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工学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体位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莉娜 李洪亮 +5 位作者 李娜 周美红 赵丽燕 权小莉 王兰君 吴莉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8期119-120,共2页
介绍了人体工学理念在25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经验,通过亲身体验与术后观察,改进患者被动体位的姿态,合理使用体位垫,适当调节手术床,改良侧卧位、截石位、俯卧位等体位摆放。认为人体工学理念引入手术体位摆放操作中,有利... 介绍了人体工学理念在25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经验,通过亲身体验与术后观察,改进患者被动体位的姿态,合理使用体位垫,适当调节手术床,改良侧卧位、截石位、俯卧位等体位摆放。认为人体工学理念引入手术体位摆放操作中,有利于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使术者操作便利,保证患者安全,缓解手术被动体位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在泌尿外科手术体位安置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手术 体位 人体工学 护理
下载PDF
老年人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娜 赵丽燕 +7 位作者 吴莉娜 刘雄涛 古茹 彭维 石夏荔 雷丹 张静 骆卫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3期350-352,共3页
围术期低体温的干预预防,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同时也揭示出人文关怀在整个干预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围术期患者如果出现低体温,很可能引发术后寒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预防干预是建立在对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危害... 围术期低体温的干预预防,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同时也揭示出人文关怀在整个干预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围术期患者如果出现低体温,很可能引发术后寒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预防干预是建立在对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危害,尤其对老年人生命健康影响的全面了解基础上开展的工作。包括在整个手术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如体温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护、室温调节、体温保护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等。而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良好的人文关怀干预措施对有效预防和降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概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围术期低体温 医患关系 人文关怀
下载PDF
Z-没药甾酮通过激活PI3K/AKT/eNOS通路发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波 陈梦莎 +3 位作者 陈慧 常瑛 刘振国 刘天龙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9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探讨Z-没药甾酮(Z-GS)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药理机制。方法: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制作氧糖剥夺模型体外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Z-GS低、中、高(12.5,25,50μmol·L^(-1))剂... 目的:探讨Z-没药甾酮(Z-GS)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药理机制。方法: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制作氧糖剥夺模型体外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Z-GS低、中、高(12.5,25,50μmol·L^(-1))剂量组。给药组细胞在OGD造模前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Z-GS处理。在机制研究中,50μmol·L^(-1) Z-GS+抑制剂组在造模给药前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免疫印迹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LY294002用于特异性抑制PI3K表达。结果:Z-GS给药可提高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同时Z-GS可通过降低内皮素-1和血栓素B2水平、升高血栓调节蛋白和6-酮-前列环素1α水平缓解血瘀。机制研究表明,Z-GS给药可激活PI3K/AKT/eNOS通路,增加一氧化氮(NO)的生成。而在LY294002特异性抑制PI3K后,Z-GS对该通路的调控作用消失。结论:Z-GS可通过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eNOS通路,进而促进NO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没药甾酮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性脑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通路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脾破裂并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一仑 徐燕 +3 位作者 张笑 宋金辉 王坤正 杨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1-1387,共7页
目的 探讨脾切除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脾破裂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于脾切除术后48 h开始给予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骨折... 目的 探讨脾切除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脾破裂合并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于脾切除术后48 h开始给予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骨折手术前24 h停用;骨折手术后按抗凝方案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15例)、低分子肝素组(B组,16例)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组(C组,19例),疗程均为28 d。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7 d记录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 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水平,观察抗凝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记录切口并发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围术期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结果 A、B、C组VTE发生率分别为13.33%(2/15)、12.50%(2/16)和5.26%(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0,P=0.680)。3组患者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均无VTE相关性死亡。3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Hb、PLT、D-D二聚体、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围术期失血总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局部皮肤坏死,A组发生切口红肿1例;B组切口流脓、红肿1例,脂肪液化1例;C组切口渗出反复较多且伴有周围局部组织红肿1例,切口局部血肿1例。A、B、C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1/15)、12.50%(2/16)、11.76%(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2,P=0.860)。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其中A、B组各1例切口处瘀斑,发生率分别为6.66%和6.25%;C组发生切口血肿1例、出血事件1例,发生率为11.76%;3组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875)。结论 脾切除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预防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VTE发生,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能否降低VTE发生率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 下肢骨折 预防抗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