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内-外”缝合法和“全内”缝合法在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鹏霄 朱庆生 +4 位作者 方庆 段永宏 尹大宇 何明 薛刚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573-3577,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外”缝合法和“全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关节一科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外组和...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外”缝合法和“全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关节一科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外组和全内组各60例。内外组患者使用“内-外”缝合法,全内组患者使用“全内”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时出血及住院时间)、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评分(VAS)和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结果全内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内外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7.26±8.57)min,明显短于内外组(45.87±9.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时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内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分别为(87.19±7.43)分、(80.07±8.03)分,明显高于内外组的(76.77±7.39)分、(73.66±7.32)分,VAS评分为(1.25±0.23)分,明显低于内外组的(1.65±0.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内组患者15°、45°及75°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分别为(3.61±0.25)°、(2.93±0.36)°、(3.13±0.37)°,明显低于内外组的(3.93±0.23)°、(3.45±0.33)°、(3.68±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内”缝合法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更加确切,其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膝关节感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内-外”缝合法 “全内”缝合法 膝关节功能 疗效
下载PDF
两种术前处理方案对De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薛刚 段永宏 孙鹏霄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01-3405,共5页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治疗和石膏外固定的术前处理方案对De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处理方...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治疗和石膏外固定的术前处理方案对De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48例术前采用跟骨牵引治疗患者纳入牵引组50例术前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纳入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HS)评估和行走能力采用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评估。结果牵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9.32±1.47)d、(96.35±9.51)d、(5.35±1.27)d和(123.34±19.25)d,明显短于外固定组的(12.56±2.66)d、(123.21±16.42)d、(7.89±2.31)d和(154.44±24.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牵引组患者的AHS量表总分为(88.13±8.26)分,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的(71.32±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牵引组患者的Lysholm量表评分分别为(56.56±6.44)分和(75.26±8.65)分,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的(51.23±6.31)分和(71.01±8.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患者血管损伤发生率为12.50%,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的2.00%,牵引组患者的感染坏死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外固定组的1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跟骨牵引治疗术前处理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和行走能力恢复情况更好,且可以降低感染坏死发生率,但术后血管损伤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牵引 石膏外固定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功能 行走能力
下载PDF
骨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LR-4,MCP-1,IL-12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其濂 吕文强 张晓敏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LR-4,MCP-1,IL-12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40例接受骨关节置换手术后且术后并发生感染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另选择38例同期接受相同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TLR-4,MCP-1,IL-12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40例接受骨关节置换手术后且术后并发生感染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另选择38例同期接受相同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所受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以及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检测IL-6、IL-12、TLR-4的水平,分析TLR-4,MCP-1,Il-12对骨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评估价值,分析骨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受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40例患者总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63.3%),革兰阳性菌22株(36.7%),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通常有年龄、肥胖、营养状况、类风湿关节炎、长期饮酒、长期服用激素、局部有感染史等;观察组血清TLR-4,MCP-1,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患者感染情况缓和,血清TLR-4,MCP-1,Il-12水平有所下降;结果显示,IL-6预测患者做完骨关节手术术后感染的敏感度为85.46%,特异度为84.56%,MCP-1预测患者做完骨关节手术术后感染的敏感度为84.26%,特异度为87.49%,IL-12预测患者做完骨关节手术术后感染的敏感度为79.28%,特异度为86.59%,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10%,特异度为89.68%。结论骨关节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种危险因素可引起患者术后受到感染,血清TLR-4,MCP-1,Il-12三者联合检测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置换术 病原菌 TLR-4 MCP-1 IL-12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吕文强 张瑞 何其濂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41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疼痛...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41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率及高度比,按照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117例和未发再骨折组29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 d、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ODI较术前低,而术后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ODI明显低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率较术前低,高度较术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患者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后7 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手术椎体数、糖皮质素使用史可能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密度、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手术椎体数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利于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年龄、骨密度、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手术椎体数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影响因素 再骨折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