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唐一丁 梁晓军 +1 位作者 赵宏谋 张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依据Danis-Weber分型对各型骨折进行讨论总结。结果保守治疗对于A型腓骨撕脱骨折并非理想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需要根据骨折块位置、大小决定;对于单纯B...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依据Danis-Weber分型对各型骨折进行讨论总结。结果保守治疗对于A型腓骨撕脱骨折并非理想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需要根据骨折块位置、大小决定;对于单纯B型骨折,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结果;当C型骨折位置较高、不影响踝关节稳定时可进行保守治疗,而当位置较低影响踝关节稳定时,需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首先应明确骨折是否为稳定骨折,无论是否手术治疗,目的都在于恢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关系及踝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腓骨骨折 诊断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后足力线X线测量方法研究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景棋 赵宏谋 +5 位作者 张言 温晓东 刘培珑 郑伟鑫 梁晓军 郝定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力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力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P>0.05)。结论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力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后足力线 影像学测量
原文传递
足[足母]外翻患者第一跖骨旋转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一丁 张言 +2 位作者 王琼 梁晓军 赵宏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591-595,共5页
目的总结患者第一跖骨旋转在足[足母]外翻(HV)形成与发展、影像学评估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足母]外翻”“跖骨旋转”“[足母]外翻矫正手术”“旋转畸形”以及“hallux valgus”“hallux valgus corrective surgery”... 目的总结患者第一跖骨旋转在足[足母]外翻(HV)形成与发展、影像学评估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足母]外翻”“跖骨旋转”“[足母]外翻矫正手术”“旋转畸形”以及“hallux valgus”“hallux valgus corrective surgery”“rotational deformity”“metatarsal rotation”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以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第一跖骨旋转相关文献共396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讨论。结果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表明,第一跖骨旋转是HV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一跖骨旋转与籽骨的真假脱位密切相关,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目前,已经使用了多种影像学方法从多平面立体评估和测量第一跖骨的旋转,其中负重CT对第一跖骨旋转的多平面评估进一步揭示了第一跖骨旋转与HV的关系,也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针对HV中的旋转、平移畸形进行手术改良,进而降低了HV术后的复发率。结论第一跖骨旋转在HV畸形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对HV的进一步理解、标准化的影像学测量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是纠正HV多平面畸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跖骨旋转 评估 手术治疗 进展
原文传递
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及潜在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培珑 梁晓军 +2 位作者 张峰 文嫣 赵宏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118-1120,共3页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神经性关节病发展的最主病因,因此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DNOAP)成为了描述糖尿病患者足踝病变的专业术语。2016年美国新诊断DNOAP的发病率为1.2/1 000,超过80%的患者糖尿病史超过10年,10%~31%的患者双侧发病。糖...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神经性关节病发展的最主病因,因此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DNOAP)成为了描述糖尿病患者足踝病变的专业术语。2016年美国新诊断DNOAP的发病率为1.2/1 000,超过80%的患者糖尿病史超过10年,10%~31%的患者双侧发病。糖尿病患者中DNOAP的发病率为0.08%~13.0%,而高风险因素患者的发病率则高至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骨关节病 糖尿病史 潜在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神经性关节病 发病率 专业术语 双侧发病
原文传递
距骨缺血性坏死的评估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一丁(综述) 梁晓军 +1 位作者 赵宏谋 张言(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93-896,共4页
距骨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创伤等原因导致距骨血供被破坏造成的疾病,患者出现距骨穹隆塌陷、变形等病理改变,进而产生踝周疼痛等症状。距骨缺血性坏死除了影响踝关节功能外,还会造成距下、距舟等邻近关节退行性改变,并产生相关部位的疼痛症... 距骨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创伤等原因导致距骨血供被破坏造成的疾病,患者出现距骨穹隆塌陷、变形等病理改变,进而产生踝周疼痛等症状。距骨缺血性坏死除了影响踝关节功能外,还会造成距下、距舟等邻近关节退行性改变,并产生相关部位的疼痛症状。距骨缺血性坏死理想的治疗方案包括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对距骨血运的重建,以及预防进一步骨质塌陷、囊变和邻近关节炎发生,然而目前仍无单一治疗方案可以同时完成上述目标。笔者旨在从解剖、病因、病理改变、诊断、分型、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对距骨缺血性坏死的评估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合理诊治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缺血性坏死 踝关节功能 单一治疗 疼痛症状 评估与治疗 关节退行性改变 囊变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Freiberg病现状及其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鑫权(综述) 梁晓军 +1 位作者 王欣文 赵宏谋(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445-448,共4页
Freiberg病又被称为跖骨头骨软骨病或跖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影响跖趾关节功能。Freiberg病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病,好发于第2或第3跖骨头,第4、5跖骨头少见。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常合并跖趾关节的退行性改... Freiberg病又被称为跖骨头骨软骨病或跖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影响跖趾关节功能。Freiberg病是一种少见的骨软骨病,好发于第2或第3跖骨头,第4、5跖骨头少见。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常合并跖趾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在多数情况下,非手术治疗Freiberg不能达到预期疗效,而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并恢复活动。笔者就Freiberg病研究现况及其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Freiberg病提供更多样、更合理的参考,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FREIBERG病 预期疗效 骨软骨病 跖骨头 非手术治疗 退行性改变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