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蓓 吴海琴 +2 位作者 张海雄 张桂莲 展淑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1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下降(P<0.05);2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EPO的表达于缺血1周时最明显,此后缓慢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3痴呆组大鼠两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能力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EPO参与了V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在此过程中通过HIF-1/EPO缺氧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亚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璟洁 关正 +1 位作者 张桂莲 吴海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亚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头颅CT/MRI确定梗死亚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不同梗死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梗死同侧显著高于非梗死侧;多发性...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亚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头颅CT/MRI确定梗死亚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不同梗死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梗死同侧显著高于非梗死侧;多发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单发性脑梗死组;脑血栓形成组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大脑皮层梗死者显著高于基底节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梗死亚型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在痴呆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向莉 张巧俊 甄长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ERP和EEG的变化特征,并与神经心理学及痴呆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68例VD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N100,P300)、脑电图(EEG),同时采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ERP和EEG的变化特征,并与神经心理学及痴呆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68例VD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N100,P300)、脑电图(EEG),同时采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8例VD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N100潜伏期。波幅变化不是很大(P>0.05),脑电图异常率,VD组94%,正常对照组18%,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1)。VD组患者ERP异常程度与EEG异常程度经相关性分析无相关性。VD组MMS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VD组MMSE评分与P300PL呈负相关(r=-0.57,P<0.05),与P300AMP呈正相关(r=0.37,P>0.05)。结论ERP与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了ERP是反映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可作为检测高危人群普查的手段之一,ERP在判断认知功能方面敏感于其他检查手段,客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障碍 脑电图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骞健 张巧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纹状...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纹状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纹状体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中,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又上调。结论:PD模型大鼠纹状体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在DA能神经缺失以后引起的一种病理性代偿反应,mGluR5可能参与了PD的发生、发展过程。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有助于减低间接通路的传导,对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望成为治疗PD的一种副作用小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学 @MGluR5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额叶皮层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骞健 张巧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7-1589,1600,共4页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mGluR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D模型组和亚型选择型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多克隆抗体mGluR5在大鼠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大鼠额叶皮质有丰富的mGluR5表达;PD模型组中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明显下降;在亚型选择性mGluR5拮抗剂SIB-1893+PD组中,大鼠额皮质mGluR5表达又上调。结论:PD模型大鼠额叶皮质mGluR5表达下降可能是神经元的一种自我保护作用,mGluR5选择性拮抗剂对额叶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免疫学 受体 亲代谢性谷氨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