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饮用水中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林 周玲 +2 位作者 张杨 胡森科 程占胜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8-209,共2页
为研究有机氯农药对西安市饮用水的污染状况,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西安市21个点自备井水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结果表明,21个采样点饮用水中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00%,滴滴涕的检出率为14.3%。结果提示六六六。
关键词 饮用水 六六六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水质监测
下载PDF
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研究硒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玺 杜俊杰 林元喜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研究硒的抗氧化作用刘志玺,杜俊杰,林元喜(西安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西安710061)ResearchonSeleniumAntioxidationWithHeadspaceAnalysis... 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研究硒的抗氧化作用刘志玺,杜俊杰,林元喜(西安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西安710061)ResearchonSeleniumAntioxidationWithHeadspaceAnalysisGasChromat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作用 顶空气相色谱
下载PDF
RAPD技术在实验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恩岐 张薇 徐仓宝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7年第4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实验动物学 RAPD技术 研究
下载PDF
沙棘总黄酮对兔老化红细胞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英 崔爱瑛 林元喜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造成兔老化红细胞膜模型研究了沙棘总黄酮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给沙棘总黄酮前比较吸收度明显下降,说明沙棘总黄酮对红细胞膜老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沙棘总黄酮 老化红细胞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骨移植材料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分析
5
作者 刘志玺 林元喜 杨群英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下简称HS—GC)对经过消毒后的重组合异种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骨移植 环氧乙烷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三硝基甲苯及其代谢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中 王玉玲 +1 位作者 杨建会 赵俊杰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81,共4页
运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观察了三硝基甲苯(TNT)及其代谢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在TNT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改变DNA浓度,结果随着DNA浓度的降低,TNT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大吸收峰λm... 运用吸收光谱移动法观察了三硝基甲苯(TNT)及其代谢产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在TNT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改变DNA浓度,结果随着DNA浓度的降低,TNT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大吸收峰λmax出现短移,且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大。当DNA浓度固定时,改变TNT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时,发现TNT(100μmol/L)、4-A(50,25μmol/L)使DNAλmax228nm峰消失。提示:TNT及其代谢产物与DNA有不同程度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甲苯 代谢产物 DNA
下载PDF
原位PCR法检测结节性红斑皮损组织中TBDNA、HSVⅡDNA、CMVDNA 被引量:4
7
作者 崔荣 张忠祥 +2 位作者 党双锁 高丽琴 陈金穆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 E N) 的发病与结核杆菌( T B)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 S VⅡ) 、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等病原微生物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法( I S P C R) 及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 E N) 的发病与结核杆菌( T B)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 S VⅡ) 、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等病原微生物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法( I S P C R) 及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法对35 例常规福尔马林石蜡包埋及冰冻 E N 皮损组织切片中的 T B D N A、 H S VⅡ D N A 及 H C M V D N A 进行扩增, S P免疫组化染色, A E C 显色。结果 每一例 E N 标本均有病原微生物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3 .6 % (21/33) 、57 .1 % (20/35) 及65 .7 % (23/35) ,其中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者为60 .6 % (20/33) ;14 例正常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为0 ,8 .3 % (2/14) ,0 。 I S P C R 的研究发现: D N A 阳性信号分布于皮损部位,以小血管为著。细胞内的分布各有特点: T B D N A 主要在细胞间,细胞膜及核膜,核内少见; H S VⅡ D N A 与 H C M V D N A 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结论  E N 的发病可能与 T B、 H S VⅡ、 H C M V 等均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I S P C R 法是一种可定位且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结核杆菌 巨细胞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