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戏剧服饰的规制变化
1
作者 高素珍 《群文天地》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服饰产生于劳动生产的需要,它最原始基本的作用便是御寒和作为美的一种象征,它与实用价值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又成为人物身份的一种标识,体现着鲜明的等级成分和职业特点。
关键词 服饰 中国戏剧 规制 劳动生产 实用价值 人物身份 职业特点 成分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
2
作者 孙青 《群文天地》 2009年第9期12-12,共1页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于不似于之间的意象化服装。传统戏剧服装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于不似于之间的意象化服装。传统戏剧服装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蕴,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匹配,以“人物的传神抒情”服务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具有程式之美、律动之美、装饰之美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服装 中国传统 戏剧表演 艺术体系 服装加工 历史生活 美学意蕴 美学追求
原文传递
对戏曲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学军 《群文天地》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芳馨撩人,散发出璀璨的艺术光辉,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纷纷走出国门,活... “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芳馨撩人,散发出璀璨的艺术光辉,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戏曲,包括许多地方戏,纷纷走出国门,活跃于国际戏剧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的钟爱,国际影响不断增大。与此相反,在国内,戏曲却面临着一场危机。新时期以来,戏曲观众的减少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文艺界的震动。戏曲界和观众以空前少有的热情,讨论研究戏曲的兴衰问题,对戏曲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戏曲艺术改革的必要性略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 中国戏曲艺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戏曲观众 国际影响 审美价值 人类文化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谈秦腔艺术的个性美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宏 《群文天地》 2011年第8期92-92,94,共2页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孕育于周,生发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元,盛行于明,广传于清,升华于民,繁荣于今。剧目丰富,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名伶辈出。秦腔是中国戏曲梆子体系的鼻祖,各个梆子戏曲除了声腔、音乐、语言... 秦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说:孕育于周,生发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元,盛行于明,广传于清,升华于民,繁荣于今。剧目丰富,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名伶辈出。秦腔是中国戏曲梆子体系的鼻祖,各个梆子戏曲除了声腔、音乐、语言的区别,其艺术个性与特色基本相同,其本质都是“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艺术 个性美 中国戏曲 艺术历史 艺术个性 写意性 虚拟性 程式性
原文传递
论戏曲的散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学军 《群文天地》 2011年第7期91-93,共3页
中国戏曲自宋元以后,便围绕着塑诗人式的戏剧人物,在音乐、语言、身段动作三种主要的艺术成分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符号系统。塑造诗人式戏剧人物的戏曲,也可以说是诗化的戏曲。诗化的戏曲指:戏剧人物不只是剧作家描写的对象,他们自身... 中国戏曲自宋元以后,便围绕着塑诗人式的戏剧人物,在音乐、语言、身段动作三种主要的艺术成分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符号系统。塑造诗人式戏剧人物的戏曲,也可以说是诗化的戏曲。诗化的戏曲指:戏剧人物不只是剧作家描写的对象,他们自身还必须以诗人这种特殊的身份生活在舞台上,用诗人感受世界的方式来感受周围的世界,用诗人表现对周围世界感受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散文化 戏剧人物 符号系统 诗人 世界 剧作家 感受
原文传递
试论秦腔音乐、唱腔的发展趋向
6
作者 金福安 《群文天地》 2010年第8期80-81,共2页
戏曲是我国劳动人民和无数戏曲工作者的伟大创造。它是一个含有剧本文字、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各种艺术因素在内的一门综合艺术。其中,音乐唱腔则代表了一个剧种显著的地方特色,倘若没有这种特色,戏曲也就失去了它固有的... 戏曲是我国劳动人民和无数戏曲工作者的伟大创造。它是一个含有剧本文字、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各种艺术因素在内的一门综合艺术。其中,音乐唱腔则代表了一个剧种显著的地方特色,倘若没有这种特色,戏曲也就失去了它固有的意义。作为陕西乃至西北的秦腔则更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唱腔 秦腔音乐 发展趋向 戏曲工作者 劳动人民 表演艺术 综合艺术 艺术因素
原文传递
秦腔艺术中二胡的地位和作用
7
作者 李艳 《群文天地》 2010年第6期62-62,共1页
二胡又称胡琴,历史悠久,它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已历经千年。它的前身最早可见于唐朝,在唐宋诗文中可以找到许多提及“胡琴”的篇章。古代先民曾把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事物也冠之以“胡”。如把他们的服装称为“... 二胡又称胡琴,历史悠久,它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已历经千年。它的前身最早可见于唐朝,在唐宋诗文中可以找到许多提及“胡琴”的篇章。古代先民曾把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事物也冠之以“胡”。如把他们的服装称为“胡服”,把当地的音乐称“胡乐”,所以把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统称为“胡琴”。胡琴当时是以竹片为弓,称为稽琴,后亦称奚琴:到北宋时代,改用以马尾为弓,均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称为胡琴。到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 秦腔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 演奏乐器 明清时代 民间戏曲 演奏水平 胡琴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的伴奏手法
8
作者 陈小玲 《群文天地》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中国戏曲的伴奏手法和戏曲唱腔一样,也是在民歌说唱和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者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伴奏手法却各有特点,民歌的旋律比较固定,形式短小,多用来抒发某种感情,主要是靠人声演唱,伴奏的旋律与演唱的旋律往往是相... 中国戏曲的伴奏手法和戏曲唱腔一样,也是在民歌说唱和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者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伴奏手法却各有特点,民歌的旋律比较固定,形式短小,多用来抒发某种感情,主要是靠人声演唱,伴奏的旋律与演唱的旋律往往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伴奏 手法 戏曲唱腔 旋律 民歌 演唱 歌舞
原文传递
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模式初探
9
作者 韩亚玲 《群文天地》 2010年第8期84-85,共2页
戏曲现代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有着众多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多年来对其进行着孜孜不倦地追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任何人至今也没有探索到一条为业界广大同仁所共同认可的表演模式.甚至还没有一整套关于戏曲现代戏表... 戏曲现代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有着众多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多年来对其进行着孜孜不倦地追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任何人至今也没有探索到一条为业界广大同仁所共同认可的表演模式.甚至还没有一整套关于戏曲现代戏表演的理论专著能供广大从业人员借鉴的范本。可以说,关于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我们至今还在摸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表演模式 从业人员 理论家 范畴
原文传递
演技与文化
10
作者 吴建英 《群文天地》 2010年第8期82-83,共2页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演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高超的演技,演员就很难在舞台上塑造好其所饰演的人物,在演艺界容易失去立足之地,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仅凭高超的演技,而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这种演员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演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高超的演技,演员就很难在舞台上塑造好其所饰演的人物,在演艺界容易失去立足之地,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仅凭高超的演技,而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这种演员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较好的艺人,不大可能成为艺术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演技 艺术大师 演员 演艺界
原文传递
小议秦腔的振兴
11
作者 金福安 《群文天地》 2010年第9期84-85,共2页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秦腔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今秦腔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从艺30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深知责任之重大,耕耘之艰辛,这些都来源于对秦腔事业的热爱和期望。今天再议秦腔振兴,笔者认为除外部因素外,
关键词 秦腔 京剧 表演艺术 剧种
原文传递
琴艺初探
12
作者 陈小玲 《群文天地》 2010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人演奏扬琴近二十年,对演奏的技巧做过多次的对比。这里把练习的体会,概括为外“十功”,即:内功(神、心、气、趣、音)与外功(手、眼、脸、劲、身)两个方面,现分述于后。
关键词 琴艺 演奏方法 艺术欣赏 音乐艺术
原文传递
河湟艺术家
13
作者 屈巧哲 《雪莲》 2012年第1期2-2,共1页
关键词 艺术家 河湟 人生 生命 平实 篇章 奋斗 谱写 朴素 一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