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6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听宽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315,共3页
1 实验室概况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与传热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90年2月由国家计委批准开始建设,于1992年12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从1993年起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多相流实验室
下载PDF
负压大直径管道内湿蒸汽流体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涛 梅雪松 +1 位作者 顾红芳 王海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6,62,共7页
通过模型实验的方法对直接空冷系统排汽管道内湿蒸汽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并确定了含液率、环境温度、系统背压等因素对排汽管道内流动阻力和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各组件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给出了进入自模化区的... 通过模型实验的方法对直接空冷系统排汽管道内湿蒸汽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并确定了含液率、环境温度、系统背压等因素对排汽管道内流动阻力和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各组件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给出了进入自模化区的最小雷诺数为1.5×10~5,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变化趋势与经典的莫迪图基本吻合。该实验系统依托实际项目,不仅可以指导排汽管道工程设计,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系统 排汽管道 直接空冷 湿蒸汽 相似理论
下载PDF
多相流管线蚀满泄漏时的水动力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白真权 刘磊 周芳德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5年第z1期131-133,共3页
将背压分析方法、两相流管道效率与潘汉德公式相结合,分析了多相状态下点蚀泄漏时的天然气管道输运特性,导出了气液两相流泄漏系数与当量输气流量等新概念,提出了通过分析天然气管道的输运特性而监测多相泄漏的新方法.通过在在内径50mm... 将背压分析方法、两相流管道效率与潘汉德公式相结合,分析了多相状态下点蚀泄漏时的天然气管道输运特性,导出了气液两相流泄漏系数与当量输气流量等新概念,提出了通过分析天然气管道的输运特性而监测多相泄漏的新方法.通过在在内径50mm、长100m的水平管中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泄漏时的管道基本输运特性曲钱,且偏离程度随气体泄漏比率的增大增大,据此可监测多相泄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天然气 泄漏 气体输运 管道特性
下载PDF
甲醇高压热解和氧化的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李淑铭 湛昊晨 +2 位作者 胡二江 殷阁媛 黄佐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8-398,共11页
利用流动反应器对甲醇的高压氧化及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发表的甲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宽裂解度范围的甲醇裂解气氧化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可以有效促进燃料的氧化;掺混甲醇裂解气可以有效降低... 利用流动反应器对甲醇的高压氧化及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已发表的甲醇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宽裂解度范围的甲醇裂解气氧化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可以有效促进燃料的氧化;掺混甲醇裂解气可以有效降低甲醛的排放量。甲醇及其裂解气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加快了燃料的化学反应速率,通过HO2自由基间接控制了下游链分支反应,生成大量OH自由基,改变了甲醛消耗路径中各反应的敏感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氧化 热解 动力学模型 流动反应器 排放特性
下载PDF
预混预蒸发正庚烷湍流火焰结构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林文隽 代鸿超 +4 位作者 毛润泽 苏守国 蔡骁 王金华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采用预混伴流射流燃烧器(PPJB)研究了初始温度400 K的预蒸发正庚烷/空气混合物在薄反应区的湍流火焰结构.采用热线风速仪标定冷态湍流流场,CH-PLIF测量湍流火焰反应区结构,共振OH-PLIF测量湍流火焰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湍流条件下,反应... 采用预混伴流射流燃烧器(PPJB)研究了初始温度400 K的预蒸发正庚烷/空气混合物在薄反应区的湍流火焰结构.采用热线风速仪标定冷态湍流流场,CH-PLIF测量湍流火焰反应区结构,共振OH-PLIF测量湍流火焰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高湍流条件下,反应区厚度在不考虑三维效应时最大厚度为层流火焰厚度的1.6倍,其可支持薄反应区理论对预蒸发液体燃料湍流火焰的适用性.火焰面褶皱比和湍流燃烧速度的增加与湍流强度的提升不匹配.通过对火焰面曲率和平均火焰面密度的分析,发现高湍流条件下,褶皱尺度、大小和数量变化不大.一方面,湍流可能会减弱非均匀扩散造成的差异;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由于对褶皱结构的不完全捕捉和对3D效果的忽视而引发对火焰褶皱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射流火焰 预蒸发 强湍流条件 火焰结构
下载PDF
高密度碳氢燃料JP-10流动换热及热裂解结焦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晓峰 刘朝晖 杨帆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7-2928,共12页
基于再生冷却技术研究背景,在热通量100~2000 kW/m^(2)、常压~6 MPa条件下,于Ф4 mm×1 mm高温合金钢圆管内开展了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JP-10的流动换热特性和热裂解结焦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力2MPa下,1204.6 kW/m^(2)是煤油... 基于再生冷却技术研究背景,在热通量100~2000 kW/m^(2)、常压~6 MPa条件下,于Ф4 mm×1 mm高温合金钢圆管内开展了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JP-10的流动换热特性和热裂解结焦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力2MPa下,1204.6 kW/m^(2)是煤油发生偏离核态沸腾的临界热通量。亚/超临界压力下JP-10部分流动换热区域可划分如下:入口效应区、强制对流换热区、(拟)过冷沸腾区、(拟)饱和沸腾区等。流体温度是主导燃料结焦的主要因素。压力2、4、6 MPa下,燃料结焦起始点流体温度分别为679、652、643℃。壁面温度在高结焦反应发生后对结焦量产生同步影响。压力升高,燃料管内结焦加剧,高温燃料在管道内停留时间增加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碳氢燃料 流动换热 结焦 停留时间
下载PDF
有限截面通道内喷雾顺流掺混动力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牛照程 张丹 +2 位作者 王辉辉 王珍珍 邓才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17-122,共6页
设计搭建了有限截面通道顺流喷雾掺混实验台,在横截面为70mm×70mm的透明方形掺混段内,将室温水经喷嘴雾化后顺流掺入不同流速的室温空气。实验中,喷水压力为0.1~1.5MPa,风速为14.6~46.2m·s^-1。分别采用高速摄影和马尔文粒度... 设计搭建了有限截面通道顺流喷雾掺混实验台,在横截面为70mm×70mm的透明方形掺混段内,将室温水经喷嘴雾化后顺流掺入不同流速的室温空气。实验中,喷水压力为0.1~1.5MPa,风速为14.6~46.2m·s^-1。分别采用高速摄影和马尔文粒度仪对该雾羽的速度场和初始粒径等动力学特征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掺混雾羽的径向速度及喷射轴线附近的轴向速度主要受制于喷水压力;而雾羽两翼处的轴向速度主要受风速影响。定义轴向平均速度为雾羽轴向特征速度,该平均速度随喷水压力或喷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喷水压力小时,风速的增大可使轴向平均速度随喷射距离增大的速率提高;在喷水压力高时则反之。掺混雾羽的初始粒径随喷水压力的减小或喷嘴出口处气液相对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轴向平均速度和初始粒径的实验关联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通道 喷雾 顺流掺混 速度场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开缝翅片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惠珍 屈治国 +1 位作者 程永攀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对2排X型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的 Re范围内得出了传热和阻力的性能关联式及特性曲线.比较得出,开缝翅片的传热性能远高于平直翅片,与单向开缝翅片相比,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性能更好.通过数... 对2排X型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的 Re范围内得出了传热和阻力的性能关联式及特性曲线.比较得出,开缝翅片的传热性能远高于平直翅片,与单向开缝翅片相比,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性能更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 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效率计算曲线.应用场协同原理,对数值模拟得到的气流在2片翅片之间的温度场、速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及压降在流动方向上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缝翅片有效强化传热的根本原因是翅片开缝后改善了速度和温度梯度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传热性能 关联式 压降 温度梯度 气流 强化传热 场协同 对流换热系数 流动方向
下载PDF
梭式窑空气动力模型中紊流流动与对流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晖 郭烈锦 顾汉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2-607,共6页
为深入了解梭式窑对流换热规律和产生换热不均匀的原因 ,利用CFD软件FLUENTTM5 .4.8,构造了非保形结构化 -非结构化混合网格 ,采用标准紊动能 -紊动能耗散率 (K -ε)模型 ,对梭式窑空气动力模型内部紊流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为深入了解梭式窑对流换热规律和产生换热不均匀的原因 ,利用CFD软件FLUENTTM5 .4.8,构造了非保形结构化 -非结构化混合网格 ,采用标准紊动能 -紊动能耗散率 (K -ε)模型 ,对梭式窑空气动力模型内部紊流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烧嘴射流的发展过程以及烟气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料垛之间以及料垛局部换热的不均匀分布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 :外围料垛换热较强、内部料垛换热较弱 ,造成料垛间换热不均匀。料垛间隙的周期性分布导致料垛周向换热不均匀 ,三层烧嘴作用范围不同导致料垛纵向换热不均匀 ,有关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料垛码法、烧嘴位置和流量匹配等改善对流换热均匀性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式窑 空气动力模型 紊流流动 对流传热 数值模拟 研究 陶瓷 烧制
下载PDF
通孔金属泡沫中的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屈治国 徐治国 +1 位作者 陶文铨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对水平面上通孔铜金属泡沫中的空气自然对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金属泡沫孔隙率和孔密度对总传热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光表面相比,金属多孔表面有效地强化了自然对流散热,使总热阻至少减小20%左右.金属泡沫传热面积和自然对流... 对水平面上通孔铜金属泡沫中的空气自然对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金属泡沫孔隙率和孔密度对总传热热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光表面相比,金属多孔表面有效地强化了自然对流散热,使总热阻至少减小20%左右.金属泡沫传热面积和自然对流流动阻力均受孔隙率和孔密度的影响.在较小的孔隙率(ε=0.9)下,对所研究的两个孔密度(400 m-1和1600 m-1),格拉晓夫数Gr存在一个转折点,当Gr小于该转折点值时,孔密度较大的金属泡沫自然对流热阻较小,而当Gr大于该转折点值时,孔密度较小的金属泡沫热阻较小.在较大孔隙率(ε=0.95)及实验所测的Gr范围内,孔密度较大的金属泡沫热阻一直较小.在所研究的两个典型孔密度(800 m-1和1600 m-1)下,孔隙率较小的金属泡沫热阻较小,但是在1600 m-1时,其热阻减小量要明显大于800 m-1时对应的减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孔金属泡沫 自然对流 孔密度 孔隙率 热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Mg_2Ni储氢材料的吸氢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曹鑫鑫 杨福胜 +2 位作者 吴震 鲍泽威 张早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了研究压力和温度对Mg2Ni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氢反应机理,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Mg2Ni储氢合金。利用P-C-T测试仪进行活化并测试其吸氢动力学特性,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3种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Mg2Ni合金吸氢反应... 为了研究压力和温度对Mg2Ni储氢合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吸氢反应机理,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Mg2Ni储氢合金。利用P-C-T测试仪进行活化并测试其吸氢动力学特性,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3种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Mg2Ni合金吸氢反应的控速步骤。结果表明:Mg2Ni合金在673K、7.4MPa条件下活化3次就能够基本活化完全,吸收1mol氢气所需活化能为43.47kJ;温度对其动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相反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吸氢反应速率和吸氢量都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实验结果与JDM和JMA动力学模型比较吻合;金属氢化物形核长大与氢原子在产物层中的扩散过程是Mg2Ni合金吸氢反应的混合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活化 动力学 机械合金化
下载PDF
水平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局部含气率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斌 傅宇晨 +1 位作者 郭烈锦 张西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在废热锅炉火管管束间的气液两相流中 ,局部含气率的分布直接影响管束间流场、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火管壁温工况 .使用单纤光纤探针对水平管束间含气率的分布进行测量 .实验沿管周方向以 5度的间隔布置测点 ,得出含气率随径向、角度、气... 在废热锅炉火管管束间的气液两相流中 ,局部含气率的分布直接影响管束间流场、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火管壁温工况 .使用单纤光纤探针对水平管束间含气率的分布进行测量 .实验沿管周方向以 5度的间隔布置测点 ,得出含气率随径向、角度、气量、液量等参数变化的分布规律 .同时通过分析得到了平均截面含气率的计算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束间气液两相流 局部含气率分布 实验研究 管束绕流 光纤探针 废热锅炉 传热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选型及水动力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彦军 杨冬 +3 位作者 于辉 陈听宽 高翔 骆仲泱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在超临界及亚临界压力范围内对不同尺寸的内螺纹管和光管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偏离核态沸腾(DNB)和蒸干(DRYOUT)的发生规律、管子流动和传热的特性,建立了计算复杂流动网络系统回路流量及节点压力的数学模型,对非线性方... 在超临界及亚临界压力范围内对不同尺寸的内螺纹管和光管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偏离核态沸腾(DNB)和蒸干(DRYOUT)的发生规律、管子流动和传热的特性,建立了计算复杂流动网络系统回路流量及节点压力的数学模型,对非线性方程组采用迭代方法进行了求解,并对1台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BMCR和在75%BMCR负荷下锅炉运行是安全可靠的.另外,笔者还研究了吸热偏差对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与吸热量呈正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超临界压力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水动力 吸热偏差
下载PDF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分流型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2 位作者 张西民 白博峰 吴铁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所用的实验工质为:46#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油、气、水三相的折算速度范围分别为:0.05-0.51m/s、0.05-1.51m/s、0.02-50.6 m/s...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所用的实验工质为:46#机械油,自来水和空气。油、气、水三相的折算速度范围分别为:0.05-0.51m/s、0.05-1.51m/s、0.02-50.6 m/s。按照气液界面总体特征将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的流型分为泡状流、间歇流(段塞流和弹状流)、分层流及环状流。对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应用改进的Chisholm关系式及油水两相压降关系式进行分析,对Chisholm关系式中的参数C进行了重新定义。发现改进的Chisholm关系式能够较好地对管内油气水三相摩阻压降进行预测,因此改进Chisholm关系式可以作为摩擦压降计算的通用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油气水三相流 流型 摩擦阻力压降
下载PDF
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文红 郭烈锦 +1 位作者 吴铁军 张西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0,共4页
本文对水平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根据油水两相流流型的不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或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揭示了摩擦阻... 本文对水平管内油水液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管实验段由有机玻璃管制成,内径为40mm。根据油水两相流流型的不同,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或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得到了各种典型流型下的摩擦阻力压降计算式。揭示了摩擦阻力压降随混合物速度和体积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油水两相流 摩擦阻力特性 实验 油水混合物
下载PDF
波纹管管内层流流动和换热规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曾敏 石磊 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波纹管是近几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对其管内的流动和换热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不同尺寸(φ=19 mm、25 mm、32 mm)的波纹管层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的Re... 波纹管是近几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对其管内的流动和换热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种不同尺寸(φ=19 mm、25 mm、32 mm)的波纹管层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的Re数,当Re数小于临界值时波纹管的换热性能不及对应的光管,随着Re数的增加,波纹管换热性能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层流流动和换热
下载PDF
超音速蒸汽浸没射流与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邵树峰 严俊杰 +1 位作者 曹岩 刘继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对压力为0.20-0.40 MPa的蒸汽在27℃环境水中超音速浸没射流与凝结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流场分为汽羽、汽液界面、汽液两相混合区和环境水四个区域;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依次出现圆锥-椭圆双层汽羽、圆锥... 本文对压力为0.20-0.40 MPa的蒸汽在27℃环境水中超音速浸没射流与凝结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流场分为汽羽、汽液界面、汽液两相混合区和环境水四个区域;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依次出现圆锥-椭圆双层汽羽、圆锥形汽羽和椭圆形汽羽;当蒸汽入口压力从0.20 MPa增大到0.40 MPa时,汽羽的无量纲穿透长度从2.20近似线性增大到4.20,射流平均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缓慢减小,其数值在0.67-0.80 MW/(m2·℃)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 蒸汽射流 凝结 浸没
下载PDF
油气水多相流压力和压差信号特征分析与流型在线识别 被引量:10
18
作者 白博峰 郭烈锦 +1 位作者 王忠勇 张西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在宽广的实验参数范围内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动时压力和压差信号,对信号的时域、频域、小波尺度域、分形等特征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建立了流型的规则识别和模式识别的融合方法。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泡状流、分层流、... 在宽广的实验参数范围内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动时压力和压差信号,对信号的时域、频域、小波尺度域、分形等特征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建立了流型的规则识别和模式识别的融合方法。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法可以识别出泡状流、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流型识别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多相流 压力 压差 特征提取 流型在线识别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油水两相乳化液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志华 刘磊 +1 位作者 周芳德 杨燕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4-316,共3页
对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油包水流型向水包油流型发生转变的界限点在含水率w=0.3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压力降来计算油水两相乳化液粘度的新模型.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油水乳化液粘... 对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油包水流型向水包油流型发生转变的界限点在含水率w=0.3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压力降来计算油水两相乳化液粘度的新模型.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油水乳化液粘度的方法较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乳化液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纵向内翅片管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峰 林梅 +2 位作者 田林 王秋旺 罗来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65-2068,共4页
The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longitudinal finned tub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ircular annulus tub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ernally longitudin... The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longitudinal finned tub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ircular annulus tub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ernally longitudinal finned tube had bett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ircular annulus tube with increase of pressure drop simultaneously.Nume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realized k-ε turbulence model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here existed a 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that is, when Reynolds number wa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Nusselt number of internally longitudinal finned tub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circular annulus tube in laminar flow.In addition,the Reynolds number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 was greatly decreased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l 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翅片管 强制对流 临界Reynolds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