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志敏 李华 +2 位作者 陈轶 毛卫霞 杨延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参数。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83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病灶38例,恶性病灶45例;恶性病灶Krans、Kep、Ve和IAUC分别为(0.4±0.2)min^(-1)、(0.9±0.3)min^(-1)、(0.5±0.2)和(37.2±7.1),显著大于病灶周围肝组织【分别为(0.1±0.1)min^(-1)、(0.4±0.2)min^(-1)、(0.3±0.1)和(11.1±2.9),P<0.05】,也显著大于良性病灶【分别为(0.2±0.1)min^(-1)、(0.4±0.3)min^(-1)、(0.3±0.2)和(22.1±5.7),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Krans、Kep、Ve和IAUC联合判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920,其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8.5%,显著高于参数单独诊断(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容量转移常数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颖 张双红 激扬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颖 张双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点。方法:29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行MSCTA胸腹联合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仿真血管内窥镜等方法进行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很好地显示...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点。方法:29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行MSCTA胸腹联合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仿真血管内窥镜等方法进行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病变真腔、假腔及内膜片。结论:MSCTA快速、准确、简便、无创,对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重建
下载PDF
颈部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激扬 韩月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个肿块(32例患者)的部位、MR信号和邻近大血管移位等情况.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动脉体(27个,2例为双侧性)、迷走神经体(6个,上颈部4个,中、下颈部各1个)及左侧后颈部(1个).右侧颈... 目的:探讨颈部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个肿块(32例患者)的部位、MR信号和邻近大血管移位等情况.结果:病变分别位于颈动脉体(27个,2例为双侧性)、迷走神经体(6个,上颈部4个,中、下颈部各1个)及左侧后颈部(1个).右侧颈部15个,左侧19个.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纺锤形或类圆形;信号欠均匀,MR平扫(22/34)及增强后(18/29)可见"盐和胡椒征".22个肿块行MRA检查,表现为颈总动脉分叉扩大(18个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向前移位(4个迷走神经体瘤).2例恶性迷走神经体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双肺转移.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信号等MR表现,多数颈部副神经节瘤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迷走神经 副神经节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排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罗肖山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7期76-76,共1页
目的:探讨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 目的:探讨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使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结论: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划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CT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