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复杂脊柱畸形治疗为例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曙明 李萌 +2 位作者 杨益民 杜恒 王莹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对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临床骨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在对7、8年制临床骨科研究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X线片、三维CT以及3D打印实体进行对比观察;结合实际病例对3D打印实体讲解,而后再参观手术过程。结果学生... 目的对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临床骨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在对7、8年制临床骨科研究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X线片、三维CT以及3D打印实体进行对比观察;结合实际病例对3D打印实体讲解,而后再参观手术过程。结果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了复杂脊柱畸形的影像学及分型特点,并对手术方案及手术技巧有基本理解。结论 3D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临床骨科研究生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值得骨科教师使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技术 临床骨科 教学应用
下载PDF
Fas/FasL/Caspase-9凋亡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启令 李新友 +3 位作者 刘亮 蔡永松 叶茂林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病因学角色。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28例住院的LDH患者和132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DNA。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病因学角色。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28例住院的LDH患者和132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DNA。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法检测Fas-1377G/A rs2234767、Fas-670G/A rs1800682、Fas rs2147420、Fas rs2296603、Fas rs7901656、Fas rs1571019、FasL-844C/T rs763110、CASP-9-1263A〉G rs4645978,CASP-9-712C〉T rs4645981三个基因9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as、FasL和CASP-9基因的多态性与LDH患病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腰椎负荷、睡床类型、业余运动、业余活动等环境危险因素与凋亡相关基因的交互致病效应。结果年龄、性别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衡性较好;而腰椎负荷、体重指数、睡床类型、业余运动、业余活动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分析发现,FasL-844C/T(rs763110)、CASP-9-1263A〉G(rs4645978)的多态性和LDH存在显著关联,FasL-844C/T TT基因型、CASP-9-1263A〉G GG基因型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风险基因型。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FasL-844TT基因型和腰椎负荷3-4级交互作用机制在LDH发生中为超相乘模型,CASP-9-rs4645978GG基因型和腰椎负荷3-4级交互作用机制在LDH发生中为次相乘模型。结论 FasL、CASP-9基因和腰椎负荷及其交互作用在LDH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LDH的患病风险可能由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基因共同决定,不同基因型和同一环境因素或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凋亡基因 基因多态性 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低硒对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的研究
3
作者 陈向阳 杨光 +3 位作者 王民 王立新 谭武红 朱延河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低硒对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低硒仔三代大鼠(SDf3)、低硒仔三代补硒(SSf3)及对照组模型。采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其心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低硒对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低硒仔三代大鼠(SDf3)、低硒仔三代补硒(SSf3)及对照组模型。采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其心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Df3组大鼠血硒及G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肌组织GRP78、CHOP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P法染色观察发现SDf3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低硒可以诱导大鼠心肌组织内内质网应激反应,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纪念著名大骨节病防治专家殷培璞教授诞辰100周年
4
作者 郭雄 熊咏民 +4 位作者 陈静宏 岳甜 王民 张峰 张银刚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3-605,共3页
殷培璞教授,作为我国大骨节病防治领域的杰出先驱与权威专家,其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跨越医疗、教育与科研领域。殷培璞教授曾任西安医科大学地方病研究所首任所长,主任医师,他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包括原中... 殷培璞教授,作为我国大骨节病防治领域的杰出先驱与权威专家,其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跨越医疗、教育与科研领域。殷培璞教授曾任西安医科大学地方病研究所首任所长,主任医师,他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包括原中共中央地方病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地方病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陕西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核心成员,同时还是陕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作为卫生部表彰的"全国医药技术革命先锋",殷培璞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1982年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殊荣,其贡献与成就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医科大学 地方病防治 骨科专业 领导小组 殷培璞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医学会 特殊津贴
原文传递
微创建立大鼠慢性肩袖损伤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丁舒晨 田臻 +5 位作者 马超然 方学伟 虞荣斌 邱裕生 王丽莎 尹战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 模拟肩峰撞击征微创建立大鼠慢性肩袖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肩袖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应用3-D打印技术,以聚醚醚酮材料制备肩峰撞击征大鼠模型植入物。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77.25±22.03)g... 目的 模拟肩峰撞击征微创建立大鼠慢性肩袖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肩袖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并应用3-D打印技术,以聚醚醚酮材料制备肩峰撞击征大鼠模型植入物。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77.25±22.03)g。随机取一侧肩关节作为实验组,于肩峰内侧刺入植入物并贴三角肌后缘从肩峰外侧刺出,4号蚕丝线固定植入物后剪去其穿刺部。其中24只大鼠对侧肩关节不作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组;余24只对侧肩关节同上法刺入植入物后即刻取出,作为假手术组。术后4 d开始驱赶大鼠跑步(下倾13.5°、17 m/min),每天1次,每次30 min。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2、4、6、8周分别取12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肩关节标本,作硬组织切片并Van Gieson染色,组织学观察冈下肌腱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无感染发生;大鼠跛行2-3 d,4 d后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观察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冈下肌腱边缘光滑,无内部分层及断裂表现。实验组植入物定位准确,无移位;存在4种典型病理改变,其中冈下肌腱滑囊面部分断裂仅出现于2周(5只)和4周(2只),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冈下肌腱内部分层撕裂主要出现在4周(10只)和6周(11只),与2周(2只)、8周(2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冈下肌腱关节面部分撕裂主要出现在6周(8例),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冈下肌腱全层撕裂主要出现于8周(10例),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条件下采用肩峰撞击征大鼠模型植入物成功建立了大鼠慢性肩袖损伤模型,且模型病理改变和临床病理进展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肩袖损伤模型 肩峰撞击征 微创 大鼠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江友泉 吴成蓉 +2 位作者 艾红 邱裕生 尹战海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在临床上肩痛及肩部活动受限非常常见,是仅次于背痛和膝痛,发病率位列第三的运动系统痛性疾病,约占16%~26%[1-2]。而肩袖撕裂是引起肩痛最主要的原因,约发生在65%~70%的患者身上[3]。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撕裂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 在临床上肩痛及肩部活动受限非常常见,是仅次于背痛和膝痛,发病率位列第三的运动系统痛性疾病,约占16%~26%[1-2]。而肩袖撕裂是引起肩痛最主要的原因,约发生在65%~70%的患者身上[3]。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撕裂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年龄>70岁的人群,超过50%存在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但部分无明显症状[4]。因此早期诊治肩袖撕裂非常重要,否则撕裂面积将逐渐增大,疼痛逐渐加重[5]。撕裂的肩袖常伴有不可逆的脂肪变性[6],一旦肌腱发生变性,肩袖修复术后撕裂复发的可能性增加到94%[7-8]。超声检查可作为肩关节疾病早期诊断的首选工具[9]。超声检查既能对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多方位成像,又能实时动态观察各肌肉、韧带运动情况,而又无辐射危险。这使得超声检查在肩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超声检查最常见的肩袖及其他组织疾病主要包括:肩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异常,盂肱关节、肩锁关节损伤和涉及到肩关节周围其他软组织的病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肩袖撕裂 肌腱损伤 肩部活动 肱二头肌长头腱 膝痛 低回声 大结节 钙化性肌腱炎 肱骨头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_2在肩袖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舒晨 马超然 +5 位作者 王哲洋 江友泉 李政 田臻 邱裕生 尹战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在肩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分为5组:撕裂组8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11例,新鲜尸体组6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例。其中前3组为冈上肌腱标本,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为重度骨性关...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在肩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分为5组:撕裂组8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11例,新鲜尸体组6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10例。其中前3组为冈上肌腱标本,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为重度骨性关节炎滑膜标本。同时在阴性对照组中将一抗替换为PBS缓冲液。所有标本均采用微波热修复抗原,一抗使用ABCAM公司兔抗人PGE_2单克隆抗体,1:100稀释后使用于免疫组化法染色。人工定位所有细胞集中区域,以400倍照相显微镜采集图像,并在图像编号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数生成软件随机抽取8个编号所对应的高倍视野(×400)图像,用IPP6.0图像处理软件,以除去细胞核外的所有区域为感兴趣区,测量面积和光密度,并计算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以评价PGE_2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其中α=0.05。结果阴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阳性对照组组织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新鲜尸体组细胞质和基质均呈阴性染色;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细胞质及基质均呈弱阳性染色;撕裂组细胞质呈强阳性染色,基质呈弱阳性染色。肩袖撕裂组平均光密度为0.3158±0.0204,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平均光密度为0.0907±0.0160,新鲜尸体组平均光密度为0.0404±0.0096。撕裂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_2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与新鲜尸体组比较,PGE_2表达轻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撕裂组较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组,PGE_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冈上肌腱中PGE_2呈高表达,提示肩袖损伤与PGE_2高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肌腱 创伤和损伤 前列腺素
原文传递
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丁舒晨 秦子力 +1 位作者 尹战海 邱裕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87-1590,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涉及到软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退化,后者包括基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以及钙化形成。本文就活性氧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活性氧 凋亡 基质退化
原文传递
桥线技术与双排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效果的Meta分析(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丁舒晨 马超然 +3 位作者 邱裕生 尹思 胡丰 尹战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桥线技术和双排技术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研究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收集1991年... [目的]系统评价桥线技术和双排技术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研究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收集1991年1月~2013年4月间所有比较桥线技术与双排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队列研究,包含133例患者。分析结果提示,虽然二者术后ASES[WMD=0.61,95%CI(-4.21,5.43);P=0.80]和UCLA[WMD=-0.41,95%CI(-2.06,1.25);P=0.63]等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桥线技术治疗组的再撕裂率[RR=0.44,95%CI(0.21,0.91)P=0.03]低于双排技术治疗组,尤其在大型到巨大型撕裂的亚组中,术后再撕裂率[0.08,0.73)P=0.01]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与传统双排技术相比,桥线技术治疗肩袖撕裂,尤其是大型到巨大型撕裂,在预防术后再撕裂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术后功能评分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双排技术 桥线技术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