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强体验”看语文教材选编的反经典倾向——就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与编者商榷 |
陈兴才
|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
2011 |
2
|
|
2
|
批注式阅读教学分析——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 |
陈兴才
|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
2011 |
2
|
|
3
|
探寻病因,构建新型的议论文写作体系 |
张兰芳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3 |
1
|
|
4
|
莫把写作课上成阅读课 |
张兰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5
|
“读者”与“目的”的互相体认 |
陈兴才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6
|
“以‘我’的视角叙事”课堂实录及反思 |
张兰芳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6 |
0 |
|
7
|
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素养测评 |
陈兴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1 |
0 |
|
8
|
向量概念的历史发展 |
李婷
|
《中学数学月刊》
|
2019 |
2
|
|
9
|
换视角讲故事——小说阅读与表达的好策略 |
陈兴才
|
《新读写》
|
2023 |
0 |
|
10
|
何时可以出一个通过博雅杯的学生? |
张兰芳
|
《语文学习》
|
2012 |
0 |
|
11
|
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把不会的转变为会的 |
张兰芳
|
《语文学习》
|
2011 |
0 |
|
12
|
还学习以诗意 |
吴嘉晔
|
《新读写》
|
2021 |
0 |
|
13
|
生命的赞歌——一只小鸟引发的写作 |
朱亲宇
|
《新读写》
|
2021 |
0 |
|
14
|
人物深度解读与考场作文 |
陈兴才
|
《新读写》
|
2017 |
0 |
|
15
|
杜甫的“打开方式” |
胡晋伟
李倩(指导)
|
《新读写》
|
2021 |
0 |
|
16
|
延续生活的诗意 |
杨金毅
|
《新读写》
|
2021 |
0 |
|
17
|
谁是皮,谁又是毛 |
罗玉婷
|
《新读写》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