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的马克思
1
作者 杨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7,共8页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这一论题的深入离不开对一些基础问题的解答。作为这样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本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中扮演何种角色,值得深入探讨。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手稿",从其思想道路的发展出发,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不但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相关评判的出场背景,更有助于把握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关联进行研究的基础、可能性和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存在历史手稿 存在历史思想
下载PDF
当代技术哲学的海德格尔式马克思主义展开——以阿克塞洛斯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2,共6页
希腊裔法国哲学家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虽未进入当代主流技术哲学家谱系,但其思想却彰显了一条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的当代技术哲学潜在进路。他从技术概念切入对马克思的诠释、随后在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创造性对话的建构中阐发... 希腊裔法国哲学家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虽未进入当代主流技术哲学家谱系,但其思想却彰显了一条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的当代技术哲学潜在进路。他从技术概念切入对马克思的诠释、随后在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创造性对话的建构中阐发一种以技术现象及其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之思",这种思想以"行星性"概念为核心,最终迈向一种技术形而上学或技术的存在论。在当代技术哲学语境中理解和诠释阿克塞洛斯思想的理路和特征,有助于揭示其思想为学界所忽视的价值和从特定角度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和技术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洛斯 技术 马克思 海德格尔 行星性
原文传递
重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以《巴黎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中心的后形而上学诠释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4,共8页
现代性的异化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和生存主义的两种范式为主导,不同于卢卡奇对两种范式的社会批判理论式融合,以海德格尔思想整体为资源,本文尝试在当代哲学语境中展示一种后形而上学式异化概念诠释的可能性和意义。基于对海德格尔源自早... 现代性的异化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和生存主义的两种范式为主导,不同于卢卡奇对两种范式的社会批判理论式融合,以海德格尔思想整体为资源,本文尝试在当代哲学语境中展示一种后形而上学式异化概念诠释的可能性和意义。基于对海德格尔源自早期、并贯穿思想道路始终的诠释学方法的充分把握和运用,重新理解和解释《巴黎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的马克思经典异化概念,其中蕴含的异化劳动、生命异化、异化存在和作为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的存在历史意义将得以展现。这一阐释在丰富异化概念传统理解的基础上,最终指向对当代世界自主性技术现象、及其与异化和异化之扬弃关系的进一步思考。由此出发,在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本身深刻意蕴的同时,有助于在当代语境中,从理论哲学的层面——而不仅仅是实践哲学的层面——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后形而上学 诠释学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重生
4
作者 杨栋(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2年第2期3-29,共27页
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存在与时间》的思想关联是学术领域讨论至今的一桩公案,但历史地看,卢卡奇和海德格尔的实际交集并不多。后者只是在1949年8月12日给雅斯贝尔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卢卡奇眼下在柏林的一份杂志上针对我而进行... 虽然《历史与阶级意识》和《存在与时间》的思想关联是学术领域讨论至今的一桩公案,但历史地看,卢卡奇和海德格尔的实际交集并不多。后者只是在1949年8月12日给雅斯贝尔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卢卡奇眼下在柏林的一份杂志上针对我而进行的诉讼攻击”。这个被海德格尔一带而过的“诉讼攻击”,指向卢卡奇1949年发表在柏林左派杂志《意义与形式》第1卷第3期的《海德格尔重生》一文。此文虽然在1951年被收入卢卡奇的《生存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一书,但并未随1962年出版的中译本《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一道被翻译过来。此文是卢卡奇对海德格尔思想的首次直接评述,基于政治性解读的立场,一方面,战前的海德格尔思想被卢卡奇冠以极端主观主义的、为纳粹统治营造思想氛围的“前法西斯主义”之名,另一方面,1947年发表的《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一文,则被卢卡奇视作海德格尔对其战前思想彻底失败了的“后法西斯主义”的辩护。《海德格尔重生》总体上奠定了随后《理性的毁灭》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批判海德格尔的基调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前法西斯主义 第三条道路
下载PDF
实践哲学的预设、边界和使命——从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看
5
作者 马小虎 《现代哲学》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智慧,乃是实践哲学相关探讨得以开展的预设或前提。实践哲学并不能就行事的时机给予现成可用的规则,同时实践哲学作为普遍性的理论形态有时还不如经验更为有效。这些洞见都昭示着实践哲学的边界:... 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智慧,乃是实践哲学相关探讨得以开展的预设或前提。实践哲学并不能就行事的时机给予现成可用的规则,同时实践哲学作为普遍性的理论形态有时还不如经验更为有效。这些洞见都昭示着实践哲学的边界:实践哲学确实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它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历练和实行。实践哲学首先意味着某种认知,但其使命或最终目标并不会止步于认知,而是要通达实践;在由实践生成实践哲学的过程中,在由实践哲学返回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有经验者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现代人可能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形势,把“制作智慧”和“经济智慧”纳入到实践哲学的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实践生活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下载PDF
论阿多诺非同一性思想语境中的“他者”概念
6
作者 杨栋 柴生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2期90-98,共9页
非同一性思想是阿多诺哲学的核心,然而非同一性何以所是,以及作为非同一之表达的非概念等在何种意义上得以表现出非同一性的理论特质,要从他者概念得以说明。他者概念始终作为非同一性思想之底色存在于阿多诺的阐述当中;同时,非同一性... 非同一性思想是阿多诺哲学的核心,然而非同一性何以所是,以及作为非同一之表达的非概念等在何种意义上得以表现出非同一性的理论特质,要从他者概念得以说明。他者概念始终作为非同一性思想之底色存在于阿多诺的阐述当中;同时,非同一性也始终以他者的面貌呈现,彰显出阿多诺理论的建构性内涵。通过论证他者概念体现了非同一性思想的视域、内核,并展现了否定辩证法得以由此展开的辩证法维度,尝试表明:他者概念集中体现了阿多诺非同一性思想的前理解,进而为从新的角度揭示阿多诺非同一性思想的内在理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他性 非同一性 否定辩证法
原文传递
阿克塞洛斯的“未来思想”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栋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7,共5页
阿克塞洛斯以后期海德格尔思想为资源,在对马克思思想整体的解读中,试图将马克思思想引向未来。这种名为“未来思想”、旨在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出发并超越二者的哲学努力;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非通常意义上的海德格尔... 阿克塞洛斯以后期海德格尔思想为资源,在对马克思思想整体的解读中,试图将马克思思想引向未来。这种名为“未来思想”、旨在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出发并超越二者的哲学努力;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非通常意义上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阐释阿克塞洛斯《未来思想导论》一书中“未来思想”概念及其运作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这位希腊裔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从特定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与现象学融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洛斯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未来思想
原文传递
从空洞的主体到具身的主体——朗西埃论政治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辉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9,共11页
政治哲学家往往消极地看待现实的主体,认为它不可能是政治的可靠来源,朗西埃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即"政治就是政治主体化"。按照"主流的"解读方案,政治主体化首先是通过话语实现的,但是我们发现在争取话语权... 政治哲学家往往消极地看待现实的主体,认为它不可能是政治的可靠来源,朗西埃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即"政治就是政治主体化"。按照"主流的"解读方案,政治主体化首先是通过话语实现的,但是我们发现在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主体是一个空主体。借助于对《劳工之夜》《审美无意识》和《美感论》等著作的解读我们尝试引入一种新的"具身的"解读方案,即不再把政治主体当作空的,而是将其视为情感的、想象的和具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主体 主体化 话语 身体
原文传递
伽达默尔论后期海德格尔——以存在历史之思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栋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4,共6页
伽达默尔多次指出,哲学诠释学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笔者将尝试一种新的思路,即基于对存在历史之思的形态、方法和内容的基本把握,来明确后期海德格尔的探究方向和任务,分析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转向"问题和存... 伽达默尔多次指出,哲学诠释学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笔者将尝试一种新的思路,即基于对存在历史之思的形态、方法和内容的基本把握,来明确后期海德格尔的探究方向和任务,分析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转向"问题和存在历史之思的论述,从而理解伽达默尔对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把握。这种把握最终表明,无论是在现象学方法的采纳上,还是在主题概念的借鉴上,哲学诠释学都在相当程度上因循了存在历史之思,而后者正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海德格尔 哲学诠释学 存在历史之思
原文传递
哲学诠释学历史中的变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栋(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8,共14页
20世纪发生在诠释学领域的争辩,其根源在于理解活动之概念的多义性,而对此多义性的把握,则必须回溯诠释学的发展史。历史地看,诠释学的发展聚焦于两个变革阶段,一是1800年左右从启蒙时代到新人本主义的过渡,二是20世纪初新的诠释学萌芽... 20世纪发生在诠释学领域的争辩,其根源在于理解活动之概念的多义性,而对此多义性的把握,则必须回溯诠释学的发展史。历史地看,诠释学的发展聚焦于两个变革阶段,一是1800年左右从启蒙时代到新人本主义的过渡,二是20世纪初新的诠释学萌芽之产生及其后效。系统检讨诠释学历史中这两个关键的变革阶段,有助于理解哲学诠释学对传统诠释学的承袭与断裂、以及当代诸种诠释学之间的同一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诠释学 诠释学史 变革
原文传递
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方法问题
11
作者 杨栋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2,共9页
在通常被称为海德格尔思想"转向"期的20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手稿形式所呈现的存在历史之思,不仅是其后期思想的最初形态,也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主题。对存在历史之思的探讨一方面... 在通常被称为海德格尔思想"转向"期的20世纪30至40年代,他以手稿形式所呈现的存在历史之思,不仅是其后期思想的最初形态,也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主题。对存在历史之思的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呈现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以此消除其思想自《存在与时间》后发生"剧烈翻转"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后期海德格尔思想观念的生成和运作,对理解和把握形式上纷繁复杂的后期海德格尔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以现象和经验概念为基本点,揭示作为言词现象自我显现着的存在和与之相应的经验结构,有助于阐明存在历史之思的方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海德格尔 存在历史之思 现象学方法 诠释学
原文传递
卢卡奇的海德格尔批判及其反思——基于对《海德格尔重生》的考察
12
作者 杨栋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海德格尔重生》在当代思想史中的效应虽远不及它的批判对象《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但着眼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思想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因缘交汇,作为卢卡奇首次正面直击海德格尔的文本,《海德格尔重生》值得特别重视。通过... 《海德格尔重生》在当代思想史中的效应虽远不及它的批判对象《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但着眼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思想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因缘交汇,作为卢卡奇首次正面直击海德格尔的文本,《海德格尔重生》值得特别重视。通过阐释这一文本中卢卡奇批判海德格尔的立场和观点,并从海德格尔思想的角度审视这一批判,本文表明,除了隐微地承认,卢卡奇由点及面地否定了海德格尔从《存在与时间》到《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的思想。这种从政治定性出发、将《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视作前法西斯主义自我辩护的哲学批判,在相当程度上错失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内核,最终走向对海德格尔思想之为精致唯心主义的当代哲学"第三条道路"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海德格尔 马克思 《海德格尔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