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腾 王谦 +4 位作者 路遥 孙亮 李忠 张堃 陈静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后期功能评价。方法:对25例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对患者双膝关节行影像学检查;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伤前... 目的:探讨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后期功能评价。方法:对25例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对患者双膝关节行影像学检查;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进行伤前评分。手术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前3个月及半年、1年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膝再次进行Lysholm评分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9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对伤前、愈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患者,应用小"T"形锁定钢板固定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小"T"形锁定钢板
下载PDF
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琨 费晨 +5 位作者 王鹏飞 张斌飞 杨娜 田丁 庄岩 张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580-4586,共7页
目的:目前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研究中同时纳入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比较的病例数较少,对于此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还不确定。文章比较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目的:目前肌腱重建喙锁韧带还处于起始阶段,各研究中同时纳入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比较的病例数较少,对于此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还不确定。文章比较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7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据治疗方式分为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组和锁骨钩钢板组。结果:最终8篇符合纳入标准,包括3项随机对照研究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此8篇文章皆为高质量文章,共382例患者,其中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组共189例,锁骨钩钢板组共193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约为2.5年,最短约为6个月。根据Meta分析表明,重建喙锁韧带组在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MD=3.44,95%CI:2.23-4.66)、有效率(OR=9.92,95%CI:2.74-35.84)、术后总并发症(OR=0.11,95%CI:0.04-0.32)均明显优于单纯锁骨钩钢板组(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MD=-2.01,95%CI:-15.96-11.95)、术中出血量(MD=-7.37,95%CI:-20.00-5.27)、住院天数(MD=-1.54,95%CI:-4.22-1.13)和目测类比评分(MD=0.10,95%CI:-0.02-0.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有限的文献证据比较显示,在短期随访中使用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修复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组,提高了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成功率,并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促进肩锁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韧带 锁骨 肌腱 脱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琨 费晨 +5 位作者 王鹏飞 张斌飞 杨娜 田丁 庄岩 张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938-2944,共7页
目的:目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靠临床医生在透视监测下徒手置入螺钉,由于每位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每枚螺钉都能取得满意的位置,同时反复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文章比较机器人辅... 目的:目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靠临床医生在透视监测下徒手置入螺钉,由于每位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每枚螺钉都能取得满意的位置,同时反复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文章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7月。检索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植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国内外文献。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①通过文献检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②共纳入659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辅助组315例,传统手术组344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8.71,95%CI:-12.08至-5.34)、术中出血量(MD=-18.17,95%CI:-27.55至-8.80)、术中透视次数(MD=-20.86,95%CI:-31.68至-10.04)、术中导针钻孔次数(MD=-9.64,95%CI:-13.23至-6.06)和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MD=2.87,95%CI:0.56-5.18)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24,95%CI:-0.47至-0.000)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优良率(OR=2.25,95%CI:0.88-5.73)、螺钉松动发生率(OR=0.19,95%CI:0.02-1.59)和骨折愈合率(OR=2.41,95%CI:0.68-8.5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机器人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股骨颈骨折可以降低术中透视次数从而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此方法并不能提高骨折的愈合效果,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 机器人 螺钉 内固定 META分析
下载PDF
晚期骨肉瘤的二线化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云梅 刘曙光 +2 位作者 魏晓辉 李逢生 张燕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们观察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出现转移的晚期骨肉瘤患者,行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100 mg/m^2静脉滴注d_1~d_...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们观察的3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出现转移的晚期骨肉瘤患者,行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75~100 mg/m^2静脉滴注d_1~d_3,21天为1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如达到PR及SD的患者继续行原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CR),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14例;有效率(RR)为16.7%,病控制率(DCR)为5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限制性骨髓抑制,无患者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和过敏反应,2例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骨肉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顺铂 骨肉瘤
下载PDF
前外侧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
5
作者 许毅博 路遥 +2 位作者 马腾 李忠 张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24,共1页
目的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5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髓内钉内固定,外侧钢板组为前外侧辅助... 目的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与后内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每组5例。其中对照组为单纯髓内钉内固定,外侧钢板组为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内侧钢板组为后内侧钢板结合髓内钉。骨折模型拟模拟AO分型41-A1型骨折,水平截骨平面位于胫骨髓内钉近端锁定钉远端0.5 cm即近端关节面以远5~6 cm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 生物力学特点 髓内钉固定 关节面 前外侧 骨折模型 后内侧 AO分型
下载PDF
灌注引流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应用
6
作者 何晓 杨佳瑞 +3 位作者 冯泉 李杰 衡立松 张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究灌注联合真空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4例,其中38例术毕时放置灌注联合VSD(灌注引流组)... [目的]探究灌注联合真空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4例,其中38例术毕时放置灌注联合VSD(灌注引流组),36例术后仅放置引流管(单纯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等损伤,灌注引流组引流放置时间和灌注引流量显著大于单纯引流组(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肘关节伸屈旋转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前臂旋转ROM和Mayo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灌注引流组的VAS评分、肘关节伸屈ROM、前臂旋转ROM和Mayo评分均显著优于单纯引流组(P<0.05)。影像方面,异位骨化的时间均在术后1-3个月,灌注引流组发生率为5.26%,单纯引流组2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内固定术后放置灌注冲洗联合VSD可显著减少肘关节异位骨化发生,利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开放复位内固定 灌注 引流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7
作者 费晨 魏巍 +6 位作者 张斌飞 屈霜威 王晨 孙健平 李嘉浩 庄岩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90例,女58例;年龄为19~83岁...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90例,女58例;年龄为19~83岁,平均(47.2±13.1)岁。根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24例,Ⅱ型17例,Ⅲ型25例,Ⅳ型29例,Ⅴ型34例,Ⅵ型19例。分别在术前、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DVT的发生情况,并对与DVT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为43.92%(65/148),术后DVT发生率为52.70%(78/148),均以远端血栓为主。年龄(OR=1.043,95%CI1.015~1.072,P=0.002)和入院D-二聚体(OR=1.219,95%CI1.009~1.473,P=0.040)是术前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75,95%CI1.042~1.110,P=0.000)、手术时间(OR=0.994,95%CI0.989~0.999,P=0.016)、术后1dD-二聚体(OR=1.135,95%CI1.025~1.258,P=0.015)和术后3dD-二聚体(OR=1.366,95%CI1.008~1.853,P=0.044)是术后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但以远端血栓为主。对于骨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通过D-二聚体动态监测结合下肢静脉超声早期诊断有无DVT的发生,对于存在下肢DVT的患者在保证良好的手术质量的前提下酌情加快手术进度,以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D-二聚体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费晨 庄岩 +7 位作者 张堃 丛雨轩 段永超 邓洪利 樊志强 柯超 黄海 王鹏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67±5.81)d(范围4~24 d)。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 C型9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 Ⅱ区7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 均为Gibbons Ⅱ级损伤。7例行术中患侧肢体牵引复位及Starr架固定维持;2例术中双下肢分别行纵向骨牵引进行复位;3例Tile B型骨折以Schanz钉进行复位, 骨盆外固定器维持复位。复位后以"O"型臂透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空心螺钉, 完成置钉后再次行"O"型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记录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手术时间, 随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7±1.99)个月(范围6~12个月)。12例患者共植入27枚螺钉, 单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9.9±1.8)min(范围9~31 min)。所有患者均为闭合复位后和置钉完成后各行一次"O"型臂透视, 手术时间为(257.78±80.63)min(范围160~450 min)。置钉完成后"O"型臂透视证实23枚螺钉一次置入满意位置, 首次置钉位置满意率85%(23/27)。1枚螺钉稍突入S1椎管、3枚螺钉突破耻骨支皮质, 均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及临床症状。2例术前合并GibbonsⅡ级骶丛损伤患者术后1例恢复为Ⅰ级, 1例仍为Ⅱ级但麻木范围较术前减小, 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为优9例、良2例、可1例, 优良率92%(11/12)。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骨折量化评估系统评分为(85.75±5.82)分(范围74~96分), 优8例、良4例。1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期间无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经皮螺钉固定具有操作安全、置钉精准及可减少放射线暴露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昌军 张堃 +9 位作者 李庆达 熊晨 杨明义 路遥 任程 刘德印 许毅博 李明 李忠 马腾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46-951,共6页
目的 分析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纳入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4... 目的 分析探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3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纳入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48.85±13.60)岁;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5~80岁,平均(50.44±15.86)岁。研究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前疼痛发生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残余成角畸形、辅助复位情况等。所有患者术后均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3±3.39)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8.77±1.79)次、膝前疼痛发生率3.8%(1/26)、冠状面成角(2.14±0.84)°、矢状面成角(2.27±0.83)°、辅助复位情况15.4%(4/26)低于对照组(10.56±2.33)次、29.6%(8/27)、(2.67±0.82)°、(2.99±0.79)°、48.1%(1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4.6%(22/26)显著高于对照组59.3%(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伤害,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髋部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解剖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费晨 王鹏飞 +6 位作者 魏巍 张斌飞 杨琨 杨娜 田丁 庄岩 张堃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71-476,F0004,共7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解剖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及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83例术前远端深静...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解剖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及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83例术前远端深静脉血栓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2例,女性261例;年龄范围17~94岁,中位数为78岁,四分位数间距为12岁。股骨颈骨折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8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1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5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位置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下肢各静脉解剖位置发生的深静脉血栓例数占总数的比例用百分率表示。结果383例术前远端深静脉血栓的髋部骨折患者中,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IDDVT)占89.30%(342/383),IDDVT中以肌间静脉血栓为最多,无胫前静脉血栓出现;累及多支静脉血栓占10.70%(41/383),其中以肌间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中的2支或3支同时受累较为多见。术后有28例(7.31%)患者出现远端血栓向近端延伸(其中累及腘静脉21例,累及股浅静脉7例);孤立性远端血栓(IDDVT)占61.88%(237/383),累及多支静脉血栓占16.19%(62/383);其中62.40%(239/383)的远端血栓位置并未发生变化,有14.62%(51/383)的远端血栓消失。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肌间静脉为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累及的部位;胫前静脉没有必要进行B超检查。在抗凝的情况下,有7.31%的远端深静脉血栓可能向近端延伸,有14.62%的远端深静脉血栓消失。对于髋部骨折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住院期间,无抗凝禁忌证者应早期进行药物抗凝治疗远端深静脉血栓,预防血栓向近端进展或脱落,降低远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解剖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的因素分析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昌军 马腾 +10 位作者 任程 李庆达 路遥 熊晨 杨明义 崔玉 杨娜 许毅博 李明 李忠 张堃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296-303,共8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及术后不同肩关节功能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3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及术后不同肩关节功能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3例,女63例;侧别:右侧55例,左侧61例;年龄34~82岁,平均(60±13)岁。骨折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12例,二部分骨折58例,三部分骨折29例,四部分骨折17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根据肩关节功能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肩袖损伤、侧别、人工骨植骨、术后开始功能康复锻炼时间和骨折复位质量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12)、简明疼痛度量表(BPI)和EQ-5D视觉模拟量表(EQ-VAS)获取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比较评价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不同肩关节功能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比较可能影响肩关节功能的相关风险因素得出骨折类型、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肩袖损伤、术后开始功能康复锻炼的时间、复位质量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为75.9%(88/116);肩关节功能优良组患者各项得分SF-12PCS(42.9±5.2)、SF-12MCS(47.5±6.0)、BPI-S(4.1±1.2)、BPI-I(3.6±1.1)、EQ-VAS(82.3±4.4),可差组患者各项得分SF-12PCS(30.1±3.7)、SF-12MCS(33.1±3.5)、BPI-S(6.3±1.2)、BPI-I(6.2±1.3)、EQ-VAS(72.2±5.5),并且两组患者在SF-12PCS、SF-12MCS、BPI-S、BPI-I、EQ-VAS方面统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肩袖损伤、术后开始功能康复锻炼的时间、复位质量等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近端 肩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SF-12量表 BPI量表
原文传递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李大双 宋哲 +3 位作者 衡立松 杨娜 朱养均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8-1012,共5页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 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VPMRI)发病率低,受伤机制复杂,X线片往往显示无明显脱位等,常被诊断为单纯冠状突骨折,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对VPMRI的治疗方案也有争议,保守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均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这一临床上少见且难以治疗的复杂肘关节损伤,本文从损伤机制、解剖结构、冠状突骨折O'Driscoll分型、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和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回顾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发病率 冠状突骨折 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