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科教学中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探讨
1
作者 周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7期174-177,共4页
探讨皮肤科教学中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皮肤科学生,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60例。实验组采取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取常规法教学。比较两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探讨皮肤科教学中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皮肤科学生,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60例。实验组采取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取常规法教学。比较两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皮肤科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皮肤科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科学生实施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带教效果确切,可提高皮肤科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且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教学 翻转课堂结合情境教学法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
2
作者 周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8期144-146,共3页
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见习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分、主观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 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见习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分、主观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与分析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科临床带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临床带教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情景教学法应用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
3
作者 周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10期82-84,共3页
分析在皮肤科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带教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则应用情景教学法。结果:观察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见习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 分析在皮肤科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带教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则应用情景教学法。结果:观察组见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见习生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皮肤科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并更好地提升见习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情景教学法 效果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病与性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周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34-37,共4页
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病与性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2022级的皮肤病与性病全科助理医师规培生71名,根据教学方法分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模式教学,作为实验组,一共35名。采取常规法教学,作为对照组,一共36... 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皮肤病与性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2022级的皮肤病与性病全科助理医师规培生71名,根据教学方法分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模式教学,作为实验组,一共35名。采取常规法教学,作为对照组,一共36名。比较两组满意度、皮肤病与性病规培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皮肤病与性病规培技能的考核评分。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皮肤病与性病规培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皮肤病与性病规培技能的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皮肤病与性病全科助理医师规培生实施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带教效果确切,可提高皮肤病与性病全科助理医师规培生的技能掌握水平,使其更好胜任日后的工作,并提高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48例外毛根鞘囊肿临床、超声及病理特点分析
5
作者 白瑶 樊卓 +1 位作者 王静 祝欣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本文对2017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48例外毛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4岁。皮损均表现为质地坚实的皮下结节,最常见于头皮(35例),其次为面部(8例)、四肢(3... 本文对2017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48例外毛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4.4岁。皮损均表现为质地坚实的皮下结节,最常见于头皮(35例),其次为面部(8例)、四肢(3例)和躯干(2例)。超声提示41例皮损形态呈椭圆形,边界清晰;7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38例“靶环”型;10例低回声型。病理显示真皮内见囊腔,囊壁由鳞状上皮细胞构成,无颗粒层,囊腔内见均质嗜酸性角质物,部分病例见灶性钙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根鞘囊肿 临床表现 超声 病理特点
下载PDF
皮肤镜在头虱病和管型毛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党云 向桂琼 +1 位作者 王丹丹 樊卓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总结头虱病和管型毛发的皮肤镜特征,探讨皮肤镜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头虱病和管型毛发各45例,对其行皮肤镜检查,对比各组皮肤镜征象的异同,从而得出皮肤... 目的总结头虱病和管型毛发的皮肤镜特征,探讨皮肤镜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头虱病和管型毛发各45例,对其行皮肤镜检查,对比各组皮肤镜征象的异同,从而得出皮肤镜征象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头虱病和管型毛发在皮肤镜下有其各自特点。45例头虱病患者皮肤镜均发现虱卵。管型毛发患者皮肤镜皮损区见白色管状物均匀包绕毛发,且可沿毛干上下滑动。结论头虱病和管型毛发具有不同的镜下特征性表现,皮肤镜检查有助于临床中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虱病 管型毛发 皮肤镜
下载PDF
粟丘疹样汗管瘤37例临床及皮肤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党云 樊卓 +1 位作者 向桂琼 王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粟丘疹样汗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37例粟丘疹样汗管瘤患者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及皮肤镜特征,并比较粟丘疹样汗管瘤与汗管瘤、粟丘疹皮肤镜特征的差异。结果粟丘疹样汗管瘤37例患者(男9...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粟丘疹样汗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37例粟丘疹样汗管瘤患者临床、组织病理资料及皮肤镜特征,并比较粟丘疹样汗管瘤与汗管瘤、粟丘疹皮肤镜特征的差异。结果粟丘疹样汗管瘤37例患者(男9例,女28例),平均发病年龄(40.12±9.10)岁。典型皮损表现为直径0.5~5 mm群集性丘疹,大部分丘疹顶端见粟丘疹样损害。经组织病理确诊,粟丘疹样汗管瘤、汗管瘤、粟丘疹在皮肤镜下有其各自特点。粟丘疹样汗管瘤在皮肤镜下皮损区主要表现为典型的花环样结构,细小的色素网状结构。汗管瘤主要表现为单个或簇集性黄白色均质性结构,周围围绕纤细的浅褐色色素网。粟丘疹表现为亮白色均质结构。结论粟丘疹样汗管瘤是汗管瘤的一种亚型,皮肤镜有助于汗管瘤、粟丘疹及粟丘疹样汗管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瘤 粟丘疹样 皮肤镜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四肢顽固性皮肤病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霍伟红 任建军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4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四肢顽固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临床试验法。治疗组80例,包括慢性湿疹41例,神经性皮炎34例,皮肤淀粉样变5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皮损的部位、范围和就近取穴的原则,上...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四肢顽固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临床试验法。治疗组80例,包括慢性湿疹41例,神经性皮炎34例,皮肤淀粉样变5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皮损的部位、范围和就近取穴的原则,上肢皮损常选用合谷、内关、曲池、肺俞、膈俞等;下肢皮损常选用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将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稀释后的得宝松注射至相应的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1~0.2mL,总量为1mL,每3周一次。对照组82例,包括慢性湿疹43例,神经性皮炎35例,皮肤淀粉样变4例,肌注得宝松1mL,每3周一次。两组均于12周后观察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的有效率分别是87.80%,88.24%和8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68.57%和75.00%。治疗1疗程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湿疹χ2=4.06,P〈0.05;神经性皮炎χ2=3.92,P〈0.05)。治疗组与对照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0.73%,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1)。结论得宝松穴位注射治疗四肢顽固性皮肤病疗效确切,优于肌肉注射得宝松治疗,且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便于在临床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神经性皮炎 皮肤淀粉样变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下载PDF
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金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3)。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3)。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康复新液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溃疡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1.33±3.0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8.27±5.14)d。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溃疡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溃疡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0 d后低于治疗5 d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可显著缩短患者创面溃疡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且红光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红光照射 皮肤溃疡
下载PDF
节段性皮肤僵硬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锋 张亚芹 +2 位作者 孟祥羽 杨加琳 蒋宏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33-235,共3页
患儿,男,8岁。因右侧股部、臀部及腰部皮肤触之僵硬8年就诊。患者皮损呈单侧分布,伴有轻度多毛和色素沉着。病理活检示表皮过度角化,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层胶原纤维增粗、致密,呈均质化,无炎症细胞浸润,附属器未见异常。阿新蓝染色呈... 患儿,男,8岁。因右侧股部、臀部及腰部皮肤触之僵硬8年就诊。患者皮损呈单侧分布,伴有轻度多毛和色素沉着。病理活检示表皮过度角化,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层胶原纤维增粗、致密,呈均质化,无炎症细胞浸润,附属器未见异常。阿新蓝染色呈阳性。综上诊断为节段性皮肤僵硬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皮肤僵硬综合征 线状硬皮病
下载PDF
miR-425-5p靶向TGF-β1/Smad2信号通路减少小鼠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沉积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艳 王丽娟 吴惠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目的探究miR-425-5p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16对HS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miR-425-5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庭成员2(Smad2)的水平。将成纤维细胞分为9组:对照组(control... 目的探究miR-425-5p在增生性瘢痕(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16对HS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miR-425-5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家庭成员2(Smad2)的水平。将成纤维细胞分为9组:对照组(control组)、miR-425-5p-mimic组、NC-mimic组、miR-425-5p-inhibitor组、NC-inhibitor组、TGF-β1-pcDNA3.1组、NC-pcDNA3.1组、miR-425-5p-mimic+NC-pcDNA3.1组和miR-425-5p-mimic+TGF-β1-pcDNA3.1组,并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对细胞进行转染处理。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25-5p和TGF-β1的靶向关系。通过博莱霉素(BLM)诱导小鼠增生性瘢痕,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agomir)、模型组(NC-agomir+BLM)和转染miR-425-5p干预模型组(miR-425-5p-agomir+BLM),小鼠均治疗21 d。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检测HS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425-5p、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S组的miR-425-5p表达水平降低(t=4.242,P<0.001),而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miR-425-5p-mimic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425-5p-inhibitor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miR-425-5p-mimic共转染后,TGF-β1-3′-UTR-WT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比TGF-β1-3′-UTR-MUT组降低(P<0.05)。与miR-425-5p-mimic+NC-pcDNA3.1组相比,miR-425-5p-mimic+TGF-β1-pcDNA3.1组的Col-Ⅰ、Col-Ⅲ、α-SMA、TGF-β1和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NC-agomir+BLM组相比,miR-425-5p-agomir+BLM组的相对胶原蛋白含量降低(P<0.05),miR-425-5p表达水平升高,而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iR-425-5p在HS组织中表达下调,上调miR-425-5p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抑制胶原沉积和H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miR-425-5p 胶原沉积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iRNA-18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周芳 张琼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miRNA-18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110例SLE患者纳入SLE组,另外选取本院同时期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入组后空腹静脉血检测miRNA-182水平,计算SLE患...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miRNA-18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110例SLE患者纳入SLE组,另外选取本院同时期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入组后空腹静脉血检测miRNA-182水平,计算SLE患者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析miRAN-182在SLE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评估其疾病活动性的价值。【结果】SLE组患者外周血miRNA-182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缓解期患者相比,SLE活动期患者miRNA-182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182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5);活动期患者治疗后miRNA-18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182诊断SLE患者活动期具备较高的临床效能,其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8(0.81~0.96)。【结论】miRNA-182在SLE中升高,同时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微RNAs/血液
下载PDF
miR-204靶向SOX4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展
13
作者 胡新红 曹天宇 +2 位作者 蔺建苹 吕雅洁 周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626-2633,共8页
目的:探究miR-204和SRY相关HMG盒转录因子4(SOX4)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功能以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共70例,分别收集患者... 目的:探究miR-204和SRY相关HMG盒转录因子4(SOX4)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功能以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共70例,分别收集患者的CSCC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204和SOX4 m RNA的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标本中SOX4水平。将CSCC细胞系SCL-1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204组、miR-204+pcDNA组和miR-204+SOX4组,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分别将miR-NC、miR-204模拟物、miR-204模拟物和pcDNA3.1空载体、miR-204模拟物和pcDNA3.1+SOX4载体分别转染至miR-NC组、miR-204组、miR-204+pcDNA组和miR-204+SOX4组,对照组细胞不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04与SOX4靶向关系。采用CCK-8法检测SCL-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CL-1细胞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SCL-1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检测SCL-1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SOX4、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SCC组织中miR-204低表达,SOX4的m RNA和蛋白均高表达。TargetScan软件在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04的5'端与SOX4的3'端存在结合位点。与对照组或NC组比较,miR-204组SCL-1细胞相对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量、迁移和侵袭数量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CL-1细胞中SOX4、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miR-204组或miR-204+pcDNA组比较,miR-204+SOX4组SCL-1细胞相对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量、迁移和侵袭数量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SCL-1细胞中SOX4、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miR-204通过靶向SOX4抑制C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并促进细胞凋亡,进而缓解CSC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miR-204 SRY相关HMG盒转录因子4(SOX4) 增殖和凋亡 迁移和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旭波 李娜 +3 位作者 侯颖 刘水冰 刘菁菁 耿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YPP)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SD大鼠,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开瑞坦组,YPP加味高(4 g/L)、中(2g/L)、低(1 g/L)剂量组.检测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及对小鼠皮肤...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YPP)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SD大鼠,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开瑞坦组,YPP加味高(4 g/L)、中(2g/L)、低(1 g/L)剂量组.检测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及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血清总IgE,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的影响.结果:模型组PCAA值、血清IgE含量、毛细血管通透性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开瑞坦组;YPP加味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值及血清IgE含量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瘙痒次数、瘙痒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开瑞坦组,YPP加味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瘙痒次数、瘙痒时间明显降低(P<0.05);并且YPP加味4 g/L组效果最好,优于开瑞坦组.结论:YPP加味对PCA,血清总IgE含量,皮肤瘙痒次数和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王屏风散加味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IgE蛋白 毛细血管通透性 肠粘膜形态学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覃静净 樊卓 +2 位作者 王丹丹 党云 向桂琼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6个黄芩素处理组,黄芩素处理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60μg/ml)黄芩素干预,空白...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6个黄芩素处理组,黄芩素处理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60μg/ml)黄芩素干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干预后24 h、48 h、72 h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黄芩素处理组,黄芩素处理组的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黄芩素干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DMSO,干预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情况,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和调亡诱导因子(AIF)水平以及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结果干预24 h、48 h及72 h后,黄芩素对A431细胞相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2.29μg/ml,24.67μg/ml和18.66μg/ml;10μg/ml、20μg/ml、30μg/ml黄芩素处理组总凋亡细胞率、细胞胞浆中AIF及细胞色素C含量、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细胞荧光强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细胞凋亡率、胞浆AIF和细胞色素C含量、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与黄芩素作用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细胞荧光强度与黄芩素作用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黄芩素对人表皮鳞癌A431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能是其发挥抑制皮肤鳞癌细胞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鳞癌 黄芩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凋亡通路
下载PDF
阿维A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TA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卓 覃静净 +1 位作者 王丹丹 党云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α化学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局部外涂雅漾三重修护霜、口服甲氨蝶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维A胶...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α化学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局部外涂雅漾三重修护霜、口服甲氨蝶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疗程为8周。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I-TA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I-T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结论阿维A胶囊可以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TAC水平,I-TAC可能在银屑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胶囊 T细胞α化学趋化因子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樊卓 覃静净 +1 位作者 王丹丹 党云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外周血I-TAC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因子(I-TA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外周血I-TAC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TA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1.37,P<0.05)。经NB-UVB治疗36次后,银屑病患者I-TA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8.23,P<0.05),且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与血清I-TAC水平呈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NB-UVB可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TAC水平,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I-TAC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中波紫外线 窄谱 T细胞α趋化因子 干扰素诱导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卓 党云 +3 位作者 覃静净 王丹丹 向桂琼 孙喆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NB-UVB光疗,每周2次,共24次,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比较两组治...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NB-UVB光疗,每周2次,共24次,同时口服抗组胺药;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12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t=46.37,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76,P〈0.05);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83,P〈0.01)。结论 NB-UVB安全有效,可作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中波紫外线 窄谱 咪唑斯汀 西替利嗪
下载PDF
P物质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瘙痒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卓 樊翌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4,125,共4页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昆明小鼠ACD模型,观察激发后73h内小鼠的搔抓行为及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spantide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用E...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昆明小鼠ACD模型,观察激发后73h内小鼠的搔抓行为及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spantide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用ELISA、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激发后48h小鼠颈背部皮损中SP含量、NK1受体表达。结果ACD小鼠模型在DNFB激发后48h出现搔抓高峰;搔抓高峰时,皮损中SP含量[(3873.40±291.58)pg/g]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4349.90±502.83)pg/g](P<0.05),但NK1受体表达(6.13±1.2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87±0.86)(P<0.05)。Spantide和纳洛酮均可抑制小鼠搔抓行为(P<0.01)。结论DNFB诱发的ACD小鼠模型搔抓行为是瘙痒相关反应;SP通过激活皮肤内NK1受体参与ACD小鼠模型瘙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P物质 NK1受体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Nesfatin-1、TLR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芳 邢倩倩 俞文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探讨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Nesfatin-1、Toll样受体2(TL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玫瑰痤疮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地红... 【目的】探讨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Nesfatin-1、Toll样受体2(TL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玫瑰痤疮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地红霉素肠溶片口服联合甲硝唑凝胶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及治疗前、治疗8周后皮肤红斑指数(EI)、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外周血中Nesfatin-1、TLR2水平,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8周后,两组EI、DLQI评分及外周血Nesfatin-1、TLR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与对照组的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治疗玫瑰痤疮疗效显著,可改善EI,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外周血中Nesfatin-1、TLR2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痤疮/药物疗法 异维A酸/治疗应用 Toll样受体2/血液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