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妍 李阳 +5 位作者 鲁晓岚 张莉 戴菲 王玲珠 郭晓燕 张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将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实验组28人运用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运用传统...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将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典型病例,实验组28人运用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查阅评价文献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BL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联合微信进行消化内科PBL教学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深皓 鲁晓岚 +3 位作者 王卫利 薛芝琴 赵刚 程妍 《科教文汇》 2017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价在消化内科学临床学习中联合微信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8年制学生共128名,在消化内科学PBL教学中联合微信进行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联合微信的PB... 目的:评价在消化内科学临床学习中联合微信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及8年制学生共128名,在消化内科学PBL教学中联合微信进行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联合微信的PBL教学的主观态度以及该教学方式实施前后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86.7%学生对联合微信进行PBL教学持肯定态度。与一般的PBL教学相比,医学生认为联合微信进行PBL教学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查找资料和信息分析能力等方面收获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微信进行消化内科PBL教学总体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微信 消化内科学
下载PDF
消化内科留学研究生教学探索和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戴菲 张莉 +4 位作者 刘颖 程妍 常丹燕 王进海 张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4期489-491,496,共4页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留学生教育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收了多批临床消化专业的留学研究生。结合留学生及消化内科学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计划...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留学生教育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收了多批临床消化专业的留学研究生。结合留学生及消化内科学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计划、课程学习、临床技能培训以及科研能力训练等方面,探索具有消化内科特色的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成功培养多名留学研究生,以期为今后的消化内科留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留学研究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在消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程妍 李阳 +5 位作者 张莉 戴菲 王玲珠 郭晓燕 张军 鲁晓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0191-0191,193,共2页
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人采用循证医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 探讨循证医学与PBL教学结合模式在消化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方法: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4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8人采用循证医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组2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查阅评价文献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与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BL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血清尿素氮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郝婷婷 温彦丽 +4 位作者 戴光荣 冯义朝 张莉 李华 马晓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86-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高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上消化道疾病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将患者分成高BUN组和低BUN组,其中高BUN组患者76例,低BUN组患者40例,...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高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上消化道疾病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将患者分成高BUN组和低BUN组,其中高BUN组患者76例,低BUN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情况。结果高BUN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 593±5 012)×10~2/μl,368.1±162.3 mg/L,11.2±3.7 mg/L和6.38%±1.08%]显著高于低BUN组患者[(6 804±2 087)×10~2/μl,121.0±39.3 mg/L,8.1±3.2 mg/L和5.51%±0.42%;t=3.645~12.659,P均<0.05)],高BUN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7.3±35.1 g/L)显著低于低BUN组患者(108.0±31.2 g/L;t=3.252,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与BUN相关性最大;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级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UN组患者胃溃疡比例显著高于低BUN组患者(X^2=39.655,P=0.000)。结论血清尿素氮高表达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更为严重,值得临床诊断过程中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 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亚华 安苗 +5 位作者 秦赟 宋晓静 赵平 石道宏 薛琼 蔡尚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胃肠息肉患者7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无痛组,各3...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胃肠息肉患者76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无痛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无痛组患者使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术后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并发症,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和无痛组切除息肉个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痛组息肉切除时间(63.87±7.25)min和出血量(48.98±3.14)mL,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2 h VAS评分(2.01±0.25)分,12 h VAS评分(0.77±0.1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WBC(2.04±0.11)×109/L、CRP(1.01±0.14)mg/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8.69±2.06)h、排便时间(41.26±3.51)h,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无痛组并发症率为7.89%,低于常规组的1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能促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炎性反应和疼痛,缩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不影响息肉切除情况,也不会增加并发症,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息肉 无痛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 并发症 胃肠功能
下载PDF
5-HT4受体对人消化间期小肠运动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深皓 董蕾 +1 位作者 李路 罗金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对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5-HT4受体激动剂对MMC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介导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8人并观察给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的变化。并且在... 目的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对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5-HT4受体激动剂对MMC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介导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8人并观察给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的变化。并且在给药前后检测MMC不同时期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NO的浓度。结果健康人给药后MMC周期显著缩短[(87.5+24.2)min vs(60.5±18.4)min,P<0.001],MMCⅢ期波幅、动力指数、传播速度均比给药前显著升高(P<0.05)。MMC不同时期血浆MOT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SS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5-HT4受体激活对人MMC有兴奋性作用,该兴奋作用可能通过SS、NO等胃肠激素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性复合运动 5-羟色胺4受体 胃动素 生长抑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冯俊礼 师军峰 +3 位作者 李东芳 乔京贵 赵平 穆金姬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消化性系统类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通常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近端,导致出现腹胀、腹痛、烧心、恶心、溃疡出血和急性穿孔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消化性系统类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通常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近端,导致出现腹胀、腹痛、烧心、恶心、溃疡出血和急性穿孔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消化性溃疡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药物治疗的组合方案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市场前景,科研工作者开发设计出许多药物新剂型,呈现出预期理想的效果。本文旨在对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新剂型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 定位释药 固体制剂 缓释制剂 脂质体
下载PDF
内窥镜下喷洒血凝酶治疗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鲁晓岚 王进海 +6 位作者 耿妍 李雪荣 吕海珍 王燕 万晓龙 邹百仓 董蕾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922-924,共3页
目的:通过内窥镜下局部喷洒血凝酶治疗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观察与凝血酶对比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住院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血凝酶2支组(M1组,46例)、血凝酶4支组(M2组,46例)和凝血酶对... 目的:通过内窥镜下局部喷洒血凝酶治疗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观察与凝血酶对比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住院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血凝酶2支组(M1组,46例)、血凝酶4支组(M2组,46例)和凝血酶对照组(对照组,46例),观察三组即刻止血率和止血时间,在给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凝血酶对照组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常规、PT,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凝血酶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PT、TT、APTT、FIB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血凝酶治疗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疗效高,止血快,优于凝血酶;所用剂量对血液凝血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内镜治疗 止血时间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规范化培训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百仓 张莉 +4 位作者 秦斌 刘娜 袁佳 王深浩 王进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探索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查规范化培训方法。方法设计分组分期模式;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内容及方法;对初期培训部分学员考核分析,观察培训合格率及组间差异。在该科内镜中心培训的20名学员中,初级组12名,中级组8名。结果... 目的探索上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查规范化培训方法。方法设计分组分期模式;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考核内容及方法;对初期培训部分学员考核分析,观察培训合格率及组间差异。在该科内镜中心培训的20名学员中,初级组12名,中级组8名。结果所有学员均完成了阶段初步考核评定。各阶段考核合格率为75.0%~91.6%,总体合格率在75%以上。理论考核初级组合格率高于中级组,操作技能及诊断能力考核合格率中级组高于初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是多学科知识及多种内镜技术的结合,学习培训方式及周期有待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早期癌 内镜诊断 教学培训
下载PDF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结肠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11
作者 张莉 董蕾 +4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杨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与作用时间对人离体结肠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对于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结肠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APC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 W和120 W,作用时间3,5,10...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与作用时间对人离体结肠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对于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结肠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APC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 W和120 W,作用时间3,5,10 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结肠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及作用模式(P=0.02)相关;结肠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能量(P<0.001)和模式(P<0.001)相关。结肠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与功率(P=0.042)和模式(P=0.04)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结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内镜
下载PDF
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亚华 薛琼 +2 位作者 秦赟 蔡尚轩 张顺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肝硬化GEV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镜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n=75)和B组(...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肝硬化GEV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镜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n=75)和B组(n=81),A组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内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12~24 h之间行内镜检查,分析两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出血部位检出率、止血效果、再出血情况及预后,对比两组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A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钠、钾、C反应蛋白(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两组检查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检查前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检查后B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肝硬化GEVB患者的内镜检查中,在12 h内行内镜检查,能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止血成功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更有利于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再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康 周永强 +2 位作者 邹百仓 李春燕 梁君蓉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为术后出血组和术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61例患者中,20例(12.42%)ESD术后发生出血,141例(87.58%)未发生出血。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是早期胃癌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其回归系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自抽样1000次,其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C-index)为0.852(95%CI 0.798~0.913),拟合优度(H-L)检验提示每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预测值的均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χ^(2)=0.542,P=0.684)。结论 基于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早期胃癌ESD术后出血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肿瘤病理特征及内镜下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邹百仓 秦斌 +5 位作者 张莉 王深浩 刘娜 秦赟 范青 王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分布特点、内镜切除治疗的不同术式的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2.74±10.53)岁,无性别差异;食管黏膜下肿瘤各段均可发生,以食管中下段较多。病理分类以平滑肌瘤多见(73.68%),其余依次为间质瘤(11.18%)、血管瘤(3.95%)、囊肿(3.29%)、脂肪瘤(1.97%)等,瘤体分别位于黏膜肌层(31.58%)、固有肌层(57.89%)和黏膜下层(10.53%)。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3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52例,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63例,全层切除术(EFTR)1例,均完整切除病灶。EMR术切除瘤体较小,手术时间短。ESD和STER切除瘤体大,手术时间长(P<0.05),3种术式的并发症均有效控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瘤成年发病多见,无性别差异,食管各段均可发生,多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多见,其次依序为间质瘤、梭形细胞瘤、血管瘤等。内镜切除术式取决于病变部位及来源和大小,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下肿瘤 病理特点 内镜切除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盟 张秀芹 +2 位作者 杨静 林文娟 林文静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1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简单随...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17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简单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8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1%,较对照组(88.37%)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比例、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CD8+、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双黄连口服液 支原体肺炎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黏膜5-HT信号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深皓 董蕾 +3 位作者 李路 朱有玲 王学勤 戴社教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水平及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是否改变。方法选取24例便秘型IBS(IBS-C)、2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和26名健康人,行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近端空肠和回肠...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水平及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是否改变。方法选取24例便秘型IBS(IBS-C)、2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和26名健康人,行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近端空肠和回肠末段黏膜,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HT含量和EC细胞。结果 IBS-C患者近端空肠黏膜的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122±54 ng/mg蛋白比188±91 ng/mg蛋白,P<0.05),而十二指肠降段和回肠末段黏膜5-HT含量(182±90 ng/mg蛋白、61±35 ng/mg蛋白)与健康人相比(256±84 ng/mg蛋白、93±45 ng/mg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C和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EC细胞数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IBS患者小肠黏膜5-HT信号系统异常是其发病机制之一,但是在IBS-C和IBS-D之间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黏膜 5羟色胺 肠嗜铬细胞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与claudin-1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小平 刘欣 +2 位作者 王燕 王学勤 龚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 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血清及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进一步了解I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2例IBS腹泻型(D-IBS)、18例IBS便秘型患者(C-IBS)、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claudin-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TNF-α、IL-10、claudin-1的表达。结果 1血清中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10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claudin-1水平及结肠黏膜表达率D-IB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BS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D-IBS组血清TNF-α与claudin-1成负相关(r=-0.867,P<0.05),血清IL-10与claudin-1成正相关(r=0.868,P<0.05)。结论 IBS腹泻症状的产生可能与炎性因子失衡而导致claudin-1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紧密连接蛋白-1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及其与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深皓 钟文婷 +6 位作者 鲁晓岚 史海涛 赵刚 张静 靳耀峰 王双妮 赵红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12-1418,共7页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 目的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总细菌、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6种细菌的差异,并探究菌群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IBS-D患者20例及健康体检者16名。收集其肠道黏膜标本,制成冰冻切片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肠黏膜相关细菌进行观察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IBS-D患者肠黏膜中的细菌主要定植在黏膜表面及与之相邻的黏液层中,仅个别患者有极少量的细菌定植在黏膜深处的固有层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肠黏膜相关菌群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拟杆菌和梭菌属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数量则明显减少(P<0.05),但二者在乳酸菌的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固有层中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BS-D中,腹痛程度评分与大肠杆菌数量、排便次数、乳酸菌的数量、对大便的满意情况与双歧杆菌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细菌的数量与其他IBS-D症状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显著改变,总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梭菌属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均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则与IBS-D某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肠黏膜相关菌群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造影及两者联合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菊辉 李路 +2 位作者 王深皓 董蕾 杨全新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2538-254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CT小肠造影(CTE)及两者联合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不明病因的小肠疾病患者145例,其中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4例,慢性腹痛80例,腹胀15例,腹泻16例,怀疑克罗恩病10例,均行CTE及DBE检查,分析CTE...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CT小肠造影(CTE)及两者联合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不明病因的小肠疾病患者145例,其中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4例,慢性腹痛80例,腹胀15例,腹泻16例,怀疑克罗恩病10例,均行CTE及DBE检查,分析CTE、DBE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病因的检出情况。结果 DBE以及联合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总检出率及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均高于CTE,对腹痛病因的总检出率及小肠非特异性炎症的检出率均高于CTE,对腹泻病因的总检出率及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的检出率均高于CTE(均P <0. 05)。对于腹胀的病因以及疑似克罗恩病,CTE、DBE、联合检查的总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DBE和联合检查在诊断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E,而对于占位性病变和可疑克罗恩病的诊断,DBE、CTE以及联合检查诊断价值相当,但是联合检查的互补作用可提供更多的疾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双气囊小肠镜 CT小肠造影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巨幼细胞性贫血1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百仓 李红 +3 位作者 李雪荣 王燕 赵刚 董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及治疗规律。方法:对132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发病年龄:40以上111例(84.09%);职业:农民43例(32.57%),离退休人员35例(26.52%),城镇在职人员及学生54例(4...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及治疗规律。方法:对132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发病年龄:40以上111例(84.09%);职业:农民43例(32.57%),离退休人员35例(26.52%),城镇在职人员及学生54例(40.91%)。居住地区:96.21%的患者居住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症状:食欲减退、纳差(46%);腹泻(31.3%);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29.3%)。主要体征:贫血貌(84.84%),黄疸(30.30%)。病情轻重程度:轻度23.50%,中度50.75%,重度25.75%。疗效:平均住院11.52±5.89d,94.70%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显著变化。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与年龄,地域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伴有消化系系统疾病。规范治疗12d左右病情可缓解,三系细胞明显上升,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诊断 贫血 巨幼细胞性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