塔中隆起凝析气田的动、静态生产资料...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特大型凝析气田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复杂,明晰其成因对于评价与开发该气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给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塔中隆起凝析气田的动、静态生产资料,结合油气藏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等实验数据,研究了该气田凝析气藏的特征与油气成藏演化历史,探讨了该气田凝析气藏的类型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塔中凝析气田主要为古油藏遭受后期气侵与气洗形成的次生凝析气藏组成;②超深层下寒武统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可能以凝析气相态供烃形成原生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超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与缺少古油藏的东部潜山区;③塔中凝析气田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并且与快速增长的地层压力密切相关,形成相态类型与成因多样的油气藏模式。结论认为,塔中凝析气田同时存在着原生与次生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受控于地层压力系统、气侵强度与古油藏规模等3个要素,并由此导致了复杂的流体分布与油气产出,不同于常规凝析气藏,在油气藏评价与开发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 奥陶系碳酸盐岩 凝析气藏 类型与成因 气侵 裂解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走滑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敬一 邬光辉 +2 位作者 万效国 邓卫 刘瑞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7-1496,共10页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的井—震响应分析,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10条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测量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高差的分布及其相关关系,探讨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发育,破碎带宽度超过1000 m,一般在100~700 m,不同地区与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具有相似的宽度分布范围;(2)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比值高达70,一般在3~16,回归分析同一条断层的破碎带宽度是高差的4~12倍;(3)大多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以幂律关系继承性发育,但其中部分快速生长,而另一部分减速生长,并造成数据的分散性。结果揭示:(1)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2)即便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与岩性条件下,同一条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也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幂律关系,而是呈现多趋势或多阶段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碳酸盐岩 破碎带宽度 高差 分布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