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文涛 任春莹 +2 位作者 魏艳 夏明 孟喜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2期170-173,共4页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神经外科学现阶段的培训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培训教学方式较为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欠缺手眼配合的操作练习,对器械原理和有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所以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神经外科学现阶段的培训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培训教学方式较为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欠缺手眼配合的操作练习,对器械原理和有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所以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能快速有效地操纵手术设备器械,保证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工作顺利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设备器械 培训 应用和实践
下载PDF
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续贯性治疗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鲍刚 廉海平 +1 位作者 郭世文 李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胃肠内营养(EN)续贯性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和早期TPN组两组,比较营养支持后淋巴细胞中CD3+,CD4+,CD8+比率...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胃肠内营养(EN)续贯性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和早期TPN组两组,比较营养支持后淋巴细胞中CD3+,CD4+,CD8+比率,CD4+/CD8+比值和血浆中IgA,IgM,IgG浓度.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CD3+由(51.5±6.7)%升至(61.4±6.5)%;CD4+由(28.5±6.4)%升至(35.9±7.2)%;CD8+由(19.6±6.8)%升至(21.5±6.5)%;CD4+/CD8+由(1.5±0.5)%升至(1.7±0.5)%.血浆中IgA由(1.91±0.42)g/L升至(2.37±0.31)g/L;IgM由(1.43±0.44)g/L升至(1.85±0.41)g/L;IgG由(11.16±1.89)g/L升至(13.38±2.08)g/L.而上述指标在早期TPN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外及肠内营养续贯性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胃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免疫
下载PDF
神经外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锦宁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4期385-386,414,共3页
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神经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策略.在这种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实践和正确引导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综... 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神经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策略.在这种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实践和正确引导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制度,以及建立导师问责制度等8个方面的改革,可以达到对神经外科学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与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66例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昌旺 王茂德 +3 位作者 宋锦宁 白晓斌 张斌飞 祁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66例,分为内镜组36例和引流组30例。内镜组在神经内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引流组行...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66例,分为内镜组36例和引流组30例。内镜组在神经内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引流组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分析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①术后48 h内镜组36例中12例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60%~90%,3例清除<60%,引流组30例中1例血肿清除>90%,8例清除60%-90%,21例清除<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c=5.146,P<0.01)。②内镜组1例(2.7%)发生颅内感染,引流组4例(13.3%)发生颅内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252);内镜组2例(5.6%)发生脑积水,引流组11例(36.7%)发生脑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3,P=0.004)。③术后6个月内镜组ADL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率为88.89%(32/36);引流组ADL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为6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907,P=0.004)。结论神经内镜下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较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较少,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 引流 预后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 被引量:7
5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6 位作者 王拓 鲍刚 隋龙 李琦 郗磊 徐高峰 谢昌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510-251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DSA等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结合临床进行DIND的早期诊断;对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进行病因治疗,并对已形成DIND者早期应用钙拮抗剂以及升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的"3H"治疗。结果全组41例均被诊断为DIND。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3例,Ⅴ级5例;死亡率12.2%。结论动脉瘤性SAH后DIND是多因素造成的,尤其与脑血管痉挛有密切关系,只有当脑血流量下降到引起脑缺血的临界水平以下时才能形成DIND;采用CT、TCD及DSA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DIN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进行病因治疗、提高脑灌注压、降低血黏稠度、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逆转脑缺血半暗区等早期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后DIND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安吉洋 周丽丽 +4 位作者 宋锦宁 罗显华 程毛锋 孙鹏 庞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 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早期脑损伤 AMPK BIM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世文 姜海涛 +4 位作者 鲍刚 廉民学 谢万福 韩玉梁 江研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相结合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辅助下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经鼻蝶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三维重建,术中对手术入路,周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相结合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辅助下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经鼻蝶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三维重建,术中对手术入路,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及肿瘤准确定位。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2例头痛消失,18例视力、视野缺损改善,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的联合应用,在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中能准确定位肿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可安全、准确地切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百祥 谢昌厚 +4 位作者 王茂德 郭世文 刘守勋 鲍刚 陈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51例颅内微小占位病变患者被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和显微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手术 时...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优越性。方法51例颅内微小占位病变患者被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了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和显微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手术 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手术切除程度和于术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基本均衡,无统计 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头皮切口、骨窗面积、脑沟或皮层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手术时间、脑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较 对照组短(P<0.01),输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手术切除程度和手术疗效对比分析亦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全切除率、临床 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恶化率(3.13%)则低于对照组(21.05%),但是P>0.05,无病例末找到病灶。结论神 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及手术准确性高,对脑组织微侵扰。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除病灶,改善 手术预后,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手术后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小病灶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及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宋锦宁 安吉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5-703,共9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迟发性脑损伤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关于EBI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SAH后脑组织内微血管改变、离子失衡、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迟发性脑损伤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关于EBI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SAH后脑组织内微血管改变、离子失衡、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死亡通路激活等多种病理机制共同导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这些研究进展为SAH后神经功能保护提供了多个可能的干预靶点,其中钙通道拮抗剂、内皮素-1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以及抗氧化应激药物等可能对SAH后E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SAH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神经免疫炎症激活、皮层传播抑制、各种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等脑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以及这些诸多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生演变的规律,将对减轻SAH后脑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廷钦 宋锦宁 +5 位作者 李宇 胡明军 赵雅慧 刘晓斌 郭小叶 郑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 目的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FK506干预组(各组又分为6h、1d、7d亚组,各组n=10);各组于预定时间点采用mNSS法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DAPK1、NF200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GAP-43的表达变化、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记录,使用统计学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FK506干预组较DAI组损伤后的NF200标记轴索病理改变显示,形成轴索肿胀、轴索球数目明显降低;FK506干预组较DAI组各时间点DAP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数目明显减少,GAP-43、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FK506能够在DAI后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与轴索病理改变,减轻神经组织损伤;FK506能够加速神经元再生,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弥漫性轴索损伤 神经丝蛋白200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 细胞凋亡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与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锦宁 李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725,共9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个进行性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的脑损伤发生于继发性损伤(secondary injury,SI)阶段。因此,SI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SI病理机制的研究表明,DAI后神经元的SI涉及神经...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个进行性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的脑损伤发生于继发性损伤(secondary injury,SI)阶段。因此,SI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SI病理机制的研究表明,DAI后神经元的SI涉及神经元及轴膜的离子平衡紊乱、沃勒变性、轴膜通透性改变、线粒体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等多种损伤机制。这些SI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最终导致DAI后神经元变性、甚至坏死和凋亡以及轴突继发性断裂的关键原因。虽然临床上对DAI患者的治疗目前无突破性进展,仍采用一般性治疗、亚低温以及神经营养等手段。但新近研究显示,有一些动物的体内或体外实验为DAI后的SI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如钙离子拮抗剂、轴膜保护及修复药物、钙依赖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氧化应激抑制剂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进一步阐明DAI后钙离子平衡紊乱、轴浆运输中断、线粒体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免疫炎症反应等SI的相关分子机制,以及这些多因素导致的DAI病理机制相互间的关系,将对减轻或阻断DAI后发生SI,加强神经保护与修复,以及为未来突破DAI的治疗瓶颈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继发性损伤 神经保护 治疗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明军 王钢 +5 位作者 宋锦宁 纪玉强 崔健 叶妮 庞宏刚 张斌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原发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失眠患者(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原发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失眠患者(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结果原发性失眠组及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相比,颅脑损伤(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血浆中各项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可能与颅脑损伤后失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递质 失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宫惠琳 李扩 +2 位作者 张冠军 侯惠莲 董炜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0,565,共5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TP结合盒式转运体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1,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 mvastatin)和普伐他汀(pravastatin),...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TP结合盒式转运体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1,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类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 mvastatin)和普伐他汀(pravastatin),孵育不同时间后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胞质蛋白,RT-PCR观察ABCA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结果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组显著降低了ABC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其中辛伐他汀的作用比普伐他汀明显(辛伐他汀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BCA1基因表达分别降低95%和75%P<0.05),神经元实验组比神经胶质细胞组更为敏感。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ABC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ABCA1的降低有可能影响细胞内胆固醇的代谢,对全面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高血脂相关基因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式转运体1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下载PDF
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万福 李传坤 +1 位作者 徐高峰 白晓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例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病史资料,总结分析微小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技巧、新技术应用、材料选择、术后效果评价及特殊...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例血管内治疗的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病史资料,总结分析微小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技巧、新技术应用、材料选择、术后效果评价及特殊情况的经验总结等。结果采用不同技术辅助栓塞瘤体18个,致密填塞15例,非致密栓塞3例。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检查,致密栓塞无显影,非致密栓塞,1例无显影,1例部分显影。本组17例患者随访5个月到1年时间,术后治愈14例(82.35%),遗留残疾2例(11.76%),死亡1例(5.89%)。结论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治疗风险较大,术中依据情况灵活应用手术技巧,选用合适的材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支架
下载PDF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欣 王茂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Springer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Springer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出2000-2010年发表的有关ETV和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P分流术相比,ETV术后症状缓解率、颅内血肿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V-P分流术(P<0.01)。结论 ETV和V-P分流术疗效相当,但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造口术 脑室腹膜分流术 神经内镜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隋龙 宋锦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5-328,共4页
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发育及分化,保护受损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颅脑损伤后NGF与其受体结合,通过PI-3K-Akt、MEK-MAPK等途径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诱导和增加某些蛋白表达(如生长相关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NGF)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发育及分化,保护受损神经元,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和再生等多种效应。颅脑损伤后NGF与其受体结合,通过PI-3K-Akt、MEK-MAPK等途径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诱导和增加某些蛋白表达(如生长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等),从而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元修复、神经再生。本文就NGF的生物学效应、信号传导机制及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颅脑损伤 神经再生
下载PDF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文涛 马旭东 +1 位作者 魏艳 宋锦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Gamma Knife)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14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PRL型54例、GH型24例、ACTH型11例、混合型(GH+PP... 目的评价伽玛刀(Gamma Knife)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14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PRL型54例、GH型24例、ACTH型11例、混合型(GH+PPL)15例和无功能型(NFA)39例。肿瘤直径2 mm^64 mm(平均26.3 mm),30%~7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肿瘤平均周边剂量26.5Gy,平均中心剂量41.0Gy。对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激素水平和鞍区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期3~30个月,平均18月,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103例(72.0%),激素水平下降或恢复正常84例(80.8%),肿瘤缩小或消失87例(60.8%),平均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5.1%。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各种类型垂体腺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和控制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激素水平和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垂体腺瘤 疗效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小叶 魏艳 +2 位作者 赵书敏 贺慧兰 白岗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0期38-41,共4页
总结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脑血管痉挛、动... 总结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认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破裂,以及中枢性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重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避免诱发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再破裂的诱因,并警惕两者先兆症状的观察及变化,控制患者血压;注重动态分析患者颅内压监护仪、红细胞压积、经颅多普勒、颅脑CT等检查结果,着重观察监测指标异常的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全组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7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8例;病死率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显微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拓 王茂德 +5 位作者 陈伟 李瑞春 王伟 祁磊 阎峰 王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垂体腺瘤病人分为导航组36例和非导航组40例,对比手术路径和定位准确性、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115min,手术路径及定位准确...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显微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垂体腺瘤病人分为导航组36例和非导航组40例,对比手术路径和定位准确性、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115min,手术路径及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非导航组手术时间平均110min,术中定位困难1例;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两组手术时间、全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5),而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定位准确,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扩展手术适应证;但并不能提高肿瘤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航 宋歌 +1 位作者 刘永建 谢万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收集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进行测定,分析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N...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收集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神经颗粒素进行测定,分析脑脊液和血浆中tau蛋白及Ng水平与TBI的相关性,同时将血浆tau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ROC分析。结果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与格拉斯(GCS)评分及12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脑脊液Ng水平与血肿部位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g水平与TBI患者血肿体积呈明显正相关,且血浆Ng水平在入院24h达到最高;血浆tau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3个月后m RS评分、12个月后m RS评分、血肿体积相关(P<0.01)。血浆tau蛋白水平与TBI脑损伤程度、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和血浆中Ng水平与TBI患者血肿体积呈正相关,而tau蛋白水平升高可反映脑损伤程度加重,预后变差,可以作为检测TBI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血浆 tua蛋白 神经颗粒素 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