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14
1
作者 付亚辉 王虎 +9 位作者 魏星 柯超 雷金来 王鹏飞 张斌飞 丛雨轩 黄海 张堃 李忠 庄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4.4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6... 目的探讨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4.4岁。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6例,B3型8例;c1型12例,c2型5例。首先仰卧位复位固定骨盆前环,然后采用俯卧位经皮微创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记录钉棒系统固定骨盆后环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功能。结果31例患者骨盆后环固定所需时间为40~60min,平均50.7min;术中出血量为30—80mL,平均42.9mL;术中透视次数为7~12次,平均9.7次。根据Tornetta标准评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15例,良16例,优良率为100%。29例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34.7个月)随访。29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1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89.7%。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螺钉松动及断裂、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前环复位固定结合钉棒系统固定后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环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邻指皮瓣与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强 李鹏 雷金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对比邻指皮瓣与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予鱼际皮瓣治疗,对照组予邻指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2组的预后。结果患者均... 目的对比邻指皮瓣与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予鱼际皮瓣治疗,对照组予邻指皮瓣治疗,记录与随访2组的预后。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创面感染、创面坏死、瘢痕挛缩、静脉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6/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50/57)(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感觉恢复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邻指皮瓣,鱼际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恢复患者的手指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 邻指皮瓣 鱼际皮瓣 手指感觉功能
下载PDF
骨盆前环入口位结合闭孔出口位透视辅助下经皮置入耻骨支螺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龙 魏星 +1 位作者 王鹏飞 庄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骨盆前环入口位结合闭孔出口位透视辅助下经皮置入耻骨支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2~73岁,平均(41.3±11.6)岁。所有患者术前于CT上测量骨盆... 目的:探讨骨盆前环入口位结合闭孔出口位透视辅助下经皮置入耻骨支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5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2~73岁,平均(41.3±11.6)岁。所有患者术前于CT上测量骨盆前环入口位透视角度。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在骨盆前环入口位结合闭孔出口位透视技术辅助下经皮置入骨盆前环耻骨支通道螺钉,术后采用CT验证耻骨支螺钉位置。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32枚螺钉,其中逆行耻骨支螺钉20例,顺行耻骨支螺钉12例。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0~32 min,平均(21.9±1.5)min;术前测量骨盆前环入口位角度为31.2°~38.9°,平均35.38°±3.63°,在男女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采用CT验证,所有耻骨支螺钉均位于前环骨通道内,无螺钉错位、突破前后侧骨皮质等情况发生。2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8.5±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18.0±2.8)周。2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4%。结论:骨盆前环入口位结合闭孔出口位透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术中透视技术,可清晰识别耻骨支前后界限,有效避免螺钉突破骨皮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提高前环耻骨支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是对骨盆透视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耻骨支螺钉 骨盆前环入口位 术中透视
下载PDF
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雷金来 庄岩 +2 位作者 丛雨轩 张斌飞 张堃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复杂距骨体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41岁,平均(29.6±5.9)岁。11例距骨体骨折患者根据Sneppen分型均为Ⅴ型。致... 目的探讨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复杂距骨体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41岁,平均(29.6±5.9)岁。11例距骨体骨折患者根据Sneppen分型均为Ⅴ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6.9±1.7)d。手术采用前内侧切口5例,前外侧切口4例,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所有患者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4±8.1)个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8.0±3.5)周。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价,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术后2例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复杂距骨体应根据骨折形态采取个体化治疗,仔细操作,减少软组织剥离,保护残存血运,晚负重,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0.75PZT-x PZN-(0.25-x)PNN压电陶瓷的相结构和电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晓颖 周黎阳 +5 位作者 许心 王挥 阎彬 许晓宇 许杰 高峰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1-536,共6页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0.75Pb(Zr_(1/2)Ti_(1/2))O_(3)-xPb(Zn_(1/3)Nb_(2/3))O_(3)-(0.25-x)Pb(Ni_(1/3)Nb_(2/3))O_(3)(0.75PZT-xPZN-(0.25-x)PNN,摩尔分数x=0.05,0.10,0.15,0.20)压电陶瓷,研究了x值对陶瓷晶体结构、烧结特性、微观组...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0.75Pb(Zr_(1/2)Ti_(1/2))O_(3)-xPb(Zn_(1/3)Nb_(2/3))O_(3)-(0.25-x)Pb(Ni_(1/3)Nb_(2/3))O_(3)(0.75PZT-xPZN-(0.25-x)PNN,摩尔分数x=0.05,0.10,0.15,0.20)压电陶瓷,研究了x值对陶瓷晶体结构、烧结特性、微观组织和介电、铁电、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陶瓷中三方相和四方相共存,当x=0.10~0.20时,陶瓷组分位于准同型相界(MPB)附近。随着PZN含量的增加,三方相含量减少,四方相含量增加,陶瓷的介电常数(ε_(T))、压电常数(d_(33))、机电耦合系数(k_(p))和能量转化因子(d_(33)×g_(33))均随之先增大后减小,当x=0.15时,0.75PZT-0.15PZN-0.10PNN陶瓷具有最佳电学性能,即ε_(T)=1850,公电损耗tanδ=0.029,居里温度T_(C)=280℃,d_(33)=370 pC/N,k_(p)=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组分设计 准同型相界(MPB) 居里温度 压电性能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隐性失血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6
作者 雷金来 张斌飞 +13 位作者 庄岩 丛雨轩 魏星 魏巍 付亚辉 温世明 王鹏飞 王虎 黄海 韩爽 刘曙光 王宝辉 柯超 张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否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07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7例)于麻醉后手术开始...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否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07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7例)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200 ml),生理盐水组(40例)静脉输注200 ml生理盐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及第3天Hb、Hct,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氨甲环酸组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更少,术后输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Hb、术后Hct、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1 g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术后患者输血率,进而减少贫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不增加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氨甲环酸 隐性失血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髂腹股沟入路下拉力螺钉固定后壁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虎 魏星 +9 位作者 付亚辉 雷金来 王鹏飞 张斌飞 丛雨轩 黄海 张堃 李忠 庄岩 刘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771-776,共6页
目的评估在髂腹股沟入路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治疗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在髂腹股沟入路下治疗35例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4.4... 目的评估在髂腹股沟入路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治疗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在髂腹股沟入路下治疗35例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4.4±12.5)岁;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均为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其中2例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海鸥征)。手术在髂腹股沟入路下复位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并贴髂骨外板建立约2cm软组织通道,使用手指顶压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前侧使用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进行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方法评价,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再移位、创伤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深静脉血栓等。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96个月,平均(44.7±18.9)个月;手术时间160-490min,平均(257.7±60.4)min:术中出血300-4000ml,平均(742.9±614.5)ml;术后无一例发生后壁骨折块再移位。采用Matta方法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其中优11例,良19例,差5例,优良率为86%(30/35)。末次随访时,MeAed’Aubign6评分为13-18分,平均(16.4±1.4)分;其中优8例,良23例,可4例,优良率为89%(31/35)。术后3-4d,4例患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后血栓消失;4例于术后即刻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特殊处理,至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消失;1例术后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并VSD负压吸引后,术后1个月愈合;l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差,并术前合并海鸥征,术后35个月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再手术率为5.7%(2/35),术后无一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及异位骨化。结论采用髂腹沟入路治疗累及后壁的髋臼双柱骨折,其中使用拉力螺钉固定后壁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前方手术入路选择的系统文献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斌飞 韩爽 +5 位作者 樊伟 畅宁 王虎 魏星 王鹏飞 庄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801-809,共9页
目的评价髋臼骨折前方手术入路,即髂腹股沟入路、Stoppa入路、腹直肌旁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7年5月,纳入髂腹股沟、Stoppa、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双臂及... 目的评价髋臼骨折前方手术入路,即髂腹股沟入路、Stoppa入路、腹直肌旁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7年5月,纳入髂腹股沟、Stoppa、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双臂及单臂研究。由3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及Meta.Analyst beta3.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个中低质量的研究被纳入,包含7个双臂研究,15个单臂研究;共980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髂腹股沟入路组581例,Stoppa入路组264例,腹直肌旁入路组13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Stoppa)入路的解剖复位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OR=0.58,95%C1:0.36-0.94,P=0.03);腹直肌旁入路的解剖复位率高于髂腹股沟入路(OR=2.95,95%CI:1.22-7.10,P=0.02)。相比髂腹股沟入路,Stoppa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MD=48.01,95%CI:17.08-78.95,P=0.002),而髂腹股沟入路与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此外,三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价方面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Stoppa入路和腹直肌旁入路的解剖复位率可能高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髂腹股沟入路,Stoppa入路的手术时间可能较短。针对此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基线良好、直接比较的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综述
原文传递
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柯超 付亚辉 +4 位作者 庄岩 张斌飞 张堃 黄海 王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8期855-856,共2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4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29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Lys... 目的探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4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29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4~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94(58~100)分,其中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7例自我感觉在力量方面较正常侧稍差;1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术后18个月行膝关节松解及内固定取出术。结论采用后正中入路齿状垫片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获得骨折部位良好显露,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骨折可获得稳定的固定,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空心钉 齿状垫片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的临床报告
10
作者 李鹏 李强 +4 位作者 许玉本 雷金来 夏雷 白杰 康光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9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19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手部畸形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19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手部畸形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腹部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修复的基础上给予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治疗,记录与报告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皮瓣修复成功,成功率为100.0%。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拇指侧偏、虎口挛缩、感染、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手部旋转功能优良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手部疼痛、功能活动和自我感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修复先天性手部畸形成功率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部旋转功能优良率与手部综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先天性手部畸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
11
作者 郝林杰 文鹏飞 +4 位作者 张育民 庄岩 宋伟 张斌飞 马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例老年髋臼骨折,术中尽量做到微创复位内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然后再置...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例老年髋臼骨折,术中尽量做到微创复位内固定恢复骨折稳定性,然后再置入假体,不过分追求解剖复位。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50~280 min,平均203 min;失血量为975~2362 mL,平均1394 mL。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至术后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切口感染及其他不良事件,原骨折处均获得较好的愈合。末次随访时6例均可独立行走,其中3例不需要使用辅助工具,2例需使用手杖,1例需使用助行器,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疗效满意。本组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3.3(75~92)分,简明肌肉骨骼功能SMFA评分中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22.7(16~35)分,SMFA评分中烦恼指数平均为21.3(11~31)分,EQ-5D量表评分平均为0.72(0.58~0.88)分。结论一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效果满意,术后既可获得良好的运动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又可避免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而行二次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的时间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丛雨轩 王鹏飞 +4 位作者 张堃 庄岩 张斌飞 王虎 韩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2期1318-1319,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时间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7-05诊治的942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围手术期DVT发生的时间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时间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7-05诊治的942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围手术期DVT发生的时间规律,探讨DVT发生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550例围手术期发生DVT,术前335例发生DVT,术后504例发生DVT。术前21例安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3例出现致死性肺栓塞,2例出现严重出血不良事件。181例伤后1~3 d发生DVT,88例伤后4~6 d发生DVT,66例伤后≥7 d发生DVT;伤后1~3 d的DVT发生例数明显高于伤后4~6 d及伤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69例术后1~3 d发生DVT,211例术后4~6 d发生DVT,24例术后≥7 d发生DVT;术后1~3 d的DVT发生例数高于术后4~6 d及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DVT好发于伤后1~3 d及术后1~3 d。临床医师应对DVT保持警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时间规律
原文传递
应用3D打印骨折模型进行术前计划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羿彬 王虎 +12 位作者 付亚辉 尚昆 柯超 魏星 雷金来 王鹏飞 魏巍 张斌飞 丛雨轩 黄海 张堃 李忠 庄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评估传统术前计划与3D打印骨折模型模拟操作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7-03由同一位主任医师完成并采用髋臼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25例复杂髋臼骨折,71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前计划(传统组),54例在... 目的评估传统术前计划与3D打印骨折模型模拟操作对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7-03由同一位主任医师完成并采用髋臼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25例复杂髋臼骨折,71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前计划(传统组),54例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计划(3D打印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评分。结果 1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12~4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大出血、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3D打印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螺钉进入关节腔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髋臼骨折模型有利于经验欠缺的年轻医师对手术技术的理解,缩短其学习曲线。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术前利用3D打印骨折模型模拟手术操作并不能显著提高复杂髋臼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髋臼骨折 3D打印技术 传统术前计划 前侧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小军 王玉 +3 位作者 封鹏 王海贤 石磊军 魏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0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 目的:探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常规外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记录和比较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24±8.16 min和8.83±1.01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50±9.87min和12.23±0.91周)(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是97.1%、82.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28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0例;对照组甲级愈合21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5例,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明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创口愈合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负压吸引 负压封闭引流 外固定钢板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愈合质量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丛雨轩 雷金来 +6 位作者 樊志强 王虎 邓洪利 黄海 王鹏飞 魏星 庄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21-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髋臼骨折,记录术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21-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4例老年髋臼骨折,记录术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510(219.54±86.39)min,术中出血量200~4 000(1 314.82±798.21)mL,术中输血量200~5 200(1 664.82±1 118.65)mL,住院时间7~49(11.69±6.02)d。随访时间平均27.8(6~73)个月。1例术中出血采用纱布填塞止血,二次手术取出纱布;1例切口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手术后愈合;4例发生异位骨化;4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5例螺钉松动;3例术后股骨头坏死,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4例均为髋臼骨折合并髋臼顶关节面压缩;1例术后13个月死亡。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29例,良10例,差15例。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4例,良36例,可12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为(80.41±9.60)分。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的中期疗效良好,骨折复位质量将影响髋关节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