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本科生生物信息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娥 徐纪茹 +3 位作者 陈艳炯 杜忆华 寻萌 韩蕾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5期958-960,共3页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本文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芳 曾晓艳 +4 位作者 仝晓宁 张祎 雷金娥 陈葳 王军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送检的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2013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送检的尿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2013年版CLSI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分离出4 0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4%,革兰阳性菌占25.7%,真菌占7.9%。检出率最高的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为敏感,对青霉素类耐药性最强。肠球菌属的整体耐药性十分严重,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二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尿培养
下载PDF
我院中心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芳 李雅丽 +3 位作者 雷金娥 陈葳 王军阳 曾晓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心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分... 目的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心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3 526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 446株(69.4%)、革兰阳性球菌659株(18.7%)和真菌421株(11.9%)。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5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6.1%和63.6%。多重耐药葡萄球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5.9%)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0%),其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肠球菌属的整体耐药性十分严重,屎肠球菌比粪肠球菌的耐药率高。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为90%。结论中心ICU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且主要为多重耐药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ICU应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病原菌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引入本科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淑婷 徐长福 +4 位作者 韩蕾 成少利 王冰 张健 刘文 《科技视界》 2015年第5期14-15,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总结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体会,结合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意义,提出在本科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为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PBL教学模式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美婷 王婧 +1 位作者 余婧 王军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及复方镇痛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铬肠线限制性环扎小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神经病...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及复方镇痛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铬肠线限制性环扎小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热板法测定葛根素(60mg·kg-1)、吗啡(10mg·kg-1)和曲马多(40mg·kg-1)单独或者小剂量联合腹腔注射对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缩足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单独注射葛根素、吗啡或曲马多均可显著提高CCI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的缩足潜伏期,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缩足潜伏期,但不同组合的镇痛效应不同,其中30mg·kg-1葛根素与5mg·kg-1吗啡或20mg·kg-1曲马多联合应用的镇痛作用最强,其镇痛效应明显高于60mg·kg-1葛根素注射组,但与10mg·kg-1吗啡或40mg·kg-1曲马多所产生的镇痛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与吗啡或曲马多小剂量联合应用可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吗啡 曲马多 联合给药 神经病理性痛
下载PDF
近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芳 张祎 +5 位作者 王静 李雅丽 雷金娥 陈葳 王军阳 曾晓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3930株铜绿假单胞菌,占所有病原菌的7.59%,占革兰阴性菌的12.93%;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52.72%)、引流液(10.59%)、分泌物(10.46%)、尿液(7.43%)、胆汁(7.40%)及全血(6.18%)。标本来源科室前3位为肝胆外科(22.19%)、中心ICU(12.26%)和神经外科(11.02%)。11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耐药率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氨曲南高于30%;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高于20%;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低于20%;阿米卡星低于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仍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与全国最高水平相近,应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2013-2018年西安某医院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芳 李雅丽 +2 位作者 王静 王军阳 曾晓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为明确A群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13-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和住院腹泻患者13 09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为明确A群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13-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门急诊和住院腹泻患者13 09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 091例腹泻患者中,RVA感染4 354例,阳性率为33.3%。男性患者RVA阳性率为33.0%,女性患者RVA阳性率为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均可检出轮状病毒,5岁以下婴幼儿是RVA腹泻的高发人群,占95.5%,且0.5~<2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11-12月是RVA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与儿童腹泻存在密切关系,婴幼儿是RVA的易感人群,RVA感染无性别差异且高发于秋冬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群轮状病毒 腹泻 儿童
原文传递
4313份血样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轩 徐纪茹 +3 位作者 辜依海 陶浚齐 邓明慧 王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目的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实验室参数和临床参数,结合临床随访和抗感染治疗转归,分析真正致病菌的构成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4 313份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483株病原菌,对每份阳性培养结果进行... 目的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实验室参数和临床参数,结合临床随访和抗感染治疗转归,分析真正致病菌的构成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4 313份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483株病原菌,对每份阳性培养结果进行实验室及临床感染参数的收集,并跟踪进行临床随访,了解临床责任医生的经验判断及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转归。综合分析后确定真正的致病菌与污染菌。结果 483株阳性分离菌中,最终判定为致病菌的331株(68.5%),污染菌97株(20.1%),不确定致病与否的55株(11.4%),其中,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为41.2%,污染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最高,为75.3%;仅从需氧瓶或厌氧瓶中检出的病原菌为253株(占52.4%),其中大肠埃希菌在厌氧瓶中检出率(23.9%)高于需氧瓶(13.8%)(P<0.05);判定为污染的97株阳性分离菌中,仅从1瓶中分离的90株(92.8%),两瓶以上分离的7株(7.2%)(χ2=142,P<0.05),24h内报阳的34株(35.1%),48h内报阳的77株(79.4%),48h内报阳污染菌的比例高于24h(χ2=38.93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培养中污染菌的确立不能简单依靠实验室或临床参数,要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经验及临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对于实验室判断污染与否的指标,报阳瓶数和报阳时间依然是2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因素;重视厌氧瓶的送检更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污染菌 厌氧瓶 临床参数
下载PDF
卵巢早衰骨质疏松患者PTH及25-OH-VD等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婷 王军阳 +2 位作者 王冰 程晓军 杨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 研究卵巢功能早衰患者骨质疏松与机体甲状旁腺素(PTH)、25 -羟基维生素D(25-OH-VD)和骨钙素( BGP)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功能早衰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其中绝经年龄... 目的 研究卵巢功能早衰患者骨质疏松与机体甲状旁腺素(PTH)、25 -羟基维生素D(25-OH-VD)和骨钙素( BGP)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卵巢功能早衰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00例,其中绝经年龄〈36岁者48例,绝经年龄36-39岁者52例,另选同期在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女性作为对照组. 对比各组PTH、25-OH-VD和BGP等指标水平,分析卵巢功能早衰患者PTH、25-OH-VD和BGP与腰椎( L2-4 )骨密度( BMD)的相关性.结果 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 岁组的左髋部BMD、腰椎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200、7.337、7.178、5.199,均P〈0.05),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岁组间比较左髋部BMD、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1.326,均P〉0.05). 绝经年龄〈36岁组与绝经年龄36-39岁组的PT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83、2.165,均P〈0.05),25-OH-V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40、8.247,均P〈0.05),而各组的BG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4,P〉0.05). 腰椎BMD与PTH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5),而与25-OH-VD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5). 结论 卵巢功能早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机体PTH水平升高以及25-OH-VD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功能早衰 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素 25-羟基维生素D 骨钙素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娟 史东沙 +4 位作者 董艳迎 陈晞 王喆 董宇为 谢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并观察其与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不同疾病分期52例HFRS患者血清sVCAM-1...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并观察其与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不同疾病分期52例HFRS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含量变化,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的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1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HFRS发病早期、少尿期及多尿期及恢复期患者血清中sVCAM-1和IL-18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于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下降,至恢复期患者血清中VCAM1和IL-18已接近正常水平。通过与肾损伤指标BUN和Cr的相关性分析,发现sVCAM-1和IL-18均与BUN和Cr显著相关;通过对患者血清中VCAM-1和IL-18的相关性分析,发现VCAM-1和IL-18也显著相关。结论:HFRS患者血清sVCAM-1和IL-18参与了HFRS的发病过程,可反映其病情程度,并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生理学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液 白细胞介素-18/血液
下载PDF
牙本质基质蛋白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11
作者 史东沙 董艳迎 +1 位作者 赵丽华 谢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为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过程中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首先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为阐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过程中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首先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检测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对汉滩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牙本质基质蛋白1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汉滩病毒感染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汉滩病毒感染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使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量显著性增加(P<0.05)。单纯汉滩病毒感染后,通透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感染细胞加入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或牙本质基质蛋白1后,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两者联合作用能促进通透性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牙本质基质蛋白1广泛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均可使汉滩病毒感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增高,且两者存在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 通透性
下载PDF
乙肝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和血清MI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尹晶晶 谢明 +3 位作者 董艳迎 刘军辉 袁瑞丽 王晓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3期4456-4459,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乙肝患者144例作为乙肝组,同期选择体格检查健康者14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MIF、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表达,并对乙肝组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表达分析,直线相关分析乙肝组的血清HBV cccDNA表达量与血清ALT、TBi L、AST、MIF含量相关性。结果:乙肝组的血清MIF、ALT、TBi L、AS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乙肝组的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率为54.17%(78/14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乙肝组的肝组织HBV cccDNA表达量与血清ALT、TBi L、AST、MIF含量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体内血清MIF水平明显升高,伴肝组织HBV cccDNA的表达也升高,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检测血清MIF水平有助于评估乙肝患者HBV的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肝组织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