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中期结直肠癌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曹霞 吴伟 +5 位作者 赵小玉 李曾 韩亚兵 李翔 田姗 张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14,共11页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变化,研究外周血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评估外周血CTC在早中期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67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同...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变化,研究外周血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评估外周血CTC在早中期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67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同期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患者根治性手术前24h、术后3个月以及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7.5mL),采用差减富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分离和鉴定CTC。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约登指数判定CTC诊断结直肠癌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校正,综合评估CTC诊断早中期结直肠癌的价值,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91.0%vs.5.0%,P<0.01)。术后CTC的数值与侵袭深度及肿瘤部位显著有关(P=0.001;P=0.044),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水平以及CA-199水平无相关性。术前CTC的数值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均不相关。术前CTC对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无预测意义(AUC=0.359,P=0.068;AUC=0.428,P=0.423);术后CTC临界点为3个/7.5mL对DFS和OS有预测意义(AUC=0.936,P<0.001;AUC=0.863,P<0.001)。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分为良好预后组(术后CTC<3或者术后CTC数目比术前CTC数目减少或持平)和不良预后组(术后CTC≥3或者术后CTC数目比术前CTC数目增加),良好预后组的DFS较不良预后组显著延长(43.7月vs.20.4月,P<0.001;48.7月vs.26.8月,P<0.001),并且总生存期(OS)也显著延长(54.4月vs.43.3月,P<0.001;54.8月vs.45.1月,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CTC≥3个/7.5mL是DFS和OS的不良独立因素。【结论】CTC在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术前CTC数值不能预测早中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但术后CTC数值和动态检测手术前后CTC的变化均可以独立预测早中期结直肠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手术 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3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姗 曹霞 +1 位作者 李翔 李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MTA)-3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 目的探究乳腺癌组织转移相关蛋白(MTA)-3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乳腺组织中MTA-3水平,并分析MTA-3阳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根据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40)与非转移组(n=50),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MTA-3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E-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乳腺组织中MTA-3阳性表达占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级或Ⅲ级(48.57%、22.22%)、临床分期Ⅱ期或Ⅲ期(34.62%、23.33%)、肿瘤大小>5 cm(13.33%)、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2.50%)患者MTA-3阳性率低于组织学分级Ⅰ级(100%)、临床分期Ⅰ期(62.50%)、肿瘤大小≤2 cm或2~5 cm(54.55%、34.38%)、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2.00%)患者,其他分型乳腺癌(30.49%)MTA-3阳性表达率低于三阴性乳腺癌(6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Ⅰ级(0)、临床分期Ⅰ期(25.00%)、肿瘤大小≤2 cm及2~5 cm(18.18%、40.63%)、三阴性乳腺癌(37.50%)发生淋巴结转移占比低于组织学分级Ⅱ级或Ⅲ级(34.29%、51.85%)、临床分期Ⅱ期或Ⅲ期(38.46%、60.00%)、肿瘤大小>5 cm(60.00%)、其他分型乳腺癌患者(4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癌组织MTA-3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阳性呈负相关(r=-0.195、-0.352,P<0.05),与E-cadherin阳性表现呈正相关(r=0.239,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MTA-3阳性表达低,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有一定的参与作用,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TA-3表达 腋窝淋巴结转移 Ki-67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黄芪多糖调控细胞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松 严晓燕 +6 位作者 马军 景文江 张淑莲 王娟毅 李翔 吴翔 余洪刚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51-105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通过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ip氨基甲酸酯(0.8 mg/g)建立NSCLC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表面结节的数量及形态在体评价黄芪多糖(300 mg/kg)的抗肿瘤活性;CCK8法评价黄芪多糖体外抗...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通过DNA损伤修复发挥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ip氨基甲酸酯(0.8 mg/g)建立NSCLC小鼠模型,观察肺组织表面结节的数量及形态在体评价黄芪多糖(300 mg/kg)的抗肿瘤活性;CCK8法评价黄芪多糖体外抗人NSCLC细胞系A549(40.00、20.00、10.00、5.00、2.50、1.25μmol/L)和HCC827(100、50、25μmol/L)增殖活性;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彗星试验)评价黄芪多糖对A549(40μmol/L)和HCC827(50μmol/L)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研究黄芪多糖对VRK1/P53BP1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黄芪多糖和吉非替尼(阳性药)组的结节数目显著减少(P<0.05、0.01);黄芪多糖组的肿瘤结节呈近似圆形,与紧密排列的肿瘤结节边界清晰,模型和吉非替尼组的结节呈现不规则结构,细胞排列松散,更具侵略性。黄芪多糖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A549和HCC827细胞增殖,显著缩短的彗尾和橄榄炬(P<0.05、0.001),保护DNA完整性;显著增加NSCLC细胞中VR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免疫荧光分析发现P53BP1和VR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VRK1蛋白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移位;通过VRK1敲低反向验证上述结果。结论黄芪多糖通过激活VRK1/P53BP1信号转导途径增强DNA损伤修复,进而抑制NSCL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非小细胞肺癌 VRK1 P53BP1 DNA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