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 1
-
-
作者
范忠雄
陈茜
拉毛草
-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3,共5页
-
基金
2014年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类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mjzxzd14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部藏汉地区双语理科教学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15YJA880085)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藏汉双语理科教学模式研究(GS[2014]GHB0299)
-
文摘
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访谈,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整理受访教师讲述的教育故事,将藏汉双语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为:(1)正确的数学观持有者;(2)双语数学教学活动策划和指导者;(3)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者;(4)双语言双文化具备者;(5)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者.其中渗透了语言文化、课堂教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人际关系等提高藏汉双语数学教师角色认知水平的策略.
-
关键词
藏汉双语
数学教师
角色认知
多元智能理论
双文化
-
Keywords
bilingual (Tibetan language and Chinese)
mathematics teachers
perception of roles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double culture
-
分类号
G75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 2
-
-
作者
王万菊
-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第18期43-44,共2页
-
文摘
“阅览古今多少事,成败兴衰在人才”。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学各环节的枢纽,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过分。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以下简称城中区)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区域教育
内涵发展
教师整体素质
西宁市
青海省
教学
-
分类号
G52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浅谈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 3
-
-
作者
孙志坚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4年第9期12-12,共1页
-
文摘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和各类思潮的交错,社会一些不良风气使一些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扭曲,养成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形势考验。一、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养成教育可分为生活、学习、卫生、道德、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五个方面。新形势下,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部分学生用钱大手大脚,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东抛西丢,讲派头思想严重。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他们从小没有养成正确的站、坐、立、行及读、写的姿势,严重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还有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橄陆。
-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日常生活用品
学生健康
意义
行为习惯
学习用品
-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提升薄弱学校办学品位
- 4
-
-
作者
王万菊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2年第9期17-17,共1页
-
文摘
一、转变观念,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近几年来,西宁市城中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投入保障不断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教育工作的重点已经由过去的抓硬件建设为主,向抓内涵发展转变;由过去的抓物质条件改善为主,向抓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
关键词
生本教育理念
办学品位
薄弱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发展观
办学条件
教育资源
-
分类号
G62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追问语文教育 共寻语文本真
- 5
-
-
作者
王明霞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6年第7期41-42,共2页
-
文摘
语文教学错综复杂的现象和林林总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改进识字写字的方法、双基落实到位、重视言语的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
关键词
夯实识字
落实双基
阅读能力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推广课外阅读探索实践研究
- 6
-
-
作者
彭娟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24年第4期51-52,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闻一知十,激发兴趣;引导有方,丰富阅读;有的放矢,培养习惯三方面阐述通过推广阅读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积淀、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学生思维的实践体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提升素养
-
分类号
G62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积累活动经验 提高教学实效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谈有恒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5年第6期38-38,共1页
-
文摘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数学学习目标之一,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或多或少拥有一些日常生活的经验、动手操作的经验等,但这些经验往往是不系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操作、观察、反思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
关键词
活动经验
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
变式
操作活动
个体认识
思考过程
优化操作
教育家陶行知
逻辑化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8
-
-
作者
王万菊
-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基础教育参考》
2010年第8X期34-36,共3页
-
文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时,我们发现,目前。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小学教学
内容具体化
网络课堂
情境创设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
学习空间
祖国语言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学会倾听
- 9
-
-
作者
辛文萍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5年第3期39-39,共1页
-
文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就包括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授课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知道教师是否对如何倾听学生的表述做过思考呢?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浓厚的兴趣面对表述的学生,及时捕捉学生言谈中显露出的各种相关信息,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既要听"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还要把其所讲的内容和意思真正听明白。教师在倾听中应认真揣摩和分析其表达实质。
-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张老师
课堂教学
耳聪
贲友林
教学方法
思维火花
给你
细微差别
组合方法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生本”激发学习原动力
- 10
-
-
作者
叶香兰
-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2011年第6X期53-54,共2页
-
文摘
2009年9月,我有幸成为劳动路小学"生本实验班"的教师。我发现,我们"生本班"的老师只要说到学生,就会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激动不已,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相信学生、
-
关键词
张迪
实验老师
教育过程
有模有样
实验校
生本教育
数学问题
天籁之音
实验教学
偏离方向
-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我看全课程的课程评价
- 11
-
-
作者
王明霞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5年第7期94-94,共1页
-
文摘
从2014年9月开始,城中区教育局在北大街小学、西关街小学、红星小学三校率先开启了"全课程"实验。在全课程的启动仪式上,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学校,实验校一年级的孩子们大声说出的话——"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那一声呐喊,喊出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喊出了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教育。
-
关键词
课程评价
学校生活
教育局
小学
一年级
实验
孩子
向往
-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五性"
- 12
-
-
作者
叶香兰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1年第3期44-44,共1页
-
文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呢?我认为应做到“五性”。
-
关键词
练习设计
数学课堂
小学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
“五性”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 13
-
-
作者
叶香兰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0年第4期45-45,共1页
-
文摘
一、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方法1.从答问中学会提问题回答问题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问题设置的好坏是能否激发学生有效思维、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让悬着的果子摆在“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位置。通过问题的解决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且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使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有所发展。
-
关键词
提问题
学生
能力
培养
回答问题
问题设置
知识
思维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点思考
- 14
-
-
作者
辛文萍
-
机构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俪人(教师)》
2014年第17期194-195,共2页
-
文摘
课堂能不能找到一条真正通往未来的路径?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不同,发现中美两国的教育就好像是阴阳两极,如果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中国方式,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采用美国方式,那就会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数学教育方式.从具体课例中看到希望.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自信.
-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
迷茫
发现
探寻
前行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点思考
- 15
-
-
作者
辛文萍
-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研室
-
出处
《俪人(教师)》
2014年第14期39-39,共1页
-
文摘
课堂能不能找到一条真正通往未来的路径?中美两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不同,发现中美两国的教育就好像是阴阳两极,如果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中国方式,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采用美国方式,那就会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数学教育方式.从具体课例中看到希望.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份自信.
-
关键词
走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路上
迷茫-发现-探寻-前行.
-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