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涛 盛旭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保守疗法 医案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miR-145-5p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表达及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刚柱 丁志斌 吴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2期135-137,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miR-145-5p在颅内动脉瘤(IA)患者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0例IA患者纳入IA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2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 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miR-145-5p在颅内动脉瘤(IA)患者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0例IA患者纳入IA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2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IA组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水平。根据IA患者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分成破裂组(n=32)与未破裂组(n=78)。比较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临床资料及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水平,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水平对动脉瘤破裂的评估价值。结果IA组的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未破裂组的年龄、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量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直径≥5 cm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直径≥5 cm、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量≥11.63是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量评估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为0.76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直径≥5 cm、血浆外泌体miR-145-5p表达量≥11.63是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miR-145-5p在IA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呈过表达,且其对动脉瘤破裂风险存在一定评估价值,临床可考虑将该指标作为日后IA诊疗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泌体 miR-145-5p 危险因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帕瑞昔布和舒芬太尼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玲 盛旭东 +2 位作者 明婷 党旭云 何爱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9-630,633,共3页
瑞芬太尼为一种新型U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及连续输注无蓄积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近年研究发现使用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常出现痛觉过敏,需用更多镇痛药止痛。本研究旨在观察帕... 瑞芬太尼为一种新型U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及连续输注无蓄积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近年研究发现使用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常出现痛觉过敏,需用更多镇痛药止痛。本研究旨在观察帕瑞昔布和舒芬太尼在抑制瑞芬太尼引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并从血浆IL-1β的角度探讨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舒芬太尼 帕瑞昔布 临床观察 U受体激动剂 术后患者 IL-1Β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童华 王庭辉 +2 位作者 王欣路 吴涛 李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辅助T细胞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骨折手术并实施全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5例,...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辅助T细胞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骨折手术并实施全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5例,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维持麻醉组(舒芬太尼组)46例,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维持麻醉组(联合组)49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时刻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在麻醉维持中及麻醉苏醒期应激状态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胰岛素(FIns)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完成24h后,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内啡肽(β-EP)、P物质(SP)及辅助T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HR、SpO2、MAP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SpO2在麻醉过程中变化程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T2、T3的HR和MAP与其T0时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联合组T2、T3时HR和MAP,差异具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应激指标Cor、E、FIns及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维持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苏醒期血清应激指标Cor、E、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联合组患者手术后24h辅助T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24h血清疼痛介质NO、β-EP、SP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血清疼痛介质NO、β-EP、SP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可稳定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机体应激状态、减弱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减轻患者手术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下肢骨折 全麻 苏醒期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IL-1β在神经胶质细胞中经时定位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涛 丁志斌 +4 位作者 许刚柱 盛旭东 卢文超 钟海 张俊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神经胶质细胞中的经时定位表达情况。方法:选择72只SPF级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 6h组、TBI 12h组、TBI 1d组、TBI 4d组与TBI 7d组,每组12只,分别在脑损伤后6h、12h、1...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神经胶质细胞中的经时定位表达情况。方法:选择72只SPF级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 6h组、TBI 12h组、TBI 1d组、TBI 4d组与TBI 7d组,每组12只,分别在脑损伤后6h、12h、1d、4d、7d时获取血清和脑组织并且制作切片。ELISA检测损伤后炎症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钙离子结合蛋白-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炎症因子IL-1β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情况。结果:TBI后6h-7d时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sham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BA-1的表达在损伤后6h-7d时高于sham组,GFAP的表达在损伤后1d-7d时高于sham组(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显示,6h、12h时IL-1β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中,IL-1β和IBA-1共表达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1d、4d、7d时IL-1β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中,IL-1β和GFAP共表达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结论:TBI诱导了胶质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其表达随脑损伤的时间而变化,IL-1β早期定位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后期定位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炎症因子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表达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联合红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水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强 李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红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加红花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体积的变化;结果尼莫地平加红花组的...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红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加红花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体积的变化;结果尼莫地平加红花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水肿体积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尼莫地平组(P<0 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红花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红花注射液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
下载PDF
脑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俊锋 吴涛 +2 位作者 丁志斌 钟海 邢武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颅内压监测(IC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均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ICP监测,统计颅内压升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预后。结果术后6h,各类型患者颅内压水平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h和72h,胶质瘤Ⅰ~Ⅳ级患者颅内压恢复,与术前比较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Ⅰ~Ⅱ级患者颅内压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h,患者颅内压升高率为38.3%,其中胶质瘤Ⅳ级为58.3%,脑膜瘤Ⅱ级为47.6%,高于胶质瘤Ⅰ级的10.5%和胶质瘤Ⅱ级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压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9%,高于对照组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出院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级0例,2级10例,3级18例,4级61例,5级31例,良好率76.7%(92例)。结论幕上良恶性脑肿瘤患者术后围手术期行颅内压监测,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时且持续发现术后颅内压升高,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良恶性脑肿瘤 围手术期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