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吴晓林 张晓田 +7 位作者 路明 武捷 胡海波 田宏 葛尧 杨春莲 高菱鸽 周劲松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3年第5期604-609,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学习。为了提升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笔者借鉴“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经验,以“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为切入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学习。为了提升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笔者借鉴“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经验,以“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为切入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细化线下教学活动,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同时使用“麦克奥迪数字切片教学网络系统+微课+慕课”作为线上教学,辅助和延伸线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举措,刷新和重塑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线下教学,丰富了线上教学。通过比较实施前后实验教学考核平均成绩、学期末总成绩及其优秀率和不及格率,证明该举措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了留学生实验课考核成绩和学期末总成绩,为后期留学生“金课”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 留学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下载PDF
数字时代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环境建设与科学管理
2
作者 马延兵 计胜峰 +5 位作者 周劲松 杨蓬勃 韩华 刘亮 欧阳远朔 许杰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体解剖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解剖学实验室作为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其运行环境及内部各种教学设备和系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方位的、高效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和管理是与其高效利用和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密切挂...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体解剖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解剖学实验室作为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其运行环境及内部各种教学设备和系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方位的、高效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和管理是与其高效利用和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密切挂钩的。本研究系统地就数字化时代下,人体解剖实验室空气质量保障系统、数字人解剖高清互动系统、高清录播系统等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数字化人体解剖实验室在教学中显现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数字化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及其与高效教学的关系等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对于日益普及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管理及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实验室 数字人解剖系统 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翻转课堂与PBL结合在口腔专业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靳辉 杨蓬勃 +4 位作者 杨维娜 肖新莉 冯改丰 钱亦华 许杰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2015、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 目的探讨口腔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2015、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测试。测试成绩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的满意度高,混合教学组平均成绩较传统教学组有显著提高。结论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PBL 局部解剖学 实验教学 口腔专业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肾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路万虹 张晓田 张亚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1期190-191,194,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医学教育事业随之飞速发展,来华接受医学教育的留学生与日俱增,因此,做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留学生在肾脏内科的实习...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医学教育事业随之飞速发展,来华接受医学教育的留学生与日俱增,因此,做好留学生的培养工作,是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留学生在肾脏内科的实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特色临床带教经验,旨在提高留学生的临床带教质量、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医学生乃至合格的医学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其他医学院校的留学生临床教学提供带教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肾脏内科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靳辉 冯改丰 +4 位作者 杨蓬勃 贾宁 杨维娜 钱亦华 王唯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FAP免疫荧光对获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皮质细胞从3d开始迅速增殖,9-12d即可铺满瓶底,此时细胞呈明显的分层生长,星形胶质细胞位于底层,形态多样,阳性率为(67.2±7.1)%;经过1次传代后,GFAP阳性率有所提升(84.0±6.0)%,但不能完全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仍呈分层生长;至第3次传代后,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的星形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突起较短粗,一般2-3个,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GFAP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可达(97.6±2.4)%。结论通过差速黏附与摇床震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质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的MDT模式在骨科实习疾病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一仑 刘瑞宇 +7 位作者 徐燕 杨佩 王伟 晋瑞 张彦平 马肖容 杨蓬勃 党晓谦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的MDT模式",通过基础与临床融合,多学科联合教学,以疾病为主,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教学中的多临床、早实践、基础与... 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的MDT模式",通过基础与临床融合,多学科联合教学,以疾病为主,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教学中的多临床、早实践、基础与临床交叉融通的理念,构建开放式、多层次综合性的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临床教学模式,这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与临床 MDT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钱亦华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全球老年人的主要致残、致死疾病之一。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AD发病、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α7nAChR结构、分布及其在AD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 α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启动血液透析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党香云 李慧贤 +3 位作者 张晓田 刘超 杨世峰 路万虹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行透析前计划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的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启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2018年在西安交通大... 目的探讨行透析前计划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的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启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2018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AVF手术的非透析NDK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手术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依据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3组:eGFR<10 ml·min^(-1)·(1.73 m^(2))^(-1)组,10≤eGFR<15 ml·min^(-1)·(1.73 m^(2))^(-1)组及eGFR≥15 ml·min^(-1)·(1.73 m^(2))^(-1)组;依据年龄分为2组:<65岁组和≥65岁组。术后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为患者启动规律HD,次要终点事件为首次HD是否使用AVF。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透析NDKD患者AVF术后1年内启动HD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透析NDKD患者AVF术后首次HD使用AVF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20例计划建立AVF的NDKD患者,年龄(48.1±16.2)岁,男性143例(65.0%),基线eGFR 7.7(6.6,9.2)ml·min^(-1)·(1.73 m^(2))^(-1),胱抑素C(3.93±1.12)mg/L,血白蛋白(36.0±4.0)g/L,24 h尿蛋白量(2.22±1.36)g,血磷(1.71±0.53)mmol/L。与eGFR<10 ml·min^(-1)·(1.73 m^(2))^(-1)组及10≤eGFR<15 ml·min^(-1)·(1.73 m^(2))^(-1)组相比,eGFR≥15 ml·min^(-1)·(1.73 m^(2))^(-1)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F=3.112,P=0.047)、6个月内启动HD比例(Fisher值=6.832,P=0.020)较高;与10≤eGFR<15 ml·min^(-1)·(1.73 m^(2))^(-1)组及eGFR≥15 ml·min^(-1)·(1.73 m^(2))^(-1)组相比,eGFR<10 ml·min^(-1)·(1.73 m^(2))^(-1)组患者开始透析时间较短(H=6.295,P=0.043),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年龄≥65岁组相比,年龄<65岁组中血清白蛋白(t=2.076,P=0.039)、三酰甘油水平(t=1.995,P=0.048)较高,但3个月内启动HD比例(χ^(2)=4.033,P=0.045)及6个月内启动HD比例(χ^(2)=5.012,P=0.025)较低,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AVF建立到启动规律HD的中位时间为84(49,174)d,术后3个月内、6个月内、1年内启动HD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12例(50.9%)、152例(69.1%)、202例(91.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HR=1.283,95%CI 1.121~1.469,P<0.001)的NDKD患者在AVF术后1年内更早启动HD。156例(70.9%)患者在首次HD时使用AVF,在AVF术后≤90 d、91~180 d、≥181 d首次HD治疗时使用AVF的患者分别为72例(64.3%)、40例(100.0%)、44例(8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NDKD患者首次HD使用AVF的相关因素。结论胱抑素C可能是NDKD患者AVF术后1年内启动HD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透析 危险因素 非糖尿病肾脏疾病
原文传递
第三骶后孔的解剖研究及骶神经调控S3定位装置的研发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琦 张建水 +5 位作者 周劲松 南宁 余珊珊 党慧敏 种铁 贺西京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测分析人体骶骨第三骶后孔解剖结构和变异,据其解剖学测量数据设计并研发一种骶神经S3体表定位装置,并初步评价其应用于Stage1手术穿刺第三骶后孔的成功率。方法:选取107例人体骶骨标本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并分别测量第三骶后孔... 目的:观测分析人体骶骨第三骶后孔解剖结构和变异,据其解剖学测量数据设计并研发一种骶神经S3体表定位装置,并初步评价其应用于Stage1手术穿刺第三骶后孔的成功率。方法:选取107例人体骶骨标本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并分别测量第三骶后孔解剖学数据。根据以上数据设计S3体表定位装置结构,确定该装置横臂的长度、纵臂与横臂交叉位置以及横臂定位架对应双侧第三骶后孔区间范围的2个半圆圆心位置,并将B超引导直视穿刺技术与S3定位装置联合实施骶神经调控(SNM)Stage1手术,检测术中应用该装置定位精准性。结果:通过观察107例第三骶后孔的形态,并根据形态将第三骶后孔分为:骶中间嵴覆盖形孔5例(4.67%),极小形孔12例(11.21%),垂直裂隙形孔12例(11.21%),圆形孔40例(37.38%),水平椭圆形孔38例(35.51%)。第三骶后孔至骶正中嵴的垂直距离区间15~25mm;左、右第三骶后孔头侧缘中点至左、右骶角的距离区间35~45mm;第三骶孔深度区间10~15mm。根据以上所有测量数据区间,设计体表定位装置应用于X线下S3骶神经定位(A套)和超声引导S3骶神经定位(B套)。术中应用骶神经S3定位装置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穿刺成功率为100%(26/26)。结论:人体第三骶后孔的骨性结构变异较大,其中骶中间嵴覆盖形孔、极小形孔、垂直裂隙形孔在SNM Stage1手术经皮穿刺第三骶后孔手术时应设定为变异难穿刺型。骶神经S3定位装置对于人体第三骶后孔的定位高效、可靠,同时操作简单、易行,与超声引导技术联合可完全避免传统定位X线暴露的弊端,值得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控 经皮穿刺 第三骶后孔 S3定位装置 骨性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