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蚕礼制历史与文化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宗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5-98,共4页
本文通过对历代皇室后妃亲蚕历史和先蚕礼仪的挖掘梳理,希望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历代所祀蚕神的姓名与来历,追溯了中国古代亲蚕躬桑的历史,介绍了历代皇后祭蚕礼仪的发展变化,最后对先蚕礼的规模和次... 本文通过对历代皇室后妃亲蚕历史和先蚕礼仪的挖掘梳理,希望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历代所祀蚕神的姓名与来历,追溯了中国古代亲蚕躬桑的历史,介绍了历代皇后祭蚕礼仪的发展变化,最后对先蚕礼的规模和次数进行分析,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由于祭蚕场所大多位于城外,女子出入不便,作为祭祀与被祭祀者均为女性的先蚕礼不能经常举行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方面的礼仪典制非常完备,由于统治的需要,满族统治者非常重视汉学文化,承袭了以农桑耕织为主体的汉族传统礼法,亲蚕典礼在清朝不仅没有偏废,反而更为盛大,"为旷世巨仪",这也不失为统治者收拢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先蚕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蚕神故事、先蚕坛建筑、祭祀礼仪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蔡祀 文化人类学 先蚕神 亲蚕躬桑 先蚕仪 文化内涵 艺术发生
下载PDF
贤良古祠祭春秋
2
作者 史可非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清代贤良祠有京师与地方之分,本文所指为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敕建、十一年建成的京师贤良祠.清代贤良祠的满文译法有二,雍正朝建祠时为:“mergensaintsitang”[睿智优良(者)的祠堂,[1]乾隆朝改定为:“mergen sain ambasaij... 清代贤良祠有京师与地方之分,本文所指为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敕建、十一年建成的京师贤良祠.清代贤良祠的满文译法有二,雍正朝建祠时为:“mergensaintsitang”[睿智优良(者)的祠堂,[1]乾隆朝改定为:“mergen sain ambasaijuktehen”(睿智优良众臣之祠),[2]后者较前者显然更为准确、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良 春秋 雍正朝 乾隆朝 清代 睿智 祠堂
下载PDF
漫话旧京“外城七门”
3
作者 史可非 李帆 +1 位作者 盖英 乔莹 《城建档案》 2015年第2期77-79,共3页
"外七"指的是外城七座门,分别为: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广宁门)、西便门。1.东便门东便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当时未命名。嘉靖四十三年(1564)给外城七门添建瓮城时,始见东便门、西便门之... "外七"指的是外城七座门,分别为: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广宁门)、西便门。1.东便门东便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当时未命名。嘉靖四十三年(1564)给外城七门添建瓮城时,始见东便门、西便门之名称。乾隆十五年(1750)后增建箭楼。东便门位于外城东侧北垣偏西,今东便门桥北、通惠河之南岸,即在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平面的左肩部。东便门城楼规制甚低,城楼为灰筒瓦歇山小式,饰灰瓦脊兽。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一间5.5米,楼连台通高12.2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便门 七门 广渠门 西便门 左肩部 永定门 小式 广宁 三间 十三年
下载PDF
漫话旧京“皇城四门”及其他三门
4
作者 姚华容 孟丹 +1 位作者 王娜 焦杨 《城建档案》 2015年第3期78-80,共3页
"皇城四门"指的是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扇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出入宫廷用的。天安门天安门在明朝称为"承天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皇城南垣的正中,为皇城的正门。承天门沿... "皇城四门"指的是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扇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出入宫廷用的。天安门天安门在明朝称为"承天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皇城南垣的正中,为皇城的正门。承天门沿用南京"承天门"之形制与名称,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明嘉靖朝曾改称"承天之门"。明天顺年被焚,成化年间重建。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天 四门 农民起义军 东安门 明永乐 地安门 南垣 明嘉靖 受命于天 清顺
下载PDF
老北京的城门
5
作者 姚华容 史可非 +1 位作者 宗宇 焦杨 《城建档案》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老北京的城垣和城门,是明代永乐朝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并形成以紫禁城为核心,外围由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完整体系。历经清朝、民国至北平解放,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许... 老北京的城垣和城门,是明代永乐朝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并形成以紫禁城为核心,外围由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完整体系。历经清朝、民国至北平解放,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城垣、城门已不存在,但在老北京人口中仍传述着"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他们指的是哪些城门呢?在此,我们希望通过老北京城门的展示,让您感受老北京过去的沧桑与厚重的历史,欣赏古都老城门的建筑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永乐 城市建设 北京人口 正阳门 明正统 三间 广宁 明永乐 广渠门 京西
下载PDF
北京的古塔
6
作者 史可非 盖英 焦杨 《城建档案》 2015年第4期78-80,共3页
塔,源于古印度,古梵语读作"stūpa",汉文有"窣堵坡"、"浮图"等译名,意为坟冢、圆丘,是埋藏佛祖释迦牟尼舍利或经卷的一种佛教建筑。东汉时期这种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并随佛教传播得以推广。因"塔"... 塔,源于古印度,古梵语读作"stūpa",汉文有"窣堵坡"、"浮图"等译名,意为坟冢、圆丘,是埋藏佛祖释迦牟尼舍利或经卷的一种佛教建筑。东汉时期这种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并随佛教传播得以推广。因"塔"字译词较多不便使用,约至晋代才出现了"塔"这一汉字。塔最初为方形,唐代以后普遍为六角、八角、圆形、菱形等。层数为单数,最高为十三层。北京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至今还能看到许多造型各异的古塔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塔建筑 佛教建筑 佛教传播 窣堵坡 译词 天宁寺塔 庆寿寺 妙应寺 砖塔 大圣寿万安寺
下载PDF
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浅见——以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为例
7
作者 史可非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8Z期158-159,共2页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国家惠及民生的一项文化政策,也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郭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的实际工作,试从展陈设计、整体环境、讲解宣传三个方面浅谈免费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与工作思路...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国家惠及民生的一项文化政策,也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郭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的实际工作,试从展陈设计、整体环境、讲解宣传三个方面浅谈免费博物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与工作思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首都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免费开放 博物馆 发展
下载PDF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展陈综述
8
作者 史可非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3期156-157,共2页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海北岸,1988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纪念馆于2008年完成增加展厅、重新布展、景观改造后重新开放。作为首都市内集纪念先贤、普及知识、游览观光功能合一的文化场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以丰富的展陈内容、先进的展示...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海北岸,1988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纪念馆于2008年完成增加展厅、重新布展、景观改造后重新开放。作为首都市内集纪念先贤、普及知识、游览观光功能合一的文化场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以丰富的展陈内容、先进的展示手段、优美的景观环境接待公众来馆学习参观,在弘扬爱国主义、提倡创新精神、传播科学文化、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自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汇通祠 郭守敬 纪念馆
下载PDF
北京内城现存下马碑价值及保护
9
作者 史可非 《北京文博文丛》 2017年第4期47-53,共7页
下马碑是中国及东亚地区古建筑中一种常见的石刻造型艺术,在明清两朝实录与档案中记作“下马牌”,清代一些官书中也记作“下马牌石”叫或“下马石牌”,满文名称(拉丁转写)有二。
关键词 保护 价值 内城 北京 造型艺术 东亚地区 古建筑
原文传递
北京崇圣寺小考
10
作者 史可非 《北京文博文丛》 2015年第3期6-11,共6页
<正>'崇圣',即'崇奉神圣'之意,满语读作'enduringge be wesihulembi'(将神圣者来尊崇)~①。'崇圣'为我国古代寺祠坛庙的常见名,唯所崇之'圣'具体有别,如大理的崇圣寺(佛教)、历代帝王庙... <正>'崇圣',即'崇奉神圣'之意,满语读作'enduringge be wesihulembi'(将神圣者来尊崇)~①。'崇圣'为我国古代寺祠坛庙的常见名,唯所崇之'圣'具体有别,如大理的崇圣寺(佛教)、历代帝王庙内的景德崇圣殿(中华先王)、国子监中的崇圣祠(孔子),等等。北京地区以'崇'字命名的寺院极为普遍,仅在今西城区境内即可见崇效、崇寿、崇兴寺等,但以'崇圣'为寺名并保存至今者目前仅见此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帝王庙 圣者 寺(佛教) 将神 德崇 坛庙 房地产管理局 寺内 推荐名单 明万历
原文传递
北京宝禅寺渊源考
11
作者 史可非 《北京文博文丛》 2019年第4期18-27,共10页
宝禅寺是北京内城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古刹,明成化时期在元代大承华普庆寺基址上建成,寺庙所在地也因此得名~①。宝禅寺在清末改为广善寺之后,原寺僧人将位于武王侯胡同内的长寿庵购作新寺。大承华普庆寺、宝禅寺及相关的广善寺、天寿庵历... 宝禅寺是北京内城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古刹,明成化时期在元代大承华普庆寺基址上建成,寺庙所在地也因此得名~①。宝禅寺在清末改为广善寺之后,原寺僧人将位于武王侯胡同内的长寿庵购作新寺。大承华普庆寺、宝禅寺及相关的广善寺、天寿庵历史悠久,涉及内容广泛,承载信息丰富。本文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史料、查考文献对宝禅寺沿革进行回溯,并就其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试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庆寺 实地踏勘 承华 禅寺 北京内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