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锋 丁晨光 +11 位作者 田普训 薛武军 丁小明 潘晓鸣 燕航 项和立 侯军 冯新顺 田晓辉 李杨 郑瑾 王旭珍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 目的探讨儿童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15例儿童器官捐献供者,供给28例肾移植受者(其中双肾移植2例)的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2.5 min(0~17.0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4.3 h(1.5~7.7 h)。术后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透析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肾吻合口狭窄和供肾血栓形成后切除移植肾各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受者存活26例(93%),带肾存活受者24例(86%),其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器官捐献供者双肾整块移植及单肾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儿童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 早期疗效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评估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薛武军 项和立 +11 位作者 丁晨光 田普训 丁小明 潘晓鸣 燕航 侯军 冯新顺 田晓辉 李杨 郑瑾 王旭珍 刘林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建立供者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36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捐献者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建立供者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36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捐献者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关系的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建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结果根据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程度等与肾移植后DGF相关的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供体评分系统,对367例肾移植受者的捐献者进行评分,供者评分〈5分的肾移植82例,DGF发生率5.4%,肾功能恢复时间4.2d;5~15分190例,DGF发生率6.7%,肾功能恢复时间5.1d;15~30分81例,DGF发生率33.9%,肾功能恢复时间8.2d;〉30分14例,DGF发生率50%,肾功能恢复时间27.3d。供者评分〉15分的供肾,DGF发生率显著高于评分低于15分的供肾(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评分大于30分的供肾,肾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密切相关。根据DGF高危因素分析建立的供体评分系统及分级标准简单、实用、易行,对捐献者供肾质量可以做到客观的评估。适合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供肾质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DGF 危险因素 供体评分
下载PDF
低温机械灌注参数预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术后早期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邰千慧 薛武军 +10 位作者 丁晨光 李杨 田晓辉 田普训 丁小明 项和立 潘晓呜 燕航 冯新顺 侯军 郑瑾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使用LifePort行低温机械灌注保存过程中的灌注参数与其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359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肾使用LifePort行低温机械灌注保存过程中的灌注参数与其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359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5个LifePort参数(初始灌注流量、终末灌注流量、初始灌注阻力、终末灌注阻力及灌注时间)对移植后DGF发生的影响。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ifePort参数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共有42例受者发生DGF,发生率为11.6%(42/363)。无DGF组和DGF组供肾初始灌注阻力分别为(0.45±0.20)和(0.65±0.33)mmHg·ml^-1·min^-1,终末灌注阻力分别为(0.25±0.08)和(0.33±0.10)mmHg·ml^-1·min^-1,初始灌注流量分别为(77.13±19.20)和(60.57±17.57)ml/min,终末灌注流量分别为(107.87±17.23)和(96.26±22.36)ml/min,以及灌注时间分别为(4.23±2.44)和(5.18±2.78)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灌注阻力始末变化值为(0.33±0.30)mmHg·ml^-1·min^-1,较无DGF组的(0.20±0.16)mmHg·ml^-1·min^-1下降更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终末灌注阻力是移植后发生DGF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延长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LifePort灌注参数为评估DCD供。肾质量和预后提供了一项客观、量化的辅助指标,为更加合理的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脏 机械灌注 肾移植
原文传递
供者和供肾质量的评估及肾移植1084例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晓鸣 薛武军 +9 位作者 田普训 丁小明 郑瑾 李潇 燕航 项和立 侯军 冯新顺 田晓辉 李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5-650,共6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肾的质量评估及肾移植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577例DD供者及其1084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供者和供肾质量,总结和分析移植预后。并根据供者评分情况分为&l... 目的总结和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肾的质量评估及肾移植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577例DD供者及其1084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估供者和供肾质量,总结和分析移植预后。并根据供者评分情况分为<5分组、5~15分组、15~30分组及>30分组四组,观察和比较四组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以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及感染的发生率等,比较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577例供者中,"中国二类"116例,"中国三类"461例;<5分259例、5~15分486例、15~30分306例及>30分33例;1084例DD供者供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4.3±13.5)个月,术后DGF发生率为12.7%,AR发生率为7.2%,感染发生率为24.9%,术后1、3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7.4%和92.1%,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4.6%和89.2%。各组间术后1、3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评分的增加,术后AR、DGF及感染等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肾功能恢复的时间也显著延长(P<0.05)。结论对DD供者和供肾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能够确保肾移植的总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后器官捐献 供者评分 评估 肾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髓源性抑制细胞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5
作者 张星哲 郑秉暄 +8 位作者 邓格 豆猛 石玉婷 卫田 郭映聪 韩锋 赵艳龙 丁晨光 田普训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MDSC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采取背部双侧切口,切除左肾。假手术组小鼠暴露右肾50 min后缝合,IRI组...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IRI组、IRI+MDSC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采取背部双侧切口,切除左肾。假手术组小鼠暴露右肾50 min后缝合,IRI组夹闭右侧肾蒂50 min后开放灌注,IRI+MDSC组于开放灌注1 h内经尾静脉输注使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MDSC。恢复灌注后24h,留取小鼠血液及肾脏和脾脏组织标本,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T细胞活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与IRI组相比,IRI+MDSC组小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IRI组[(29.6±3.1)和(34.1±1.4)mmol/L,(105±13)和(176±20)μmol/L,P均<0.05]。IRI+MDS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程度、范围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IRI组减轻,Paller评分优于IRI组[(55.0±3.0)和(40.6±6.7)分,P<0.05]。IRI+MDSC组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IRI组(P均<0.05),TNF-α分别为(452±55)和(605±73)pg/mL,IFN-γ分别为(405±101)和(576±76)pg/mL,IL-6分别为(459±37)和(863±20)pg/mL;而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高于IRI组,分别为(1519±244)和(926±66)pg/mL。同时,IRI+MDSC组小鼠脾脏中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IRI组,分别为(15.6±1.3)%和(20.2±1.4)%、(31.8±1.8)%和(4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体外诱导MDSC可通过抑制IRI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炎症反应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