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和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编辑的产生缘于人类信息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进行考察,编辑行为都是一种传播行为,编辑活动是传播活动的一部分,编辑的目的就是传播。因此,将编辑研究纳入传播学视野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传播学的相关理... 编辑的产生缘于人类信息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进行考察,编辑行为都是一种传播行为,编辑活动是传播活动的一部分,编辑的目的就是传播。因此,将编辑研究纳入传播学视野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诸如编辑概念的重新界定,普通编辑学的建立,编辑学的学科地位归属等,并有助于解释和回答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 传播学 编辑概念 普通编辑学 学科地位
下载PDF
论学报主编办刊理念的更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和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98-200,共3页
学报主编的办刊理念对于学报的生存、发展和创优至关重要。主编办刊理念新,刊物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成为期刊之林中的名牌和精品。主编先进的办刊理念体现在办刊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学报 主编 办刊理念
下载PDF
学术论文注释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
3
作者 石小梅 石春让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5,共5页
编辑在编校学术论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注释的编辑问题。学术论文中的注释问题主要包括:注释位置不当,注释内容烦琐,注释表述不清,注释质量不高等。编辑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对待注释的编辑工作,与作者充分沟通,多方查证,依据八种策略完成注... 编辑在编校学术论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注释的编辑问题。学术论文中的注释问题主要包括:注释位置不当,注释内容烦琐,注释表述不清,注释质量不高等。编辑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对待注释的编辑工作,与作者充分沟通,多方查证,依据八种策略完成注释的编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 编辑 类别 策略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对网络出版人才培养的领航功能
4
作者 石春让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地方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现状基本展示出我国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基本情况。某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对网络出版人才培养发挥了多种领航功能,主要包括:及时宣传网络政策法规,提升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宣传职业资格制度,促进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发现... 地方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现状基本展示出我国高校学报网络出版的基本情况。某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对网络出版人才培养发挥了多种领航功能,主要包括:及时宣传网络政策法规,提升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宣传职业资格制度,促进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发现学报编辑的网络业务能力问题,培养编辑的网络素养;举办网络出版主题报告会,及时传授网络出版信息;开展与网络出版有关的调研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出版问题。这些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研究会 网络出版 人才培养 领航功能
下载PDF
编辑与学术话语的异化及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荣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5-79,共5页
当前中国学术话语异化的主要表征就是:学术话语的西语化、学术话语的型式化和学术话语的学阀化。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多种主客观原因,而学术期刊编辑学术导向功能的微弱、学风文风意识的薄弱、学术公平意识的匮乏是其中的客观原因之一。要... 当前中国学术话语异化的主要表征就是:学术话语的西语化、学术话语的型式化和学术话语的学阀化。这一现象的形成有多种主客观原因,而学术期刊编辑学术导向功能的微弱、学风文风意识的薄弱、学术公平意识的匮乏是其中的客观原因之一。要净化学术生态环境,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编辑就要正确理解与处理好审稿、组稿过程中服务与引领、统一与多样、效益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积极发挥学术导航者、学术守望者和学术执法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主体 学术话语 异化 重构
下载PDF
论编辑系统的特质
6
作者 郑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72-374,共3页
编辑系统由作者、编辑、稿件及编辑流程、印刷、发行和读者等若干子系统组成。编辑系统具有整体性、优化性和开放性等特质。编辑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为编辑流程的整体性和编辑主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整体性;编辑系统的优化性体现为战略性优... 编辑系统由作者、编辑、稿件及编辑流程、印刷、发行和读者等若干子系统组成。编辑系统具有整体性、优化性和开放性等特质。编辑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为编辑流程的整体性和编辑主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整体性;编辑系统的优化性体现为战略性优化和战术性优化,编辑系统的开放性体现为编辑主体信息获取的开放性和编辑与作者、读者、市场信息交换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系统 整体性 优化性 开放性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企简介翻译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石春让 林庆扬 李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0-182,共3页
基于相关理论成果和中国、美国、英国企业简介的真实语料,从翻译共性、词频、词汇搭配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并与BEC语料库和PUBC语料库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认为中外企业简介在词频、词语搭配、词的用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企业... 基于相关理论成果和中国、美国、英国企业简介的真实语料,从翻译共性、词频、词汇搭配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并与BEC语料库和PUBC语料库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认为中外企业简介在词频、词语搭配、词的用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企业简介时,应充分利用语料库,客观分析中外企业简介的共性、差异性和特殊表达模式,以提高译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企简介 译文 语料库 词频
下载PDF
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5
8
作者 石春让 白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5,126,共6页
2000—2010十年间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和分析,可以窥测我国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特征、现状及发展态势。目前商务英语翻译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理论研究未成体系,商务翻译研究缺... 2000—2010十年间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和分析,可以窥测我国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特征、现状及发展态势。目前商务英语翻译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理论研究未成体系,商务翻译研究缺乏创新,缺少方法论指导,商务翻译批评不够深入。未来的商务翻译研究宜加强创新意识,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商务翻译 翻译批评
下载PDF
术语零翻译法的类别与功能 被引量:18
9
作者 石春让 杨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术语零翻译法包括由移译法、音译法、意译法派生出来的多种样态的翻译方法,不同样态的翻译法包含的零翻译比重不同。不同样态的零翻译法可以突显术语的单义性、简约性和专业性,还可提高术语传播和使用速度、增强术语凝练信息功能和衍生... 术语零翻译法包括由移译法、音译法、意译法派生出来的多种样态的翻译方法,不同样态的翻译法包含的零翻译比重不同。不同样态的零翻译法可以突显术语的单义性、简约性和专业性,还可提高术语传播和使用速度、增强术语凝练信息功能和衍生新词功能。人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地探索术语零翻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零翻译 类别 功能
下载PDF
习语的认知隐喻学机理读释——基于“冷(cold)”语料的汉英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毅 朱文静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4,共5页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冷(cold)"的隐喻习语,且表现出和而不同、同大于异的表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认知隐喻学 汉英对比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毅 陈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71-175,共5页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隐喻观 补偿性 阐释功能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意义建构——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为基点 被引量:69
12
作者 孙毅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研究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赏析和探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这一特殊话语类别,并指出,一则会徽远非仅限于语言文字,而是与图像、颜色及版式设计等符号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共同参与意义的整体建构并反映和重塑历史... 本研究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赏析和探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这一特殊话语类别,并指出,一则会徽远非仅限于语言文字,而是与图像、颜色及版式设计等符号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共同参与意义的整体建构并反映和重塑历史、文化及社会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意义建构 会徽
原文传递
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春让 覃成强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四字结构词语是汉语的精华,其特点是言简意赅,节奏明快。本文用韩理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探讨汉语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科技英语中的单词、词组、短语或习语适... 四字结构词语是汉语的精华,其特点是言简意赅,节奏明快。本文用韩理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探讨汉语四字词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科技英语中的单词、词组、短语或习语适当地译成四字结构词语,可以使译文更为传神达意,风采倍增,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字词语 科技英语 翻译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 被引量:31
14
作者 石春让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4,共4页
本文指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是学术研究的历史必然。文章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两个转向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流变,研究本质和现状。文章还讨论了两种转向的目的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翻译转向
下载PDF
“仁爱”与“神爱”:《论语》与《圣经》核心价值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荣 刘炜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论语》和《圣经》分别是对中国、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两部经典。《论语》从人伦角度看待自然和人生,《圣经》运用宗教思维解说世界与人性。它们各有核心的价值理念:《论语》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圣经》的核心观念是"... 《论语》和《圣经》分别是对中国、西方社会影响最大的两部经典。《论语》从人伦角度看待自然和人生,《圣经》运用宗教思维解说世界与人性。它们各有核心的价值理念:《论语》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圣经》的核心观念是"神爱"。"仁爱"与"神爱"虽然都主张爱,但在概念内涵、超越方式和精神类型上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神爱 异同 核心价值
下载PDF
两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体验哲学寻绎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文章在厘清两代认知科学疆界的基础上,不揣冒昧,追根究底,对方兴未艾的体验哲学予以全景式的回顾。莱考夫和约翰逊以采撷先前大量真知灼见为契机掀起了体验哲学的大旗,明确发端了主客互动的心智体验观,认为一方面体验性真理是在人的身... 文章在厘清两代认知科学疆界的基础上,不揣冒昧,追根究底,对方兴未艾的体验哲学予以全景式的回顾。莱考夫和约翰逊以采撷先前大量真知灼见为契机掀起了体验哲学的大旗,明确发端了主客互动的心智体验观,认为一方面体验性真理是在人的身体与客观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身体体验终究是客观现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类对世界的范畴化并非完全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世界只能是我们认识中的世界,体验性真理渗透并彰显出人的价值观,其主观性亦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体验性 无意识性 隐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阙域中仿拟的孳乳理据探赜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毅 杨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0,共5页
随着认知科学向纵深发展,修辞的认知性已逐渐为学界所认同。文章提出,仿拟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其自身反映着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及规律,故可将其设定为认知语言学理想的探讨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仿拟,有益于辨识仿拟的使用、生成... 随着认知科学向纵深发展,修辞的认知性已逐渐为学界所认同。文章提出,仿拟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其自身反映着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及规律,故可将其设定为认知语言学理想的探讨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仿拟,有益于辨识仿拟的使用、生成及理解的程序,进而厘清其运作的内在动因和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仿拟 孳乳 理据
下载PDF
汉语语法研究的互动语言学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锋 张京鱼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4期63-72,共10页
本文首先揭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和汉语语法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共性,进而指出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的过渡依赖结构主义视角、语料规模小代表性不足、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表层现象挖掘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互动研究视... 本文首先揭示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和汉语语法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存在的共性,进而指出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的过渡依赖结构主义视角、语料规模小代表性不足、过于注重语法规则表层现象挖掘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互动研究视角、会话分析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三个层面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方法论启示。本文指出,汉语语法研究应以互动语言学的“互动”核心研究理念为主线,采用“基于自然口语语料”的会话分析方法,结合微观层面上的单个分析和宏观层面上的整体探讨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研究 互动语言学 互动研究视角 会话分析研究方法 理论构建研究目标
下载PDF
通感隐喻微观对比框架中体验哲学与民俗模型性的联合动因考辩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以往的通感研究一直限于修辞学的范畴之中,没有上升至认知的高度,且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很充分。传统的通感辞格究其实质是一种概念隐喻的子类别,其运作方式与其他普通概念隐喻并无二致。鉴于此认识,有必要在大量收集和归纳汉英语言通感... 以往的通感研究一直限于修辞学的范畴之中,没有上升至认知的高度,且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很充分。传统的通感辞格究其实质是一种概念隐喻的子类别,其运作方式与其他普通概念隐喻并无二致。鉴于此认识,有必要在大量收集和归纳汉英语言通感隐喻的基础上展开微观对比研究,探索通感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格局,揭示通感隐喻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及民俗模型性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隐喻 微观对比研究 体验哲学 民俗模型性 动因
下载PDF
期刊的特色定位与多元创新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旭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期刊的特色与创新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期刊的特色定位与多元创新应形成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动态长效运行机制。期刊可考虑大力经营积累多年的优势领域,参照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特色,立足当地文化背景、氛围、底蕴和历史传... 期刊的特色与创新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期刊的特色定位与多元创新应形成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动态长效运行机制。期刊可考虑大力经营积累多年的优势领域,参照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特色,立足当地文化背景、氛围、底蕴和历史传统,依托背景学校实力、教育和学科优势及科研氛围,拓宽现有名刊名栏平台,捕捉难得发展机遇进行特色定位。期刊更应谋求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与创新以及管理与营销方式的多元创新。期刊特色与创新的研究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特色定位 多元创新 创新能力 生态整体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